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青藏铁路的环保报告之三:尊重科学 科技环保

    [内容预览]

    | 2006/5/29 13:06:49
        科学的施工离不开科学的试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从立项开始,就对沿线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多年冻土环境状况进行了8次大规模现场调研、踏勘和采样。用获得的试验成果指导青藏铁路建设的环保设计和施工,在攻克“生态脆弱”难题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海拔4400多米的青藏铁路青水河冻土试验段,记者看到,碎石建造的路基两边,每隔15米就竖立

    [阅读全文]

  • 环保科技变废为宝

    [内容预览]

    | 2006/5/29 13:05:00
    青海新闻网讯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治理环境污染,就要发挥科技的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变废为宝。 长期以来,省城小区里的生活污水先被排放到化粪池,然后到城镇污水综合处理厂,经过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期,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开发研究出一项较先进的生活污水排放技术———奥德曼技术,它可以使生活污水直接达到二级标准,而无需经过多次处理,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使小区内的环境得到更好的治理。   

    [阅读全文]

  • 铜铵纤维环保型再生纤维

    [内容预览]

    | 2006/5/26 10:05:28
    铜铵粘胶原料为棉花中棉籽的短绒毛所提炼而来,由于每年可由棉花提炼,因此,不会造成森林砍伐的破坏,是一种对人类、地球生态环境最温和的纤维。铜铵粘胶为100%纤维素纤维,因为没有使用化学原料之原故,易受土壤及水中细菌分解,不会破坏自然环境。此外就算燃烧也不会有毒性气体出现,是迎合当今环保趋势的“绿色纺品”。   该纤维因在制造过程中以铵及氢氧化铜处理故名为铜铵粘胶(AsahiBemberg)。Asah

    [阅读全文]

  • 利用太阳能海水变饮用水 南京专家看好应用前景

    [内容预览]

    | 2006/5/18 8:37:40
    【龙虎网报道】一方面地球上并不缺水,一方面又是淡水资源日益枯竭。怎样把丰富的海洋咸水淡化为可饮用的水源,同时又不牺牲能源?记者从河海大学新能源研究开发院了解到,由中国科学院张耀明院土和该院高工邹宁宇等专家共同研制的太阳能加热装置,能够作为海水淡化装置中清洁、无污染的能源。   邹宁宇说,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都覆盖着水,但是,水量中97%是又苦又咸无法使用的海水。3%的淡水中又有7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

    [阅读全文]

  • “洗煤术”让黑煤变“绿”

    [内容预览]

    | 2006/5/17 8:42:13
    本报讯(记者任荃)天生一副黝黑面孔的“煤老大”有望摘掉戴了一辈子的“脏帽子”。记者昨天从市科委获悉,上海在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的同时,不忘为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探路,让黑煤变“绿”。  煤在城市发展中功过参半。据上海交大热能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罗永浩教授介绍,一方面,上海90%的电力依靠燃煤发电;但另一方面,大气中90%的二氧化硫、60%的氮氧化物和85%的二氧化碳,都是因

    [阅读全文]

  • 密封新技术提高能效

    [内容预览]

    | 2006/5/16 8:30:59
    作为全球硅基产品和硅科技知名企业,道康宁近期着力推广中空玻璃等建筑技术。  道康宁的专家在一次研讨会上,以“主导快速发展中空玻璃市场边缘密封技术的主要因素”为题,指出节能建筑在中国仍未普及,中国建筑节能设计的比例为58%,按节能标准建造的项目则为23%。在中等和大城市的新建工程中,中空玻璃的占有率为10%至15%,而在现有建筑中的中空玻璃比例则仅为1%至5%。  该公司人士指出,玻璃为建筑外墙最薄

    [阅读全文]

