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中国举办的COP15“达到所有预期”——访联合国《生物多样性
[内容预览]
| 2021/10/16 16:34:40新华社记者 郭爽 玛蒂娜·福斯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15日在中国昆明落幕,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当天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采访时称赞大会“非常成功”,“达到了所有预期”。 穆雷玛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首先在于我们能够在两次推迟之后举办(这次大会)本身就是一个成功”,而大会采取的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还让世界其他地方(与会议举办地)连接在一起[阅读全文]
-
COP15第一阶段会议成果丰硕
[内容预览]
| 2021/10/16 16:33:39新华社昆明10月15日电(记者于文静、胡璐)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15日表示,国际社会期待《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成为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的关键性节点,期待大会推动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COP15第一阶段会议计划的所有任务圆满完成。 黄润秋在COP15第一阶段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阅读全文]
-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闭幕
[内容预览]
| 2021/10/16 16:30:0710月15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在云南昆明闭幕。《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闭幕式并作总结讲话。云南省省长王予波出席会议并致辞。《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穆雷玛出席会议并致辞。 黄润秋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在COP15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我们描[阅读全文]
-
生物多样性就在我们身边
[内容预览]
| 2021/10/14 20:25:18本报见习记者 于天昊 生物多样性离我们普通人有多远? “生物多样性就在我们身边。从家里的陈设、宠物,再到周围的菜市场,生物多样性离我们非常近。”这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维薇给出的答案。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李维薇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向记者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生物多样性,其实处处可见”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阅读全文]
-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新动力
[内容预览]
| 2021/10/14 20:23:1910月13日下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高级别会议正式通过《昆明宣言》。 《昆明宣言》是一个政治性宣言,是此次大会的主要成果。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 晚间,COP15新闻中心举行了[阅读全文]
-
秉持生态文明理念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内容预览]
| 2021/10/14 20:21:13本报讯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要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10月12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既贡献了中国方案,又展现了大国担当。我们要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阅读全文]
-
共同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挑战
[内容预览]
| 2021/10/13 21:05:56◆本报记者 童克难 10月11日,“主席锤”从埃及环境部长兼COP14主席亚斯敏·福阿德手中交接到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标志着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时刻”正式开始。 5天时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的会议将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和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性挑战,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新动力,推动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在全球约有100[阅读全文]
-
世界自然基金会赞赏中方提出的重大举措
[内容预览]
| 2021/10/13 21:05:00本报记者张倩10月12日昆明报道 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下午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领导人峰会时提出,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同时,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对中方的重大举措表示赞赏。 WWF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阅读全文]
-
向全世界发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强音
[内容预览]
| 2021/10/13 21:03:47本报记者 张黎 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12日下午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习近平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阅读全文]
-
期待在昆明找到开启未来征程的钥匙
[内容预览]
| 2021/10/13 21:01:39本报记者张倩昆明报道 10月11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开幕式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期待在昆明找到开启未来征程的钥匙。 时下,要举办一场国际性的盛会肩负着巨大的挑战。英格·安德森认为,但我们很幸运,因为东道国中国的辛勤筹备,使得我们能够及时地参与到这场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盛会中来。这需要感谢科学界所做的努力,正是他们才让人们了解到了生物[阅读全文]
-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发布
[内容预览]
| 2021/10/11 16:44:33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白皮书介绍,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阅读全文]
-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强有力支持者和贡献者
[内容预览]
| 2021/10/11 16:02:55本报记者张倩昆明报道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于10月11日在中国昆明拉开帷幕。10月9日,COP15新闻中心召开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媒体见面会。 会上,穆雷玛高度赞赏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她表示,中国所做出的贡献为联合国正在开展的生态系统十年修复进程树立了典范。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强有力支持者和贡[阅读全文]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内容预览]
| 2021/10/11 11:42:08本报见习记者邹祖铭北京报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阅读全文]
-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
[内容预览]
| 2021/10/11 11:38:10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从10月10日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媒体通气会上获悉,COP15第一阶段会议于10月11日~15日在云南昆明举行,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 据介绍,大会将总结过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履约工作情况,推动达成兼具雄心和务实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翻开全球生物多样[阅读全文]
-
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聚焦我国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内容预览]
| 2021/10/9 14:51:52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题: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聚焦我国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新华社记者高敬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8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和解读我国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即将召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在这个时刻发布《[阅读全文]
-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P15即将召开
[内容预览]
| 2021/10/8 15:18:38本报记者 张倩 距离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只剩3天。本届COP15有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要达成一项保护自然的新目标。业内专家表示,这将是一个拯救地球生命的新计划。COP15将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制定各国及全球在未来10年甚至更远时间范围内的工作蓝图,帮助人类社会步入正轨,以便在2050年之前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阅读全文]
-
绿色工程护好高原生物多样性
[内容预览]
| 2021/9/30 22:19:05本报记者刘晓星 列车在向前奔驰着,视野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美丽画面:淡黄色的荒原层层铺开,晶莹剔透的雪山在蓝天下散发出美丽的光泽,成群的藏羚羊、野驴、野牦牛悠然自得。 守护好青藏高原这份“美”,凝聚着无数人的持续努力。 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环保型铁路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生物种群丰富多彩,是我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青藏铁路[阅读全文]
-
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 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
[内容预览]
| 2021/9/30 22:17:31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9日下午就加强我国生物安全建设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以人为本、风险[阅读全文]
-
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内容预览]
| 2021/9/26 11:36:20冯丹萌 金书秦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加快健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统筹兼顾、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协调推进、强化激励与硬化约束协同发力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阅读全文]
-
科学观测研究强助力 擘画湿地保护新蓝图
[内容预览]
| 2021/9/26 11:35:00曹秉帅 王文林 邹长新 2021年9月4日,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所”)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组织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和南通大学共同申报的国家环境保护呼伦湖湿地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呼伦湖观测研究站”)通过建设可行性论证。 “呼伦湖观测研究站将以呼伦湖湿地为核心,以流域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为重点[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