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农业既是温室气体排放源又是巨大碳汇系统

    [内容预览]

    | 2021/9/17 16:02:38
    本报记者 童克难 实习生 何佩佩 “种植西红柿需要投入一定量的肥料和农药,这些会产生碳排放,但西红柿生长的光合作用是碳汇的过程,之后的采摘、收储、转运直到最后售卖,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碳排放。很难准确地说一公斤的西红柿会对应产生多少碳排放,这与运输的距离远近、损耗与浪费以及人们购买的方式,都有关系。” 在国家会议中心近日举办的“遏制气候变化 呵护地球家园”公众沙龙上,观众提了这样的问题,“一颗西红柿

    [阅读全文]

  • 全国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

    [内容预览]

    | 2021/9/17 15:58:24
    本报记者李玲玉北京报道 9月1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9月下半月(16日-30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9月下半月,全国大部扩散条件较好,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局部可能出现轻度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以臭氧为主,部分地区首要污染物为PM2.5或PM10。 京津冀及周边区域:

    [阅读全文]

  • 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三十周年暨2021年中国国际保护臭氧层

    [内容预览]

    | 2021/9/17 15:57:03
    本报记者吕望舒9月16日北京报道 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三十周年暨2021年中国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今日在北京召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30年来,在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履约机制、实施行业淘汰、注重技术创新等方面为履约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50万吨,为保护臭氧层和减缓气候变化做出重要贡献。

    [阅读全文]

  • 降低能耗强度需摆脱高碳发展路径依赖

    [内容预览]

    | 2021/8/30 10:40:31
    刘秀凤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日前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自治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浙江、河南等10个省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全国节能形势十分严峻。 事实上,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已经对一季度能耗不降反升的浙江、广东、广西、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节能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谈话提醒,要求

    [阅读全文]

  • 弘扬塞罕坝精神 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内容预览]

    | 2021/8/30 10:37:50
    本报记者张铭贤 通讯员曹智 王思力 “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你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8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坚定了河北省广大干部群众坚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大家表示,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阅读全文]

  •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举办方式

    [内容预览]

    | 2021/8/21 17:42:05
    本报记者杜宣逸北京报道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经《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四届主席团7月14日决定并经中国政府批准,《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将于2021年10月11日-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两阶段在中国昆明举行。 第一阶段会议于2021年10月11日-15日举行。境外人员线上参会,境内有关人员现场参会。主要内容包括开幕式、领导人讲话、高级别会议、一般性议

    [阅读全文]

  •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着力点不能“跑偏”

    [内容预览]

    | 2021/8/18 23:24:34
    本报记者 刘晓星 在8月17日召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例行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指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中确实出现了有些地方、行业、企业的工作着力点有所“跑偏”,采取的行动措施不符合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先立后破的要求。 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

    [阅读全文]

  • 我国生态环境成绩单引人注目

    [内容预览]

    | 2021/8/15 18:45:19
    本报见习记者邹祖铭北京报道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12日发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坚持以发展促人权,推动全面落实经济社会权利、文化教育权利以及生态环境权利,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安康、和谐幸福。 据悉,白皮书从9个方面阐明了“以发展促人权增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美好实景。其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引人注目。一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

    [阅读全文]

  • 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内容预览]

    | 2021/8/3 11:03:44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的会议提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这是中央对当前重点工作的最新部署。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行动,但是在“减碳”进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一些地方“减碳”雷声大、雨点小,虚喊口号、蜂拥而上,抢

    [阅读全文]

  • 碳监测如何着手?技术难点在哪?

    [内容预览]

    | 2021/7/30 17:06:09
    本报记者 胡秀芳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正式启动。这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运行,意味着相关行业碳排放量核算已具备较为完善的机制。 如今,碳监测也正在加紧推进。为落实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按照生态环境部安排,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于今年2月成立了碳监测工作组

    [阅读全文]

  • 助力双碳目标 推进绿色发展

    [内容预览]

    | 2021/7/22 16:11:11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上阳村重阳坞“碳中和林”。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核心阅读 日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 在这一全国性的市场建立前,一些地方已展开试点、探索经验。同时,多地也在陆续

    [阅读全文]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什么中国能举起这面旗帜?

    [内容预览]

    | 2021/7/21 16:27:34
    赵建军 徐敬博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进一步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

    [阅读全文]

  • 生态环境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内容预览]

    | 2021/7/21 16:25:44
    本报记者李玲玉北京报道 近日,生态环境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生态环境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重点任务和方式方法,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内生动力,进一步丰富了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同时也向企业释放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减少不必要检查等积极信号,为服务“六稳”“六保”、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

    [阅读全文]

  •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0年度报告》

    [内容预览]

    | 2021/7/15 0:02:19
    本报记者李玲玉7月13日报道 今日上午,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0年度报告》。 《2020年度报告》内容涵盖2019年我国有关部门、地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强化顶层设计、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基础能力、全社会广泛参与以及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阅读全文]

  • 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

    [内容预览]

    | 2021/7/15 0:01:21
    本报见习记者于天昊7月13日报道 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论坛今日在贵阳市召开。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及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到会致辞。 应对气候变化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阅读全文]

  • 专家把脉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

    [内容预览]

    | 2021/7/12 15:29:10
    中新网贵阳7月12日电 (周燕玲)“喀斯特地区一方面蕴含丰富的资源急需发展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新技术,另一方面又存在较为严重的石漠化和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冯新斌说,急需破解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的难题。 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之“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主题论坛11日在贵阳举行,论坛聚焦喀斯特地区面临的石漠化、地下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生物多样性递减、不合理的资

    [阅读全文]

  • 三大循环经济产业明显处于上升期

    [内容预览]

    | 2021/7/12 15:18:57
    本报见习记者 乔建华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我国循环经济产业现状如何呢?“企查查”聚焦于《规划》中提到的 “金属回收、农作物秸秆回收、建筑垃圾回收、废纸回收”四大产业的企业注册量进行了统计。 金属回收产

    [阅读全文]

  • 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着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中的主

    [内容预览]

    | 2021/7/12 15:18:00
    本报记者李玲玉北京报道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的出台十分迫切和必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打造成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的主力军,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

    [阅读全文]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

    [内容预览]

    | 2021/7/9 9:42:39
    经党中央批准,在生态环境部成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7月7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本报记者邓佳摄 本报记者李玲玉7月7日北京报道 经党中央批准,在生态环境部成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7月7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会议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

    [阅读全文]

  •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布

    [内容预览]

    | 2021/7/9 9:41:31
    本报记者 文雯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定性任务,并确定资源利用水平和再生资源利用情况定量目标。 建成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 《规划》提出,到2025年,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

    [阅读全文]

9374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