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茶山坳镇播下绿色种子 低碳热潮正兴起
污水来净化 臭水变清流
在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的茶山坳镇田心村村民王林家旁的那块“小空地”上,美人蕉和冬青绿意正浓;1米开外的水泥池边,有清水汩汩流出……“这是我们家的生活污水处理池,别看这些池子不起眼,作用可不小。”王林告诉笔者,家里洗手间、厨房的污水统统都要在这里处理后再流出,“流出来的就是清水了,一点气味都没有”。
这就是茶山坳镇目前普遍推广使用的污水四级净化系统。这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池分为四格,前格为化粪池,起到发酵、沉淀、灭菌等作用;第二格为厌氧发酵池,内挂弹性材料,以利于厌氧菌附着;第三格为过滤湿地池,里面填满了鹅卵石、煤渣、石灰石、河沙、泥土,上面种植了亲水植物美人蕉、麦冬草等;第四格终端出水池内填木炭、鹅卵石等,主要是去除有机物和降解氮、磷元素,净化污水。“过四关”后的生活污水已明显改头换面,变成了无色无味无害、氨氮磷达标排放的清水。
据了解,目前茶山坳镇已投资204.03万元为700余户农户建起了这样的生活污水处理池。据了解,这些污水处理池,不受地形制约,既可单独建造,也可几户联合建造,而且日常运行维护也简单。
分类又减量 垃圾变为宝
在农村垃圾综合整治中,垃圾处理成了大难题,“垃圾围村”的现象曾经困扰着村民。茶山坳镇积极探索,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措施”。
该镇按照所辖村的大小、村民的多少,为每个村配备2至3名保洁员。保洁员每天将村民产生的垃圾进行收集,集中到村设定的地坑式垃圾箱。收集到各村定点地坑箱的垃圾由乡镇配备专用运输车统一定期清运,日产日清。
此外,茶山坳镇首开全市先河设置废弃农药瓶收集池,结合实际为每户村民配置不锈钢垃圾焚烧桶,并由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督察员对全村实施情况进行督察。
为了将城乡同治观念深入人心,茶山坳镇还设置城乡同治示范党员、团员岗,出动流动宣传车,面向全镇农户发放门前三包承诺书、水产养殖户承诺书、畜禽养殖户承诺书和农村生活水产知识小常识。并利用农闲时间播放垃圾分类处理宣传片,倡导村民不向河道扔垃圾、倾倒垃圾、排放污水、减少白色垃圾等。
到目前为止,茶山坳镇共投入600多万元,建成垃圾池230个,发放户用不锈钢垃圾桶5000多个,建成环保公厕2所。并成立由60人组成的保洁员队伍,制定完善保洁员管理制度,实现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常态化。
换上新能源 节能又环保
“如今,咱村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每天晚上都有近百个爱好文艺的群众自发在小广场唱歌、唱戏,跳健身操。自从安上了太阳能灯后,打牌赌博的少了,村里风气越来越好了。”说起安装太阳能路灯给村庄带来的新变化,田心村村民刘小华格外激动。
近年来,太阳能、沼气池等新能源设施在茶山坳镇得到推广。据茶山坳镇党委书记罗军荣介绍,全镇共修建沼气池155多口,建设太阳能路灯14盏,太阳能热水器200多户,每年可为每户农户节省费用1000多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清洁能源建设工程,使绿色低碳融入新农村建设和老百姓生活,“照明不用电、做饭不用碳、养畜不垫圈、环境无污染、农业无公害”成为茶山坳镇农民的真实写照。不仅有利于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也为村民们带来了实惠。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