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能源 >> 正文

破解能源命题应有“中国特色”

Eedu.org.cn 作者:曹海军    资讯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21

  在今年的两会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能源话题再一次引起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孙林夫表示,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强调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摆脱对传统高污染能源的依赖,这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除资源环境瓶颈的约束,促进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两会表达了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坚定决心,并规划了更清晰的路线图。而在笔者看来,中国的“新能源”发展路径不一定与欧美相同,应有“中国特色”:致力于系统综合能效的提升。

  众所周知,以“智能电网”为标志的新能源和输电技术在美国突飞猛进,欧洲则在低碳经济和气候领域占得了先机。而中国在“十一五”期间也取得了能源创新发展方面的重大成绩,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异军突起,能源结构和生产布局日益优化。比如,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风电大国,而且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也十分可观。

  随着“十二五”开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的全新时期。我国将实现从“保增长”到“调结构”的重要转型,产业结构升级体现在三个方面:装备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其中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在此一关节点,中国如何作为?正如全国政协常委刘汉元所强调的那样,中国正处于重要的发展临界点,比任何国家都更迫切地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能源问题。

  去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智能能源研究组组长武建东首次提出“智能能源网”的创新性理论。在他看来,“智能能源网”全面超越了智能电网,将主导未来二三十年全球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武建东的“智能能源网”理论相呼应的是,有企业提出了“泛能网”概念,它是基于系统能效技术,通过能源生产、储运、应用与回收循环四个环节能量和信息的耦合,形成能量输入和输出跨时域的实时协同,以实现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最优化和能量增效的一种新能源体系。

  其实,无论“智能能源网”,还是“泛能网”,能源应用都要摆脱过去孤立、封闭和线性的简单利用,转变为基于系统能效最优的多品类能源协同、互补、循环的智能应用,从根本上打破“行业竖井”和“企业围墙”,实现多品类能源的系统协同、跨种类转换、循环利用,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正如全国政协常委王玉锁所言,这将是一种“能源新常态”。

  总之,在笔者看来,只有提高“系统综合能效”与发展“新能源”并重,我国才会在未来能源发展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并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和全球价值链的主导权。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