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基础篇 >> 环境资源 >> 正文 | ![]() ![]() |
|
|||||
| |||||
经济发展透支环境资源 全国70%江河受到污染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陈泽伟等 文章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8 | |||||
环境成本重荷 如果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点源污染物在目前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去除,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792亿元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泽伟 由于引进了一家沿海地区迁来的制药企业,中部某县每年GDP增加1亿元,解决了当地400人的就业,每年税收增加200多万元。这样的业绩让当地政府感到高兴。 然而这一“业绩”的背后,却是这家制药企业的生产污水顺着当地一条河流而下,污染带长达十几公里,沿河两岸弥散着难闻的臭味,良田受到污染,地下水受到污染,几个村庄群众的发病率开始提高。 这样的情况在当前的中国显然已不是“个别现象”。《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时看到,像文章开头描述的场景相当普遍。当一些地方还沉浸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热潮之中时,环境污染已如影随形且越来越严重。 让记者感觉可怕的是,很少有地方政府官员会静下心来思考这样的环境污染会对我们的生存、长远发展,会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影响。一些官员需要的只是“发展速度”、“更快的发展速度”。 环境专家的观点则更令记者忧心忡忡: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拼资源、拼环境、拼投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前所未有,并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生态环境破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拉动力”越来越大,现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难以消除资源、环境、生态衰竭造成的风险。在今天,环境危机不是耸听的危言,而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制约。 透过越来越多且司空见惯的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环境退化、沙漠化、生态报复等现实的例子,有必要不断地追问:“环境成本”之重,我们还能够承载得起吗? “2004样本”触目惊心 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2亿元,占GDP的3.05%。如果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点源污染物在目前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去除,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792亿元,占当年GDP的比例约为6.7%。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不久前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以上数字正是中国第一份有关环境污染经济核算的国家报告中透露出来的。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份报告是以2004年各项数据为样本,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环境规划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科研单位的专家们经过两年的努力得出的结果。 国家有关部委和专家能够直面问题并进行理性分析,让公众第一次从量化的视角看到了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对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环境退化成本(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2004年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是5118.2亿元,占GDP的比例为3.05%,其中,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198.0亿元,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862.8亿元,固废堆放侵占土地造成的环境退化成本为6.5亿元,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0.9亿元,分别占总污染损失的42.9%、55.9%、0.1%和1.1%; ——虚拟治理成本(将排放到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全部去除所需要的成本)。 2004年全国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4亿元,占整个GDP的比例为1.8%。其中,水污染虚拟治理成本为1829.8亿元,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为922.3亿元,固体废物污染虚拟治理成本为122.4亿元,分别占整个虚拟治理成本的63.7%、32.1%、4.2%。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核算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由于大气污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约64万呼吸和循环系统病人住院,以及约25.6万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7.4亿元。这也就意味着,2004年中国平均每10000个城市居民中有6个人因为空气污染死亡、10个人因为大气污染引发呼吸或脑血管系统疾病住院,新增4.3人在其未来的生活中忍受慢性支气管炎病痛的折磨。 水污染方面,粗略的估算表明,由于饮用水污染造成的农村居民癌症死亡人数为11.8万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67.8亿元,此外,由于喝不到安全饮用水患介水性传染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0.7亿元。因此,保守估计2004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为178.6亿元。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借鉴与超越:《循环经济促进法 用法律确保经济“循环”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与环境共 西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邢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唐山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衡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张家口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 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 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资源区域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