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基础篇 >> 环境资源 >> 正文 | ![]() ![]() |
|
|||||
| |||||
经济发展透支环境资源 全国70%江河受到污染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陈泽伟等 文章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8 | |||||
全面推进“绿色GDP”核算 环境不是免费商品,严重的环境污染吞掉了全社会创造、积累的一大部分经济财富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泽伟
相关专家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可以视为国家今后将全面对“绿色GDP”进行核算和考核的一次全面预演。如果我们一味核算和考核粗放型的GDP,不将生态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持续的目标就很难真正实现。
简单地说,绿色GDP就是传统GDP扣减掉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以后的GDP,能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可为综合环境与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制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国际上对国民经济核算相关联的资源环境核算,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目前已对绿色GDP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挪威是最早开始进行自然资源核算的国家,1981年挪威政府首次公布并出版了“自然资源核算”数据、报告和刊物,1987年公布了“挪威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报告。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根据联合国及世界银行的基本思路,在1991年对国家基本资源进行了核算。日本从1993年起对本国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构造性研究,估计出较为完整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实例体系,给出了1985~1990年日本的“绿色GDP”。在发展中国家中,墨西哥也率先开展了绿色GDP核算。
联合国统计署也于1989年和1993年先后发布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为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总量、自然资源账户和污染账户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框架。
而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是长期以来,环境代价到底有多大,一直只停留在粗略的估算水平上。因为缺乏权威性、科学性,这种估算难以成为发展决策和政绩评价的依据。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份报告,第一次客观描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环境成本的真实状况。这一系列数据不仅把原本属于说不清的环境“糊涂账”变为说得清的“明白账”,而且证明了环境不是免费商品,且价格不菲。环境作为一笔社会财富,正因为不合理的发展方式而不断减损,严重的环境污染则吞掉了全社会创造、积累的一大部分经济财富。
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研究员王金南认为,绿色GDP核算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党政领导的政绩观,推动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约型模式转变。
首先,绿色GDP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处理经济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关系的一个综合、全面的指标,具有引导社会经济发展追求长远利益的导向作用,是改革政府政绩和干部考核指标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
其次,通过绿色GDP核算,可以让人们了解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资源消耗“高强度区”,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灾区”?这样,可以衡量各个部门和各个地区的环境退化成本和资源消耗成本,以此制定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绿色GDP核算为环保投资规模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从核算报告来看,虚拟治理成本1.8%换算为环保投资大约为当年GDP的6.5%,也就是说2004年如果投入1万多亿元,才能基本解决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染的问题。但2004年我们的实际点源污染治理投资仅为1400亿元,不到应投入资金的15%。
第四,根据核算结果,可以为区域发展定位、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治理提供政策建议。同时,分部门和分地区的核算结果对未来环境污染治理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加强重点源监控体系建设给予了进一步的确认。
第五,通过核算结果,可以看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生命健康的危害程度,从而制定出“以人为本”的环境保护政策。从核算结果来看,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威胁时刻存在,污染损失十分巨大,经不完全而且保守核算,2004年污染损失为5118.2亿元,占到了当年GDP的3.05%,而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占到了整个污染损失的33%。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借鉴与超越:《循环经济促进法 用法律确保经济“循环”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与环境共 西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邢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唐山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衡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张家口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 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 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资源区域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