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太湖淮河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中33个项目未动工

    [内容预览]

    | 2005/5/10 10:29:15
       快报讯(记者 孙兰兰)太湖、淮河尚未动工的治污项目再次上了环保黑名单。记者昨日从省环保厅获悉,截至今年4月,太湖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中尚有33个治污项目未动工,江苏通报了这33个项目,并督促其年内全面开工。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今年4月水质报告显示,淮河水质与3月相同,仍然为重度污染,监测断面水质大多为劣五类;太湖同样为劣五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省环保厅有关

    [阅读全文]

  • 以节省能源环保和谐为目标 上海不再营造“不夜城”(图)

    [内容预览]

    | 2005/5/10 10:24:07
    新华社上海5月9日电(徐寿松谈毅敏)景观照明被认为是“为夜上海梳妆打扮的美容师”,“乱花迷眼”的夜景曾象征着这座“不夜城”的繁华与娇媚。然而,随着电力日益紧张,在耗电耗能的“人造不夜城”和节能之间,上海将选择后者,不再营造“人造光彩”。  近日在此间召开的2005中国绿色照明国际会议暨第六届国际高效照明会议上,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表示,上海已启动景观灯、路灯节能示范的灯光工程,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对

    [阅读全文]

  • 科考队进入可可西里 为环保提供科研依据

    [内容预览]

    | 2005/5/10 10:08:52
    5月9日,来自北京的一支科考探险队进入可可西里,将对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可可西里无人区有机物地表分布调查”等项目进行考察,为可可西里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研究依据。  上图:5月9日,科考队员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对陷入湿地的汽车进行自救。  下图:科考探险队员在拍摄湿地冻土层。  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摄影报道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10日 第二版)

    [阅读全文]

  • 万年FAO环境综治项目探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内容预览]

    | 2005/5/10 10:07:21
       本报讯  日前竣工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技术合作江西万年县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破解了畜牧业快速发展引发环境污染这一难题,探索出一条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FAO高度评价了该项目,并于4月底在万年县召开国际研讨会,总结并计划推广该县的成功经验。  万年是生猪生产大县,有15个万头猪场和57个中小型养猪场,年产生蠓?万吨。以前,大多数废弃物未经处理和利用就直接排放,

    [阅读全文]

  • “绿色照明”高效环保 9年节电450亿度

    [内容预览]

    | 2005/5/10 10:05:1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司长赵家荣5月9日透露,我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以来,累计节电45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0万吨。  赵家荣在中国绿色照明国际会议暨第六届国际高效照明会议上说,目前,中国照明用电约占社会总用电量的12%左右,采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传统的低效照明产品可

    [阅读全文]

  • 企业排污破坏水体 稻田受害养鱼遭殃[图]

    [内容预览]

    | 2005/5/9 13:53:44
    5月上旬,正是农民插种早稻的繁忙时节。然而,浙江省温岭市滨海镇丰收、必胜两村后塘河沿岸的200亩农田,却因后塘河污染无水灌溉而显得冷冷清清,早稻无法下种,田野一片杂草。  后塘河的污染来自对岸的电镀企业。后塘河全长2283米,入海口就是金清大港。现在污染严重的河道长达1000多米,污染水体起码在万吨以上。近几天,由于下了几场暴雨,后塘河里的水漫进了中心河,造成丰收村几户村民养殖的上千斤鱼死掉。丰收

    [阅读全文]

  • 变“废物”为燃料:“吃”垃圾的发电厂

    [内容预览]

    | 2005/5/9 10:40:33
       一家特殊的发电厂每年将“吃”掉数万吨的制鞋垃圾,并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电力。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晋江国际鞋博会上,这个即将投入使用的福建首家垃圾焚烧发电厂吸引了众多中外客商的眼球。  “中国鞋都”晋江年产鞋7亿多双,制鞋垃圾令人头疼。垃圾焚烧发电厂应运而生  这个大型垃圾处理焚烧发电厂位于晋江市罗山镇华表山,工程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我们盼着早点投入使用。”晋江市环保局局长陈文艺

    [阅读全文]

  • 黄河入海口旅游升温  游客激增喜忧参半

    [内容预览]

    | 2005/5/9 10:12:49
       中国环境生态网讯 随着东营市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宣传力度的加大,到黄河入海口旅游的人们逐年攀升。据统计,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  目前,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完全免费向游客开放,游客进入景区只需在保护区入口处简单登记并检查没有带入火种后,就可以进入游玩。“五一”黄金周期间,保护区内游人如织,日最高接待自驾车游达到460多辆次。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

    [阅读全文]

  • 南京紫金山改扩建项目已调整 曾砍伐树林被叫停

    [内容预览]

    | 2005/5/9 8:55:32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负责人昨天通报,曾因砍伐树木破坏植被而受到舆论批评的南京紫金山东部接待中心改扩建项目,在国家环保总局叫停整改后,已经调整规划并采取补种景观树木等补救措施,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目前,紫金山东部接待中心项目正在加紧完善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履行环评手续。  媒体去年披露紫金山原生林遭大规模砍伐  去年10月有媒体报道,位于南京中山陵景

    [阅读全文]

  •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每年创造近万亿元服务价值

    [内容预览]

    | 2005/5/9 8:44:17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是多少?经过测算,以郑度院士、姚檀栋研究员为主编的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效应》一书中提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服务价值达到近万亿元———9363.9亿元,占全国生态系统每年服务价值的16.7%,占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0.61%。  森林、草地、农田、湖泊、荒漠、沼泽湿地……各种生态系统都或多或少在大气成分、气

