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扬州人居环境”:最爱生态扬州美
[内容预览]
| 2005/4/26 15:50:24今日扬州网消息:到扬州看看,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人与自然竟能和谐到如此程度。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城市的明天,扬州为这一命题作了最好注脚。 扬州与“人居环境奖”有着先天的机缘。古城滨江临湖,“园林多是宅”、“绿杨城郭是扬州”……但天然的禀赋并不能理所当然地把扬州送上“中国人居环境奖”的领奖台。因为这样天然的环境,并不是扬州独有。而且,工业化下的城市发展进程,往往呈现出反自然[阅读全文]
-
环保总局:我国在多个行业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
[内容预览]
| 2005/4/26 15:46:23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五日电 (记者赵胜玉)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今天在此间召开的“南亚和东南亚-太平洋地区海关臭氧层官员联席会议”上说,十多年来,中国政府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义务,在汽车空调、清洗、烟草、泡沫、化工助剂、工商制冷、家用制冷和制冷维修等行业的ODS(消耗臭氧层物质)消费领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淘汰活动。 十八年前,二十四个国家正式签署了全球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关于消耗[阅读全文]
-
落实中国的“阿佩尔计划”
[内容预览]
| 2005/4/26 9:38:49不久前,山西省古交市一步岩发生液氯泄漏事故,由于群众发现及时,各部门处理得当,所幸没有酿成不良后果。 氯气泄漏事故——— 频繁发生损失惨重 今年氯气泄漏事故的频次多得令人难以置信。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发生特大液氯泄漏事故,致使高速公路封闭10个小时,各项损失达2901万元。此后,见诸报端的大小事故时有发生———4月10日,广西柳州一家化工公司发生氯气泄漏事故;4月12日,江苏无锡一[阅读全文]
-
中俄森林资源合作开发升温
[内容预览]
| 2005/4/26 8:47:44作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区森林综合体委员会的一位处长,身着“工装式样”蓝色背带裤的加夫利洛娃此次来京的任务是向中国投资者介绍本区的森林资源和利用情况。她邀请中国企业家们去边区参加即将举行的一个100万立方米林区的租赁招标,希望吸引中国投资,“因为我们开发不足,基础设施投资不够,需要大量资金发展森林加工业”。 加夫利洛娃此次是跟随俄罗斯工业能源部副部长马捷罗夫一同来到北京的,同行的还[阅读全文]
-
我国首家湿地公园迎客
[内容预览]
| 2005/4/26 8:44:22杭州西溪控制游客数每天3000人 文/驻浙记者万润龙通讯员叶筠 在杭州,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传说:一次,天上诸神打仗,月亮掉在了地上,摔成了无数个碎片,于是有了杭州的西溪。 如今,杭州的西溪变成了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方圆10.8平方公里内有2773个河塘,而且塘塘相连。听史学家讲,当年施耐庵屡次出入西溪,萌发灵感,将山东宋江起义的故事与这片水洼地合制成了《水浒》。有文学专家说,西溪就是水泊梁[阅读全文]
-
守望家园:圆明园,还能忍受多少沉默
[内容预览]
| 2005/4/26 8:37:19自上月28日,圆明园防渗事件被媒体披露以来,时间已近一月。一月长于百年。积压了145年的愤怒,孕育了145年的觉悟,成长了145年的责任,在公元2005年冰消雪融、乍暖还寒的春天里,竞相绽放:专家们奔走呼吁、投书献言,普通民众上网上报、吐露心声,环保总局挺身而出,倾听民意、集纳民智…… 越来越多的人清醒了:圆明园不是娱乐嬉戏的普通公园,也不单是爱国主义的生动课堂,更是凝结了中国几[阅读全文]
-
浙江“环保风暴”首次刮向环评中介
[内容预览]
| 2005/4/26 8:32:41继向环保违规企业动刀后,近日浙江的“环保风暴”刮向了3家环境影响评价中介单位。此前,该局已陆续通报了66家严重污染企业和15个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第一关,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和开发活动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报告,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建设的法律制度。由环评中介机构作出的[阅读全文]
-
“十一五”环保锁定五主攻方向 水污染防治居首
[内容预览]
| 2005/4/25 22:08:50中新网4月25日电人民日报消息,记者昨日从国家环保总局获悉:“十一五”期间中国的五大环保重点任务已经确定,其中水污染防治首当其冲,土壤污染防治被提上重要议程。 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告诉记者,从现在到2020年是中国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环保总局将着力抓好以下重点—— 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采取最严格的[阅读全文]
-
生态税不能“有加无减”
[内容预览]
| 2005/4/25 10:09:19近日,能源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国家财政部正在研讨开征“生态税”,年内相关草案将出台。这表明,以开征“生态税”为核心内容,利用财税杠杆来强力推动新一轮绿色环保革命的思路,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4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国外,“绿色生态税”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与其说这是一个单一的税种,不如说它更像一个税系:根据不同的对象可能开征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税种,如噪[阅读全文]
-
各界人士纵论科学发展
[内容预览]
| 2005/4/25 10:07:06●由国家牵头制订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规划 ●循环经济必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 ●环境民事讼诉必须破解受理、审理、判决和执行 制订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有利于更好地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循环经济应该本着市场公平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要依法有效保护公众的环境权益,必须健全环境民事诉讼司法机制,完善3种司法程序;环境权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要从社会角度来考虑,环境侵权责任诉讼应当既实行个人[阅读全文]
