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东洞庭湖万鸟翔集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岳阳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
岳阳市自上世纪90年代起,每年开展岳阳“环保世纪行”活动,至今已有20多年。先后开展了“探索湿地世界,保护洞庭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共创秀美家园”、“保护蓝天碧水绿地青山”等主题调研。1995年环保世纪行中,本报记者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 东洞庭湖鱼儿流泪鸟儿哭
"95岳阳环保世纪行报道之五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水陆范围19万公顷。港汊纵横,渚清沙白,气候温湿,芳草如茵。她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越冬地,而且是水生动物迴游的重要场所。这里,可以常见各类鸟儿翩翩翔来,鹦歌鹤舞,雁叫鸭鸣。它们之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6种,二级保护的23种,三级保护的53种。其中有不少濒危种类。鱼类有12目41科144种,已记录有白鳍豚40多只,江豚70多只。
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被国家自然保护专家赞誉为“长江的明珠”、“鹤类、淡水豚类同人类和谐相处地域的典范”、“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的主要希望地”。去年,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阿其波,在这里一次就发现白鹳800多只,欣喜若狂,两夫妇拥抱着在草地上打滚(全世界发现白鹳仅2000只)。
可是,保护区管理局的几位同志却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由于人为因素,近几年,前来越冬的候鸟数量明显下降,遍布区内的“迷魂阵”鱼网,不但对鱼类进行断子绝孙式的一网打尽,而且给来此栖息的鸟类造成严重威胁。属自然保护区的98万亩核心水域内,布有迷魂网3万多套,那些尼龙网眼密如窗纱,在湖中黑压压一片望不到边。迷了鱼儿障了鸟,破坏了自然保护区所必需的安全和宁静环境,还减少了鸟类所需的食物资源。据介绍,白鹤从天而降,就需3000米的滑行距离。试想,这些美丽可爱的白鹤千里迢迢飞临洞庭,看到黑网密布,久久地盘旋空中而不得降,该是怎样的失望和哀鸣!“迷魂阵”渔具早已被定为禁用渔具,但因管理不力、执法不严,在洞庭湖却屡禁不止。据调查,每船每年向当地渔政部门交上千元左右的管理费即可随意捕捞。所以,数万渔民趋之若鹜,连微山湖、太湖、鄱阳湖的渔民都远道而来,云集于此,大撒迷魂之网。本来保护区的鸟类数量已由200多万只增加到1000多万只,近两年又骤然减少。湖中的白鳍豚和江豚也已久违。长此以往,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前景堪忧。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使保护区之“保护”名符其实。
稿件见报后,中国环境报等多家报纸相继转载。许多人的神经被触痛了:保护东洞庭湖已有多年,情况还如此恶劣?各相关部门也再次实地求证,得出结论:必须下大力气了。市环保局、渔政部门当即行动,清除迷魂阵,有关部门逐步改进保护工作。
持续关注,为保护工作推波助澜
此后,《岳阳晚报》还刊发多篇文章,关注东洞庭湖保护情况,如《洞庭湖湿地架起一座“国际桥梁”》、《4万只候鸟飞抵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过冬》、《母亲湖的呼唤——来自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报告》、《洞庭湖上清道夫——记自发从事水上废油回收的岳阳县渔民张建设》、《十万候鸟要来东洞庭“探亲”》等,为保护工作推波助澜。
联手整治,岳阳成为中国观鸟之都
围垦填地的直接侵占、破坏;乱挖滥伐水土流失;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污染;普遍使用的化肥、农药随地经流汇入江河湖泊;水工建设,特别是拦河筑坝改变了水文生态;对湿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这是对湿地造成危害的、人为的六个方面的因素。
终于,在多方呼吁下,1998年特大洪灾过后,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大了对洞庭湖综合治理的力度,给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带来了希望。东洞庭湖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开始步入良性循环。2000年9月开始实施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的“4350”工程。2007年初,洞庭湖畔拉开了污染整治攻坚战的序幕,共有234家造纸污染企业被关停,其中岳阳有64家。每年减少直排污水近亿吨,洞庭湖水质由局部五类和劣五类转至地表水三类标准。一份《关于加强东洞庭湖湿地保护的建议》,在2007年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被列为“一号提案”,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亦被列为重点提案。
为扩大东洞庭湖湿地的影响,2002年冬,岳阳市创中国大陆之先,开始举办洞庭湖国际观鸟节,来自美国、日本、芬兰、英国、瑞典等国,及国内各地的观鸟爱好者欢聚东洞庭湖,“冬季到洞庭来看鸟”开始成为一种时尚。2007年第5届国际观鸟节,岳阳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观鸟之都”。
2011年12月4日,东洞庭湖保护区成立共管委员会。相信此后,东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将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