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专家论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专家论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
——落实科学发展观暨《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专题讨论会摘记
http://www.eedu.org.cn    作者:王玉庆等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5

 

  尽快完成从开环流程到闭环流程的转换

  腾藤(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长)

  30年前,在许涤新等老一辈经济学家倡导下,中国开始形成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经历30年的持续探索,我们确立了经济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避免西方国家采用“先经济、后生态”模式所犯的错误,更好地实现经济腾飞和生态文明复兴。1982年,国家把“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写入了《宪法》;1984年,政府将环保提升为“基本国策”;1993年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明确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整体战略;2003年,最终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自然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不断进化,最为关键是它具有两种机制,即生物体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循环机制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机制。这两个机制实际上也是社会经济系统具有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所不同的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这两种机制是内生的,而社会经济系统的这两种机制是外生的,它们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果。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构建循环机制,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环流程到“资源—产品—资源”的闭环流程的转换,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不高于环境的容量或自净能力,使经济和生态具有相容性;通过发育市场体系构建竞争机制,促进技术、企业和制度的优胜劣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按照现在的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至2020年期间完全有可能再翻两番,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生活水平的目标。目前亟待要做的事情是,利用资源与产品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类途径,尽快完成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环流程到“资源—产品—资源”的闭环流程的转换,使最终排放的“废弃物”控制在环境自净能力的阈值之内,扭转稀缺资源难以为继,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的局面。具体地说,就是以企业为单元,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点”上的小循环;以行业或企业群为单元,延长产业链,建立“线”上的中循环;以产业群为单元,建立工业生态学意义上的共生互动的生态产业体系,建立“面”上的大循环,形成共生互动的生态产业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当务之急

  费维扬(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从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来看,发展循环经济,确实是当务之急。

  第一,我国严重的资源、能源短缺状况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从水资源来看,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从耕地资源看,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从探明的矿产资源看,总量约占世界的12%,但人均矿产资源则严重不足;从森林资源来看,人均森林面积及蓄积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21%和1/8;到2020年要实现GDP翻两番,能源、资源供应面临严重的挑战。

  第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最近20多年,通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水平上看,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例如,在资源产出率方面,2003年我国用水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我国单位GDP产品的能源加工、转换、贮藏和终端利用的效率仍低于发达国家1990年代初的水平。

  第三,我国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十分严重。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巨大的人口总量和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展,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构成了尖锐的矛盾,生态安全已受到严重影响。有关数据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要高得多,我国每年由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

  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大量产生,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利用效率低密切相关。我国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的急剧增长已引起世界的关注。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所有参与主体都应从大局出发,通力合作,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此,建议大家认真阅读《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一书,深刻领会其中的精髓,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推进生态治理工程的顺利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
    可持续消费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环境保护的根基
    [原创]建成重庆西大门  打造
    资源型城市的环境保护与可持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 建设沿海
    小良热带植被生态恢复过程土
    永新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
    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绿地系统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