又是一年清明到 “低碳”文明清明节受到追捧
诵读慰英魂
□本报记者 李虎成 本报通讯员 闪雷 赵同增
3月29日,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系柴晓霜参加了该院组织的第一批“百人文明祭奠”活动,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新乡市烈士陵园。
烈士公墓前:“深切缅怀先烈”的条幅高高悬挂,荡气回肠的哀乐在耳边响起,苍松翠柏环拱下,巍峨的公墓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8点30分,祭奠活动正式开始。老师带领大家合唱《国际歌》,向烈士敬献花圈,默哀三分钟,宣读祭辞,集体朗诵向烈士献诗:
站在烈士纪念碑前/我们为英雄献上白花一朵/表达当代大学生的心意一片/每当我们拿起课本/欢欢喜喜地去课堂/我们不会忘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源于昨天你们血与汗的奉献/没有你们抛头颅、洒热血/旗帜就不会如此鲜艳……
这首《纪念碑前》,是柴晓霜所在班级的同学们历时三周集体创作的,雄浑的诵读声哀婉激昂,回响在陵园上空。
她们向公墓献上了亲手扎制的白色绢花,190朵,正是在陵园安息的烈士的人数!她们向先烈献上了自己制作的花圈,饱含了对烈士的敬仰:三色堇是思念,白百合象征纯洁、庄严,翠菊代表理想、清净、高洁,虞美人有安慰、休息之意,而绿色曼陀罗则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祭奠结束后,同学们有的到陈列馆参观、凭吊,有的则留下扫墓、擦洗墓碑。
绿树永为伴
□本报记者 宋华茹
暖阳、清风。3月28日上午,在新郑市龙湖一个花园式的陵园里,郑州市民武江和他的父母一起种下了一棵大叶女贞。树下,是今后他的姥姥、姥爷安息所在。
武江想,若干年后,当葱翠的枝条钻入云天的时候,当他的孩子懂事的时候,会在这里感受到弥漫在空气中的亲人的气息,体会到生命的生生不息!
不久前,武江的父亲从报纸上得知郑州市民政局、市绿化办、市文明办为倡导殡葬新风、文明祭奠,决定在清明前组织树葬活动。父亲动了心,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武江的母亲。20多年了,母亲一直想为自己的爹娘找到一个合适的安息地。她爸妈的骨灰先是存放在殡仪馆,后来请回家里,曾想买块墓地,可思想开明的她又觉得墓葬浪费土地。“树葬的办法好,又环保,又有纪念意义。”老两口把他们的决定告诉了武江。
28日一早,全家去绿城广场集合,参加活动的有100多户,而且大多数都是与父母年纪相仿的老人。母亲对武江说:“你姥姥、姥爷不孤单呀!”
陵园绿树成行,花枝婆娑,老两口很满意这里的环境。树葬林入口处有一块展示牌,上面记载着前两届参加树葬活动的家庭户名单。“文明殡葬、文明祭奠,真的成为社会风尚了。但愿我们的生活里,尊重人性、尊重自然的文明行为越来越多!”武江想。
金菊托哀思
□本报记者 史颂光 本报通讯员 成利军
3月28日,是济源市金利冶炼有限公司杜瑞东回老家给先人上坟扫墓的日子。与往年不同,这次回家他带的不是鞭炮、纸钱,而是一束金黄的菊花。
老家在玉阳山脚下的承留镇上观村。停好车,他又进院子拿了一把铁锹,妻子的手里则拿着一棵事先准备好的杨树苗。
坟头早已消失,那里现在是一大片长势旺盛的专门用来制种的优质白菜。村里山清水秀空气好,育出来的种子质量高,销路好,不少村民依靠白菜制种走上了富裕路。地边儿,则是退耕还林后村民种下的杨树林,不少杨树已经吐出了嫩芽,一派生机盎然。杜瑞东说:“这些树是村民的绿色银行,年年都在增值呢!”
凭着记忆找到“坟头”的位置,杜瑞东和妻子三鞠躬后,将那束寄托着无限哀思的黄色菊花轻轻放到了地上。
默哀后,他们来到地头的林地,选择了一个位置,拿起铁锹挖起了树坑。一边挖,二人一边聊着。
“去年有人在东沟上坟,一阵风把烧着的纸钱刮跑了,干草枯叶引着之后又把树也点着了,烧死不少树。”杜瑞东说。“所以今年咱得改一改,咱啥也不烧了。买一束鲜花,又安全又干净,又节能又环保。”
妻子补充说:“以后,每年上坟时,咱都买上一束菊花,再栽下一棵树。”
刚刚栽下的杨树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们频频点头示意。
网上祭先烈
□本报记者 曾昭阳 本报通讯员 刘韬
鼠标轻点,一束束寄托哀思的“鲜花”放在了“墓碑”前;键盘轻敲,一句句表达真情的话语便贴在了遗像前。
4月1日一大早,驻马店市驿城区新华社区民兵治安队员郑一哲打开电脑,进入杨靖宇网上纪念馆,在线为将军英灵献花、扫墓、祭酒、点烛,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敬意。
清明前夕,驿城区向全区民兵党团员发出了倡导文明祭祀的活动倡议,引导他们用“栽下一棵树、种下一片草、献上一束花”等新形式开展清明祭祀活动。“民兵活动之家”利用网络系统,组织民兵队员与刘胡兰、雷锋等革命烈士故乡的网友一起,以记日志、发帖子、网上扫墓、栽种鲜花等方式追记先烈丰功伟绩,畅谈职责使命,激发爱国热情。短短几天,全区民兵预备役官兵为先烈网上献花600多束,发帖留言460多条,栽种纪念性林木1300多棵,使文明和谐之风深入城乡群众心里。
远在上海务工的驿城籍民兵党员李大兵电话里告诉记者:“每年清明节上坟烧纸,带来了不少火灾隐患;今年政府提倡低碳生活,许多网站开设了网上祭祀活动,可以献花、祭酒、点歌,还能上传逝者生平介绍、照片视频。这样,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又实现了低碳环保,确实值得提倡!”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包含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扫墓祭祖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另一个习俗就是“踏青访春”。清明时节,大地一派生机,桃红柳绿,春意盎然。人们在扫墓之余,就在郊外聚会冷餐,古时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扑蝶、射柳不一而足,今时赏花掠影、快艇轻舟、航模飞碟花样翻新。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清明节这一天要吃鸡蛋。清明节吃鸡蛋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俗信吃了鸡蛋,一年就不会头疼。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