  • 垃圾发电设想虽好推广不易

    [内容预览]

    | 2006/5/8 16:23:22
    新华社记者:姚玉洁 邓卫华 董振国  垃圾发电作为国家鼓励的新能源利用项目,近年来在全国推广。许多民间投资商也纷纷试水,希望从环保产业中淘金。但记者发现,许多垃圾发电投资不乏盲目性,存在着“环保项目不发电”或者“发电项目不环保”的“两张皮”现象。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投资商,上马垃圾发电项目都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财政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同时积极探索垃圾循环利用新模式,谋求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全文]

  • 绿地有虫害吗?上网查

    [内容预览]

    | 2006/4/25 8:41:31
        本报讯(记者章迪思)打开网上地图,看看附近绿地病虫害情况,查查有没有对人体有害的虫类,再决定是否前往……记者昨天从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获悉:用于查询和监测城市绿地有害生物信息的地理图文系统已初步建成,全市每处绿地的生态信息将受到更有效的网格化管理,市民“亲绿”也将得到更多信息。  一般而言,绿地植物最怕的是病虫害。虫害对植物的影响较为直观,如常见的食叶性害虫刺蛾(俗称“刺毛虫”)

    [阅读全文]

  • 我国环保仪器仪表市场发展分析

    [内容预览]

    | 2006/4/11 15:35:35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当前环保类仪器仪表市场的市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总的来说,环保产业是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环保类仪器仪表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锲机。    环境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我国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将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由于我国环境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在资金的投入力度上

    [阅读全文]

  • 微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技术获国家环保大奖

    [内容预览]

    | 2006/3/29 2:24:54
       如何解决长期以来有机固体废物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缓解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的环境压力,并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推进新农村的建设?由北京市京圃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自主完成的“有机废物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技术解决了这一环保领域的难题。该技术日前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2005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近年来,畜禽养殖产业带来的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其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阅读全文]

  • 可塑淀粉生物降解材料期待与奥运“牵手”

    [内容预览]

    | 2006/3/27 9:31:12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河山镇路边的树丛上和果园里随处可见废弃的废地膜和薄膜套袋。农民朋友期盼对废地膜进行回收,尽早用可降解地膜取代现有地膜。   某城区路边的绿化树上,挂满片片破旧塑料袋和塑料条;学校组织学生上街打扫卫生,竟从树上摘下4万多个塑料袋;城郊耕地里散落了大量废弃塑料袋,风一起,空中就飞扬起纷纷“雪花”……  2002年济南动物园一只梅花鹿突然死亡。解剖后发现小鹿死亡原因竟是腹中堆

    [阅读全文]

  • 中学生研制出新型产品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内容预览]

    | 2006/3/16 23:07:27
    近日,景德镇一中学生叶润康同学研制出一种可悬浮于水中的陶瓷微生物载体,这种新型陶瓷微生物载体将大大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  我国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中使用附着微生物的悬浮载体基本上是塑料材质,但由于塑料易老化,使得污水处理成本较高,效果也不理想。这种新型的陶瓷微生物载体突破了陶瓷载体在水中悬浮的难题,并同时解决陶瓷表面积小,不利于微生物附着挂膜等缺陷。目前,这种新型陶瓷微生物载体已通过了景德镇陶瓷材料

    [阅读全文]

  • 垃圾中掘“金” 垃圾焚烧发电成就新兴环保产业

    [内容预览]

    | 2006/3/14 8:46:24
    在电脑的控制下,一个悬在半空中的巨型“铁爪”伸入20多米深的垃圾池,抓起垃圾投入焚烧炉……这是记者近日在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厂看到的情景。  “就是用这样的方式,1吨垃圾焚烧后可以发电200多千瓦时,全年能够满足4万多户人家的用电量。     燃烧后的废渣还能够制砖……”操作的一位工人告诉记者。  这座总投资3.15亿元,生活垃圾处理能力1200吨/日的发电厂于去年3月2

    [阅读全文]

  • 我国有了植物有效成分“提炼厂”

