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就“一带一路”刊登中国科学家文章
[内容预览]
| 2018/1/31 9:31:46科技日报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李大庆)《自然》杂志30日发表了题为《构建数字丝路》的文章。这是《自然》首次就“一带一路”刊登中国科学家的文章,反映了国际科技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度认可,以及对科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作用的高度重视。 文章作者是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研究员、“数字丝路”国际科学[阅读全文]
-
2017年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
[内容预览]
| 2018/1/29 16:53:442017年国内十大环境新闻 1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17年10月在京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论断,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将污染防治作为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阅读全文]
-
构建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体系 让生态修复项目不再无处安放
[内容预览]
| 2018/1/24 21:24:00寒冬已过大半,雪却不见踪影。雪都去哪儿了?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翟宝辉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城市里林地不在了,没办法涵养水源,也就没有足够的水汽蒸发遇冷成雪。大气环流变了,还能见雪吗?”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阔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如今,继续推进生态统一保护、统[阅读全文]
-
绿色农业发展如何成为新常态
[内容预览]
| 2018/1/24 21:22:17“四十年来’三农’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要真正达到强富美,还必须从几大陷阱中拔出腿来与时俱进。”日前,在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主办的“纪念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周年座谈会暨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年会”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专委会名誉主任李毓堂如是表示。 而如何真正解决大家吃的安全和放心的问题,更大范围实现真正绿色农业,是多位专家关注的焦点。 避免发展陷阱 在李毓堂看来,“三农”发展陷阱之一[阅读全文]
-
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了淘汰机制
[内容预览]
| 2018/1/23 10:32:20科技日报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马爱平)22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局获悉,近日该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的通知》,要求强化国家级森林公园规范化管理,对不能发挥主体功能甚至造成资源破坏损害严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坚决实施淘汰退出机制。 通知强调,要以总体规划统领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不[阅读全文]
-
2017最美基层环保人揭晓
[内容预览]
| 2018/1/22 10:30:53本报记者刘晓星1月21日北京报道 “致敬2017最美基层环保人”活动今日在京举行,现场揭晓了10位“最美基层环保人”和10位“最美基层环保人”提名人选。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庆喜、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庄国泰出席活动。 为展示环保人形象,推动全社会和公众更加关注环保、支持环保,激励广大环保工作者发扬“严、真、细、实、快”的作风,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中国环境报社[阅读全文]
-
我国今年将发射3颗海洋卫星
[内容预览]
| 2018/1/22 10:25:12科技日报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陈瑜)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21日举行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表示,2018年将提高调查与支撑保障能力。优化国家海洋调查船队构成,强化调查船时共享。启动南海中南部常态化标准断面调查。发射3颗海洋卫星,加快海洋卫星地面站和数据分发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卫星应用和全球数据产品服务共享。  [阅读全文]
-
做一颗扎根大地的种子:追记复旦大学教授钟扬
[内容预览]
| 2018/1/19 11:29:52几个月过去了,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楚永全依然记得那一天——2017年9月25日。已过零点,他在微信群里与院长钟扬等人商量支部活动时间。三言两语之后,钟扬以一贯的果断拍板:“@所有人 我们何不在26号下午花一个小时开个会呢?” 会在午夜联系,是因为熟悉钟扬的人都知道,他总是深夜最后离开办公室。学生徐翌钦偶然发现,老师的手机闹钟会在凌晨3点响起,原来,他的闹钟不是叫早,而是提醒自己睡觉[阅读全文]
-
“清华三农论坛2018”举行 专家学者畅谈乡村振兴战略
[内容预览]
| 2018/1/18 11:58:231月13日,“清华三农论坛2018”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出席主论坛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韩俊,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农业经济法研究会会长陈晓华,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阅读全文]
-
赵春江院士:发展智能农业已成大势所趋
[内容预览]
| 2018/1/17 9:52:39科技日报杭州1月16日电 (记者孙玉松)1月16日,在由科技日报社、科技部火炬中心、浙江省科技厅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创新创业峰会”人工智能发展论坛上,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表示,智能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今后,农业生产也要按照工业发展方式理念转变,要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要素,借助物联网、[阅读全文]
-
2017年全国平均气温10.39℃
[内容预览]
