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正文

野生东北豹首拍幕后

Eedu.org.cn 作者:李然 王铁军    资讯来源:新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19
野生东北豹首拍幕后
野生东北豹首拍幕后
野生东北豹首拍幕后
野生东北豹首拍幕后

  9月19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野外专家助理孙戈,在吉林省汪清自然保护区西南岔林场首次拍摄到清晰的东北豹照片,而主持这一研究项目的,为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WWF东北办公室虎豹保护项目高级官员姜广顺。16日,记者辗转采访了姜广顺教授,了解到首次拍摄野生东北豹的幕后新闻。

  李然 本报记者 王铁军

  照片由姜广顺提供

  野外考察多次发现行踪

  WWF东北项目办于2006年在哈尔滨成立,从2009年开始姜广顺带领着30余人团队足迹遍布黑吉两省开展野外监测,调查面积达1735平方公里。今年2月末,姜广顺同其他野外专家来到吉林汪清做虎豹样线调查时,又采集到新鲜的东北豹雪地足迹及倒木上的成排脚印。“可从脚印的大小来分辨虎豹,东北豹的掌垫宽度为5.5—7.5厘米,虎类的8—13厘米。”

  据了解,在黑龙江完达山林场、绥阳林场的中俄边界以及黑吉两省交界都发现过东北豹的行踪,当地人也曾几次亲眼见过东北豹。去年夏天,一位巡护员晚上回家,在山里遇到一只东北豹,它大眼睛锃亮,见了人就在后面悄悄跟着,巡护员不敢跑,索性坐在一棵大树下,把烟点着对着豹坐了一宿。还有一次,几个村民上山撞上一只嘴里叼着狍子的东北豹,豹子受惊吓搁下猎物跑掉,他们捡回狍子回家炖了。

  ↑姜广顺教授与科考队员在汪清林场。

  30台相机3个月拍到照片

  据了解,WWF组织虎豹及其猎物调查拍摄工作从今年6月展开,在汪清林场安置了30多台红外相机,经历3个月,其中一台成功拍到两张东北豹照片。“当时我和另外一个组员一起去查看拍摄情况”,山上满是灌木丛,孙戈爬到山顶累得气喘吁吁。“因为拍了3个月都没结果,有些无精打采地翻看照片,突然发现画面里有只大豹,我们直接就叫了出来”孙戈说。随即二人循着东北豹留下的足迹往山里走了1个多小时,确定寻不到后才返回。照片显示,9月19日13时30分拍摄到正在山梁上活动的东北豹。后经WWF专家和相关部门确认无误,10月12日央视报道了该事件。

  10月16日,记者来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采访了此次拍摄活动的组织者和负责人,WWF东北办公室虎豹保护项目高级官员姜广顺教授。

  据介绍,东北豹在俄罗斯被称为远东豹,属金钱豹东北亚种,是豹类中体型最大、毛最长的一种,生活在高海拔、高纬度的高寒地区,分布在俄罗斯和东北亚地区。“中文名叫"东北豹"最为确切,它与东北虎一样,都是历史上就分布在中国的大型猫科动物亚种”姜广顺教授说,东北豹是活动范围较小的猫科动物,这次拍到它的地方距离中俄边境有数十公里,不可能从俄罗斯迁徙过来,应是东北土生土长的。“东北豹喜欢走独木”姜教授指出,这种豹多在悬崖峭壁或陡峭的山林间出没,喜欢在倒下的树干上走来走去,冬季它身上能长出7厘米长的淡灰色御寒长毛。

  可能存在东北豹繁殖种群

  姜教授说,从照片上看这是一只成年东北豹。东北豹是不能独自一个个体生存的,在汪清林区的发现很可能证明这里存在着长期定居的东北豹繁殖种群。

  专家认为,以前珲春总出现东北豹,由于珲春与俄罗斯相邻,国际上一些专家认为这些东北豹是从俄罗斯过境来的个体。实际上,早在10年前珲春和汪清林区就有关于目击东北豹的记载,也在老爷岭、张广才岭发现过东北豹的足迹,如今黑吉两省东北豹的数量应不止10只。姜教授表示,近年来东北豹的数量有增加趋势,这与封山育林、保护区建设、人们的保护意识成熟等因素是息息相关的。

  目前,WWF正在支持绥阳林业局申报建立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建成后,绥阳、珲春、汪清三个虎豹保护最关键的区域将连成一片,打通了跨省、跨国保护的虎豹迁移通道,有利于俄罗斯虎豹种群向东北长白山内部的迁徙扩散。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