    [内容预览]

    | 2006/3/10 9:40:30
    新华网北京2006年3月9日电   中国发明协会名誉副理事长曹培生研究员经过2年多钻研和努力,在突破技术原理和工艺后,研制出一种新型萃取装置,不仅能在常温水溶剂条件下,将植物中的有效成分以接近全组分的方式提取出来,而且能保持其生物活性。   作为萃取技术的一次重要进展,这一技术被专家誉为植物有效成分“提炼厂”,不久前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证书。有关专家指出,这是一项重大原创性发

    [阅读全文]

  • 废纸再生实现产业循环

    [内容预览]

    | 2006/3/8 9:48:53
    据新华社电“利用废纸再生造纸节约又环保。一个年产80万吨新闻纸的企业,按一吨废纸生产0.8吨新闻纸可造出64万吨好的新闻纸。这样一吨纸节约17棵20年树龄的马尾松,相当于少砍1088万棵大树,还能节约造纸能耗40%-50%。”全国人大代表李建华对记者算着这笔“废纸回收账”。  日前,李建华代表已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立法完善我国废纸回收再生体系的建议”。他说:“国家应尽快立法完善我国废纸回收再生体系,

    [阅读全文]

  • 淀粉塑料用后全降解 有望根治“白色污染”

    [内容预览]

    | 2006/3/8 9:46:57
    本报北京3月7日讯 记者赵永新报道:令人头疼的“白色污染”问题,将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国自主研发成功并形成规模生产的生物塑料———可塑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日前通过了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审。  评审委员会专家认为,可塑淀粉生物降解材料,成功地将淀粉进行了可塑“改性”,淀粉含量大于80%,使用后可100%回归大自然,填补了我国工业化生产生物降解可塑淀粉材料的空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材

    [阅读全文]

  • 废弃灰渣不进山 环保利用兴家园

    [内容预览]

    | 2006/3/7 8:25:18
    本报肥城讯曾经让人看着发愁的粉煤灰和炉渣,如今成为创建环保和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功臣。粉煤灰在石横电厂从污染环境的“罪魁”,摇身一变成为非电产业增收和当地农民致富的金豆豆。去年一年,石横电厂从粉煤灰的加工利用中净赚200余万元。  因在国内首次“双引进”第一台30万千瓦机组,石横电厂曾是全国火电发电厂的样板,是我国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国家命名的“国际一流火力发电厂”,2005年,石横电厂发电71.64亿

    [阅读全文]

  • 观察:废旧塑料和植物秸秆中崛起新产业

    [内容预览]

    | 2006/2/22 1:06:21
    1998年9月11日,美国农业部部长签署了一项新法令,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均须附有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证书,以防止中国货物木质包装中携带光肩星天牛传入。此后,欧盟、加拿大等国家也作出同样规定。这一规定大大影响到我国对欧美等国的出口贸易。 就在此时,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再生塑料与木质纤维复合而成的木塑新材料,在安徽国风集团适时推出。 安徽国风集团是我国最大

    [阅读全文]

  • 变废气为原材料

    [内容预览]

    | 2006/2/21 8:25:58
    本报八所2月20日电 (记者梁振君 通讯员符运炜 特约记者卞王玉珏)记者今天从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获悉,在中海油东方化工城兴建的食品级二氧化碳项目一次性投料已试车成功,并产出合格的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   据了解,该项目由中海化学和中海石油基地集团公司合资成立的中海石油(海南)环保气体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与经营,项目于2005年3月18日动工,采用国内领先的气体处理技术天一科技变温吸附技术和先进的西仪

    [阅读全文]

  • 生态工业,让开发区没“废物”

    [内容预览]

    | 2006/2/20 16:49:57
    天津虹冈铸钢有限公司落户天津开发区。这个国内首家利用边角废钢进行铸钢的环保型汽车配套项目自此成为开发区丰田汽车产业配套链中的重要一环。图为生产车间一角。 焦永普 摄  本报讯 (记者张虹红 实习生周晓庆)在天津开发区有这样一些企业,专以其他企业的废料作为自己企业生产的原料,它们被称为是“补链企业”。随着“补链企业”的增多,开发区正在形成一条又一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开发区正全力打

    [阅读全文]

202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