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生物质能源呼之欲出 芒草成能源作物新星
资金和政策支持还要更“给力”
当 前 ,我 国 正 大 力 发 展 生 物 能源,但是因生物资源问题遭遇瓶颈,而对第二代能源作物研究起步较晚,在能源作物研究上也遇到一些体制上的制约。科研工作者们建议国家提高对第二代能源作物研究的重视,增加投入,扫除科研机制上和产学研上存在的一些障碍,加快芒草从研到产的进程。
中科院植物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组成的芒草研究小组认为,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内在压力,而科学发展成为发展生物能源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我国生物能源的发展成就斐然。到2010年底,全国生物质直燃发电装机已达200万千瓦,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产量达到了180万吨。
2007年,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2020年生物质发电目标是3000万千瓦,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目标是1000万吨。不过业界认为,这个目标实现有着客观困难。主要就是,企业纷纷上马生物发电项目,但是都遭遇了生物资源短缺的问题。这是由生物质资源的季节性、分散性与生物质发电的连续性、集中性的矛盾引起的。
专家认为,将芒草发展为我国专业的能源作物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实现生物质能规模化利用的途径是专业化和产业化,作为最优选择,芒草可以担此重任。
但是,当前芒草的研究也面临一些困局。
首先,国家目前虽然十分重视生物能源研发,但我国的生物能源究竟有多大潜力和前景还没有进行过科学评估。国内相关研究也比较薄弱和分散,科研资源尚未整合。
其次,由于我国能源作物的研究主要由植物研究机构承担,能源植物科研项目多由我国能源方面专家评审,他们大多是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方面研究出身的专家,由于对能源植物了解不多,在科研项目立项评审过程中,不利于能源作物的立项和资金争取。
与美国对能源革命的高度重视相比,我国在能源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方面的扶持和能源革命的推进方面显得相对滞后和力度不足。
桑涛告诉记者,实际上,对于第二代生物能源的研究,我国比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加紧迫。我国每年有50%以上的石油依赖进口,而美国石油储备远高于我国,并且有着广阔的闲置耕地和轮休耕地,第一代生物能源生产技术成熟,而且粮食安全压力和耕地减少压力没有我国大。因此,我国更应该将第二代生物能源的研究提升至能源战略的高度,迎头追赶,方能占住先机。因为,我们有着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种质资源优势。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欧美加大对生物质能源补贴 德国将加大生物质能源研究投入 生物质能源已成世界第四大能源 生物质能源不能再坐“冷板凳” 2011中国国际生物质能源发电技术设备主题展 内蒙古赤峰被确定为国家生物质能源开发试点城市 生态多样性提供了多样化的生物质能源 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正加紧编制 生物质能源呼唤“能源农业” 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将编制 农村生物质能源建设驶上快车道 生物质能源发展全球冷热不均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