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原是咱家
有了金山银山,却丢了绿水青山,老百姓的生活又何言幸福?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原经济区,注定要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落户。只有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谋求有力的环境支撑,才能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全面参与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进程。
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标志,完全是基于冷静而客观的现实分析而提出的一种战略性规划。它与世界文明同步。
发展对和谐的呼唤
如今,无论是豫西八百里伏牛,还是一望无际的豫东平原;无论是南水北调工程渠首,还是蜿蜒的太行山脉……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处处绿如海、景如画。自2008年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以来,我省共造林1790万亩,跻身全国先进。
这说明,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已经具备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中原经济区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区位优势,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按照《纲要》要求,将构建起伏牛山地生态区、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太行山地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以及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的区域生态网络。
“‘四区两带’的构建,对于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至关重要。”省政府参事、林业专家咨询组组长赵体顺说。
近年来,中原经济区各地大步疾行,有能力也有必要依据《纲要》的规划,加强污染防治,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放眼大局,在全国7大水系中,中原经济区内有海河、淮河、黄河、长江4大流域,还是淮河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纲要》提出的加大重点流域和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力度等措施,将对全国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起到推动作用。”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尤其是面对世界经济新一轮结构调整的形势,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者们深切认识到,构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体系迫在眉睫。
“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抛弃”的传统做法已经日趋式微,新的发展方式正在跃跃欲试。《纲要》告诉我们:把节约优先战略落在实处,加快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这样才能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当中原经济区向我们款款走来时,那将是怎样的风和日丽、人间芳菲。
看看别的经济区 “我们向往绿色的……”
□本报记者芦瑞王映
珠三角 “绿色亚运”刷新环保理念
亚运筹备经历让广州和珠三角认识到,环保和规划密不可分。有关专家提出:“环保要改变被动治理的思路,要在宏观决策上拥有发言权,这是对社会和谐发展、市民生活质量得到保障的根本保证。”
珠三角多年发展的实践证明,环保治理不能只有环境技术专家,也要有社会、经济、文化、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专家。“绿色亚运”全面刷新了珠三角的环保理念,使建设者们意识到:“过去环保是一个治理过程,未来是一个引导过程,目标是建设有珠三角特色的生态文明。”
“绿色亚运”不仅让广州行动起来,而且让整个珠三角“联动”起来。珠三角启动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以解决珠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跨界水污染两大突出环境问题。
长三角 为区域生态加上“安全阀”
2010年9月,一份保费2.811万元、总保额50万元的环境污染责任险保单,标志着浙江历时一年多的环境污染责任险推动工作开始结出“果实”。此前,江苏已经率先开展了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高发期。利用保险工具来参与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可以帮助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受害人及时获得经济补偿、社会经济秩序尽快得到稳定,政府负担也有所减轻,有专家将此称为“一举四得”。
虽然环境污染责任险好处诸多,但实际推广却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企业对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投保意愿并不强。在眼下各类环境事件多发的背景下,长三角试点环境污染责任险,为区域生态文明加上一道“安全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海西 二十城牵手共“织”环保网
2008年5月,温州、金华、衢州、丽水、上饶、鹰潭、赣州、抚州、汕头、梅州、潮州以及福建省9个设区市会聚武夷山下,20城市共商海西环保协作,签署并通过了《海峡西岸20城市环境保护协作武夷山宣言》。
20城市将进一步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环境综合整治与监管以及环保科研、技术、信息方面的互动合作;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20城市环保协作网络,制定并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定期组织环保协作论坛。针对酸雨、流域污染等区域性环境问题,海西经济区将实行区域联动、综合治理。
海西20城市“牵手”打造环保协作平台,共同研究解决区域环境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区域环保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