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户用沼气保有量全国前七
我省沼气建设主要特点
一是建设量大。到2010年底,我省户用沼气保有量达到210多万户,仅次于四川、广西、河南、河北、湖北、云南等省,居全国前七位。
二是使用率高。2010年沼气大回访,调查14个市州1050403个户用沼气池,能正常使用的787252个,正常使用率达到74.95%,间断使用的178929个,为17.03%。
三是全年使用时间长。沼气甲烷菌在8℃—60℃范围内都能发酵,有利的气候条件,使我省每年从3月到11月的沼气平均使用率达100%,有40%以上包括春节在内,常年使用沼气。
四是需求潜力大。我省现有养殖散户417万多户,适宜建池而未建的有200多万户,其中有迫切建池要求的农户为128万户;按每年建设15万户计算,完成目前可建池农户的建池任务需要15年-18年(还不包括报废重建)。
五是发挥效益可观。全省210多万口沼气池,年产沼气8.3亿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430多万吨,节约薪柴330万吨,相当于封山造林660多万亩,每年为农民节支增收20多亿元,年产沼渣、沼液等优质有机肥1260多万吨,开展猪沼果、猪沼菜等综合利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新发展 新措施
省农村能源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我省农村沼气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壮大,未来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严格抓好新项目质量和闲废池改造。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建池技术员的质量责任制。对新建池,要求市县按照农村沼气建设管理办法,加强项目监管,严格项目验收,加大抽查力度,确保建设一口池,用好一口池,特别是要将闲废池改造摆在重要位置。
二是以持续使用为目标,科学布局项目。针对当前农业农村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建池区域和建池户,没有建设条件或难以持续使用的地方和农户,减少或者取消项目安排。加强对一些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能源短缺,而发酵原料有供应,持续使用有保障的地区的项目建设。
三是探索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实施“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点建设模式,一个网点由产品经营区、产业拓展区、建管服务区三个功能区组成,统一标牌标识,统一器材配送。去年试点网点达200多家,所在地沼气正常使用率达90%,器材销售额提高了3成,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
四是利用科技创新提高建设和使用水平。在试点探索改性水泥等新材料、水压式沼气池自动泛渣等新技术;鼓励农户利用农村秸秆(稻草、谷壳、麦秆、玉米秆等)等作为沼气产气的发酵原料;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重点就沼气发酵、建池材料和方式、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和产品进行研发和革新。
迈入“十二五”时期,我省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在农业现代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我省农村沼气事业又将迎来一次大发展。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