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专家论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专家论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
——落实科学发展观暨《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专题讨论会摘记
http://www.eedu.org.cn    作者:王玉庆等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5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工程

  吴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最近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平均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土壤侵蚀模数最高超过3万吨每平方公里,截至2004年,我国荒漠化土地263.62万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泥沙淤积,生态恶化。

  水、土资源既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既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生态与环境的关键因素。它具有基础性、有限性、脆弱性三个特点。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前提,须臾不能缺少。相对于不断增长的人类需要,地球能够提供给人类的水土资源及其承载力是有限的。水土资源极易受到人类利用方式的影响,在利用不当的情况下,其生产力会急剧下降。土地资源的补给和再生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旦超过了极限,要想恢复是非常困难的。水土资源的这三个特点,决定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是生态建设的首要问题,水土保持在生态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从远古的“平治水土”,到现在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乃至近年来总结形成的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水土保持形成了走综合整治之路的传统,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水土保持事业新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认真落实三个方面的理念。

  第一,树立和落实统筹协调的理念。水土保持最大的特点在于综合,在于协调。这项工作涉及多个因素、多个目标,包含了许多对立统一的方面和问题。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必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统筹安排,使之协调发展。在技术路线上,水土保持要始终坚持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统筹安排,工程、生物、农业、管理措施综合运用,不能搞单打一。在区域布局上,要全面兼顾,上下游统筹。

  第二,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水土保持工作主要、直接面向广大农村和农民,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落实以人为本尤为重要。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落实这一理念,一是要解决好群众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处理水土保持和改善民生的关系,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突出问题作为水土保持的前提和手段。二是要帮助群众解决好长远发展的问题。要引导群众从长计议,认清保护和建设良好生态的长效利益。找准治理水土流失与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结合点,把水土流失治理与长远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三是注意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水土保持各项决策和建设内容符合实际,符合群众要求。

  第三,树立和落实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不论是水土资源,还是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是有一定承载能力的,一旦超过其承载能力,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就会受到伤害。同样,人类的生态建设活动如果超过自然的承载能力,也必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两者的关系。一是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要深入研究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选择水土保持的措施和方案,合理选择适宜的植被类型,做到因地、因水制宜。二是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中,既要关注人,也要关注自然;既要满足人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的平衡。

  增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

  夏光(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回顾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态演变中的生存和发展历史,可以得到一个基本认识:中华民族已经先定地处在比较艰难的自然条件下,不可能幻想重新获得优裕的发展环境,因此未来我国的发展必须继续发挥我国人民长期积累的自然伦理思想和丰富生存智慧,探索在中国特殊国情条件下的人、自然、社会、技术之间的合理结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与生态治理战略。

  环境和生态治理的国家意志,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系统关于环境和生态治理的政治意愿和行动部署的集合,即国家意志由国家意愿与国家行动构成。其中,国家意愿又可分为“理念”和“决心”,国家行动又可分为“承诺”和“要求”,即形成如下结构:

  国家理念

  国家意愿

  国家决心

  (环境与生态治理)国家意志

  国家承诺

  国家行动

  国家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做出了一系列决策,组织过大规模的兴修水利、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植树造林、防沙治沙、草原保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防治环境污染等工程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国10%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林木覆盖率已达到16%,近10年来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1500多万公顷,封育草场1000多万公顷,退耕还林600多万公顷,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近15%。这些成就,是国家意志与人民奋斗相结合的体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新型工业化、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与环境和生态保护有直接和密切关系的新的国家执政理念开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逐步实施,形成了发展领域新的意识形态。由于国家执政理念实际上是执政党的理念,因此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已经上升到了政治高度,成为国家意愿的一部分。《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提出的九大生态治理战略和十大支撑保障措施,具有丰富内容,应当进一步研究,使之具体化和实体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
    可持续消费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环境保护的根基
    [原创]建成重庆西大门  打造
    资源型城市的环境保护与可持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 建设沿海
    小良热带植被生态恢复过程土
    永新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
    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绿地系统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