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生物质能源呼之欲出 芒草成能源作物新星
桑涛呼吁,希望国家加大对第二代生物能源研究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力度。
此外,目前芒草的研究处在人工驯化阶段,要加快从研到产的进程,还需要多学科合作、进行整个产业链的系统化研究。
研究小组认为,芒草不仅是能源作物,还是非常好的材料、涂料作物,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整合科研资源,加强对芒草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视和实际鼓励。
另外,我国目前生物能源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植物能源转化方面,忽视了能源植物这一生物能源转化的物质基础研究。现阶段,我国生物能源研究人员缺乏,人才队伍建设与欧美相比之欧美差距还是很大。
针对以上问题,专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能源作物研究方面的投入,将生物能源提升到我国新时期可持续性发展的能源战略高度,争取早日实现芒草的人工驯化,为生物能源开发提供优质、专业化、持续不断的能源原料。
同时,对第二代能源作物从生物育种、种植推广、能源转化、生产机制和模式等进行系统科学研究和试验。“一条龙的研发可加快芒草实现其在粮食、能源、生态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最终使我国走在欧美前列,成为新一代能源作物的主产国和生物能源大国。”李建强说。
专家们还特别提出,目前我国拥有植物能源转化技术,但是不够优化和高效,建议投资建立芒草生物能源转化试验厂,从而整体推进我国生物能源研发和生产能力。
最后专家建议,国家应重点扶持我国生物能源相关专业的发展,培养生物、环境、能源跨学科综合人才。
芒草———能源作物新秀强势登场
化石能源日益紧缺,污染日趋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时代课题。在寻找替代化石能源和第一代能源作物的过程中,芒草渐渐进入研究人员的视野,成为第二代能源植物中的希望。
第一代能源作物与人抢地争粮
当今世界,再生能源发展迅速,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水电和生物质能……都取得快速发展,其中生物质能主要指绿色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有机体。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目前,我国农村常见的生物质能有秸秆、沼气等。
第一代能源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甘蔗、大豆、油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这些植物大多为一年生,需年年耕地播种,大量灌溉施肥,投入的能量大,净能量产出却少得可怜。加上它们还与粮食作物争耕地,由此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比如,人们为补充耕地而砍伐森林,结果降低了地球的碳储存能力,反而不利于解决温室效应。
美国等西方国家拥有大量闲置土地,因此他们发展第一代生物能源条件比较优越,已经形成规模。但是,对于拥有世界1/5人口的中国,耕地面积不及世界的1/10,用耕地生产第一代能源植物必然危及粮食安全和国家稳定。
芒草多种优势集于一身
为解决能源植物和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世界各国均在寻找合理的替代途径。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芒草中的巨芒草就进入了西方科学家的研究视野。西方科学家发现,作为第二代能源作物,巨芒草具有多种优势。
芒草能够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不会与粮食作物争耕地;它们光合效率高,可以更有效地把太阳能和二氧化碳转化储存起来;年产生物量大,能提供更多的生物质以转化为燃料。同时,芒草具有高效用水、用肥和光合作用的能力,并且一年播种可持续生产10到20年,投入低,净能量产出相当大。正是由于芒草具有不与粮食争耕地、产量高、减碳能力强、净能量大等多个优势,迅速成为能源作物研究中的新星。
与谷物类粮食作物一样,芒草在分类学上属于被子植物的禾本科。全世界共有约14个野生种,大多分布在亚洲,少量产于非洲,属碳四植物,具有高光饱和点、高光合速率和高光合生产效率生理特性,比碳三植物耗水少且光合效率高。
国际上研究最多的巨芒草,是一个起源于日本的不育三倍体杂交种,其父母本是原产于东亚(包括中国)的二倍体的芒和四倍体的荻。1935年巨芒草作为观赏植物传入丹麦,半个世纪后,作为能源作物的潜力替代品种首先在欧洲得到认可和测试。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欧美加大对生物质能源补贴 德国将加大生物质能源研究投入 生物质能源已成世界第四大能源 生物质能源不能再坐“冷板凳” 2011中国国际生物质能源发电技术设备主题展 内蒙古赤峰被确定为国家生物质能源开发试点城市 生态多样性提供了多样化的生物质能源 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正加紧编制 生物质能源呼唤“能源农业” 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将编制 农村生物质能源建设驶上快车道 生物质能源发展全球冷热不均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