-
北京室内可吸入颗粒严重超标 吸入多会致癌
[内容预览]
| 2005/4/25 9:50:10大风天 室内可吸入颗粒物超国标4倍 日前,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室内环境保护委员会开通了室内空气质量咨询热线:66172849,并且通过环保委网站www.bcdep.org发布最新警示:最近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频频出现的浮尘天气,同样会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 &n[阅读全文]
-
中国生态学会调查圆明园 对生态危害做数据取证
[内容预览]
| 2005/4/25 9:47:17在圆明园福海湖底铺膜工程一直没有找到环评单位的情况下,中国生态学会昨天表示,该学会下周将派出由知名专家组成的调查组亲赴圆明园,对铺膜事件进行全面调查,调查结果将形成科学报告递交环保总局,供决策者作为重要参考意见。 据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李皓介绍,中国生态学会是我国生态领域最权威的学术组织,会员全部由有几十年生态研究和工作经验的专家组成。日前,在圆明园管理处一直没有 聘请到环评单位[阅读全文]
-
蒋高明:生态和文化才是圆明园工程的要害
[内容预览]
| 2005/4/22 8:20:394月21日《新京报》报道,11名专家4月20日公开表示支持圆明园防渗工程,他们各自从专业角度论证了该工程的合理性。 一种观点认为,“任何反对防渗做法和主张拆掉防渗层并要求维持圆明园历史面貌的人,实际忘记了北京水情面临危机的现实”。该专家所指的这个现实就是“前几年圆明园就呈现着湖水干涸鱼死草枯的悲惨场面”。这是个现实,但不是事实。死亡的鱼是否是人工养殖的呢?因为从圆明园管理处提供的照片上看,那些鱼[阅读全文]
-
王如松:普及生态学知识迫在眉睫
[内容预览]
| 2005/4/21 20:58:11圆明园防渗膜隔离的实际上不是水,而是生态活力,拆除物理上隔离水与土地的防渗膜容易,但拆除思想上隔离人与自然联系的膜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圆明园最缺的不是水,而是有生态知识、生态意识和生态技术的人!”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授王如松认为,圆明园事件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管理者、决策者、甚至相当一部分专家对生态学了解不足,普及推广生态学知识迫在眉睫。 王如松说,生态学是人类认识[阅读全文]
-
调查显示 我国地下水可开采利用潜力巨大
[内容预览]
| 2005/4/21 20:49:47新华网北京4月21日电(记者 张晓松)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可开采利用的潜力仍很大。 中国地质调查局21日公布的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显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迅速增加。上年世纪50年代只有零星开采,7[阅读全文]
-
黄河口将开发人工草场60万亩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内容预览]
| 2005/4/21 10:46:43中国环境生态网讯 东营市围绕改善黄河口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今年计划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60万亩人工草场。同时计划利用3到5年的时间,使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05万亩,打造黄河口“碧水、蓝天、绿洲”新景观。 自山东横店草业有限公司率先在黄河口开发种植苜蓿草20万亩后,一批大型草业公司纷纷登陆黄河三角洲。目前,仅山东横店草业有限公司投资黄河口的资金就达3亿元,[阅读全文]
-
关于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思路
[内容预览]
| 2005/4/21 10:20:23一、“十五”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近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三河三湖、重点海域水质急剧恶化的势头有所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省、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环境友好企业等典型示范进展顺利;大规模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治[阅读全文]
-
保护长江流域水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内容预览]
| 2005/4/21 10:13:48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首届“长江论坛”以“保护与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以人为本,统筹长江保护与开发,协调生态与发展,维护健康长江,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值此首届“长江论坛”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向参加会议的各国朋友、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方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 水是基本的自然资源,是组成生命世界、生态环境的要素。水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阅读全文]
-
“环保风暴”起巴蜀
[内容预览]
| 2005/4/21 9:20:58据中科院的一项生态环境调查显示,四川全年因酸雨造成的损失约113.3亿元。3月31日,四川省副省长杨志文代表省政府与21个地市、州政府领导签订了2005《四川省岷江、沱江、嘉陵江工业污染源整治目标责任书》。 “环保风暴”起巴蜀现实:酸雨“侵吞”上百亿 四川,地处我国地形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拥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和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属长江、黄河上游地区,[阅读全文]
-
“2005中原环保世纪行”第三站——濮阳 “排污技术”也创新?岂有
[内容预览]
| 2005/4/21 9:18:23“只要生产,就不可能不排放污水!”省环保局的专家心中有底。 4月20日,“中原环保世纪行”一行折身北上,来到濮阳县龙海秸秆利用有限公司。在此之前,有群众举报称,这家公司打着技术创新的旗号,干着违法排污的勾当。 正午时分,站在龙海公司所在的甘称湾村外,老远就看到村子上空笼罩着浓重的黑烟。被这团黑烟引着,我们不费吹灰之力便来到了目的地。 龙海公司实际上是一家造纸厂,厂区堆放的麦秸[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