    [阅读全文]

  • 长三角制造如何走出阵痛期

    [内容预览]

    | 2005/5/9 1:36:34
       专家认为突破低质量成长模式是关键  原材料成本上升、土地等生产资料稀缺、能源运力吃紧、环境承载能力削弱、欧美市场的技术壁垒、倾销诉讼越来越频繁……曾是“长三角发动机”的制造业在内外交困中陷入阵痛期。当长三角人蓦然发觉,对资源过度攫取、对外资外贸过分依赖的低质量成长迎来的是增产不增收的年景时,便开始求解一个严峻课题:“长三角制造”去向何方?  低质量成长的路越走越窄  “年年辛苦,换

    [阅读全文]

  • 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在“变暖变湿”

    [内容预览]

    | 2005/5/9 1:31:41
       新华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李斌、张宗堂)我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71个地面观测站点1961年至2003年温度、降水月平均值的计算发现,青藏高原台站年均温均呈上升趋势,反映了40多年来包括珠峰地区在内的青藏高原整体温度在上升。专家认为,这一地区的强烈变暖可视为全球变暖的预警信号。   气候变暖是全球性问题。一般而言,较高纬度地区的增温大于较低纬度地区,陆地上变暖比海洋上明显。国外科学家发

    [阅读全文]

  • 红火蚁江苏“现形” 外来害虫危及农业生态

    [内容预览]

    | 2005/5/8 12:24:08
    近日,江苏张家港检验检疫局的检疫人员在从来自非洲的一批进口原木的集装箱里,截获到外来危险害虫———红火蚁。这是全国口岸第一次从进口原木上截获红火蚁。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张家港截获的红火蚁在国际公布的发生红火蚁疫情的国家名单中并没有。  据悉,该批原木由8个40英尺集装箱从非洲某国装运进口,到达张家港后,检验检疫部门在实施现场检疫时,在首先开箱检查的两个集装箱里和原木上当场发现疑似红火蚁的害虫,立即启

    [阅读全文]

  • 江苏启动“饮用水源地保护行动”

    [内容预览]

    | 2005/5/6 11:10:08
        记者昨日从江苏省水利厅获悉,为提高居民饮用水安全的保障程度,该厅近日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启动“饮用水源地保护行动”。该行动将延续至年底结束。          本次“饮用水源地保护行动”范围包括集中式城市自来水厂供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地;农村地区直接取用地下水深井或湖库等地表水,

    [阅读全文]

  • 外来入侵生物每年造成我国农林经济损失逾570亿

    [内容预览]

    | 2005/5/4 17:36:02
    中广网北京5月4日消息外来入侵生物防治专家在此间表示,超过400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正以其种群数量庞大、传播和繁殖迅速的特点,每年给我国的农业、林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0亿元人民币以上。  据新华网记者姚润丰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曹坳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外来入侵物种在新的入侵地往往成为绝对优势群体,而当地物种则遭受毁灭性的排斥。如紫茎泽兰自上世纪50年代初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云南

    [阅读全文]

  • 每天产生工业废水7.6万吨 宁夏:造纸污染难禁绝

    [内容预览]

    | 2005/5/4 0:18:22
         记者周志忠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日前启动“中华环保世纪行——宁夏行动”,开展了以“保护水资源、珍惜水环境”为主题的人大执法检查。记者在随同采访中看到,许多造纸企业偷排、暗排废水,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自治区环保局副局长马利民说:“造纸是宁夏最大的水污染行业,也是黄河水污染治理的关键。宁夏造纸企业年产生工业废水2270万吨,每天达76000吨。

    [阅读全文]

  •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内容预览]

    | 2005/5/4 0:15:55
         三峡工程既是一项具有巨大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又是一项可以改善日益变坏的长江生态自然环境的重要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认为:兴建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主要有利影响在长江中游,主要不利影响采取恰当的对策和措施后可以大大减免,生态与环境问题不影响工程的可行性。但总的来说,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

    [阅读全文]

  • 我国治污将试行生态补偿制 江河污染由上游买单

    [内容预览]

    | 2005/5/4 0:07:05
       中新网5月3日电 长江、嘉陵江等江河污染治理今年起试行生态补偿机制,上游污染企业有义务为下游受害市民买单。  据中广网报道,到2010年,中国水环境保护5年目标是: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指出,要采取最严厉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作为流域污染治理重点,彻底整治重庆、成都等113个城市的水环境。  解振

    [阅读全文]

  • 我国将花费10年时间投资500亿元治理渤海污染

    [内容预览]

    | 2005/5/1 15:38:32
       记者从国家环保总局、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日前启动的“碧海行动宣传”系列活动获悉,为遏制海河水域污染的趋势,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海洋局及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制定,并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这项计划总投资500多亿元,项目400多个。到2015年,将从根本上扭转渤海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

    [阅读全文]

  • 环保总局提出破解淮河治污难题五大举措

    [内容预览]

    | 2005/5/1 15:30:34
       新华网北京5月1日电(记者周玮)淮河流域生息着1亿多人,淮河治污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3月的监测数据表明,与去年同期相比,淮河水系总体水质略有下降。为避免淮河治污老账未还又欠新账,国家环保总局日前提出了破解淮河治污难题的五大举措。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实现淮河水环境质量整体好转,实质上是一个正确处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

    [阅读全文]

9379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