| 2018/1/16 16:03:02科技日报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付丽丽)“2017年,全国平均气温10.39℃,较常年偏高0.84℃,为1951年以来第三高,仅次于2007年和2015年。”15日,在中国气象局举办的《中国气候公报》(2017年)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说。 宋连春介绍,具体来讲,2017年四季气温[阅读全文]
-
生态环保推动高质量发展作用凸显
[内容预览]
| 2018/1/12 9:23:03要加强生态环保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衔接,当前重点抓好治理制度的衔接。要进一步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严惩重罚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 ◆杨姝影 李晓 张晨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笔者认为,生态环保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作用日益凸显。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对钢铁、有色金属、制[阅读全文]
-
下半年将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内容预览]
| 2018/1/11 10:42:39法制网北京1月10日讯 记者郄建荣 单位或个人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必须进行赔偿,这是中办和国办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的明确要求。记者今日从环保部获悉,《方案》的落实已经有了时间表,即从2018年7月以后,将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并制定配套文件。同时,环保部提出,赔偿权利人由省级政府扩大至市地级政府(包括直辖市所辖的区县级政府)。 环保部明确,将联合司[阅读全文]
-
国务院任免:庄国泰任环保部副部长
[内容预览]
| 2018/1/10 15:58:01据人社部网站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庄国泰为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任命任荣发为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任命田世宏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任命严文斌为新华通讯社副社长;任命韩卫江为国家粮食局副局长;任命曹雪涛为南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任命张宗益为重庆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附录: 庄国泰 公开资料显示,庄国泰1989年8月进入原国家环保局工作后,先后在宣教司、办公室、自然司任干部、[阅读全文]
-
国家科技奖3项授予“水稻科学家”,预示百姓饭碗将发生哪些革命
[内容预览]
| 2018/1/10 15:47:07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刘诗平、张泉、余晓洁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左)在江苏省沭阳县青伊湖农场查看水稻生长情况(2017年10月31日摄)。 科技正在中国掀起一场“饭碗里的革命”。 8日出炉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有3项水稻研究成果和团队上榜: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等完成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获科技[阅读全文]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如何推进?
[内容预览]
| 2018/1/10 14:31:22◆本报记者谢佳沥 经过两年努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完成了试点阶段各项任务,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迈入了全国试行的新阶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国试行将为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不合理局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试点成果丰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2015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阅读全文]
-
王泽山:执着科研60余年,不搞科研就“犯瘾”
[内容预览]
| 2018/1/9 9:59:0380多岁的他一年一半时间在出差,和老伴度假他“约法两章”:“你正常出去玩,我正常在房间工作”……他就是8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60多年专注火炸药研究,他做出超越国外水平的原创成果,让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现代重焕荣光。(记者凌军辉、胡喆)[阅读全文]
-
侯云德:与病毒“斗”一辈子,年近九十还在上班
[内容预览]
| 2018/1/9 9:56:42SARS、甲流、埃博拉……百姓对病毒“谈虎色变”。“猛虎”侵入人体细胞后,大肆破坏人体“化学工厂”,致人生病,甚至夺取生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侯云德与病毒“斗”了一辈子,年近九十还在上班。今天,他站上了中国科学技术最高领奖台。(记者余晓洁)[阅读全文]
-
虫子吃塑料:一袋小米带来的科学突破
[内容预览]
| 2018/1/9 9:55:05本报实习生 韩扬眉 本报记者 王佳雯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杨军的一次科普演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原来,这位科学家偶然间将虫子与塑料挂上了钩。 塑料能被虫子“吃掉”?这是否意味着,困扰人类的“白色污染”找到了终极解决途径?这样的期待,让杨军的演讲迅速成为热议话题。 偶然的科学发现 2004年春节,杨军从家中橱柜里拿出一袋小米准备煮粥时,发现装米的塑料袋上有许多孔洞,还有虫子和飞蛾爬[阅读全文]
-
仅知道是自然科学一等奖?这项关于吃的研究,你应该了解更多
[内容预览]
| 2018/1/8 21:43:08201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家洋院士代表其领衔的攻关团队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台,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手中接过标志我国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奖殊荣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证书。 李家洋院士领衔的攻关团队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韩斌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