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8日《自然》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08/5/17 11:41:25HIV逆转录酶在两种活性之间切换的机制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编码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被称为逆转录酶,它是艾滋病治疗的一个主要的药物作用目标。该蛋白有两种活性:利用病毒RNA基因组作为模板来合成DNA;一种DNA—RNA杂合体的分解。每种活性都要求这种酶同时结合到DNA和RNA上。但它是怎样知道要在哪种基质上表现哪种活性的呢?通过利用单分子技术所作研究表明,这种酶是以不同取向与RNA和[阅读全文]
-
5月2日《科学》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08/5/17 11:40:39用于HIV研究的稀有植物化合物 人们希望创制一种可帮助将HIV从其隐藏处冲洗出来的药物的努力,可能会因为一种能够有效合成prostratin的新方法而得到推动。prostratin是一种供应短缺的基于植物的化合物。尽管以主动攻击复制中的病毒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获得了成功,但HIV非常难于从身体内完全清除,因为它还以隐伏的“病毒库”形式存在,而处于该状态的病毒是药物所鞭长莫及的。[阅读全文]
-
气溶胶减少使亚马逊雨林更干旱
[内容预览]
| 2008/5/17 11:39:21亚马逊地区的干旱可能变得更加常见(Greenpeace / Beltra) 科学家在5月8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报告说,在21世纪,气溶胶污染的减少可能让亚马逊雨林的严重干旱更加常见。 英国和巴西的科学家使用了数学模型来模拟气候变化对亚马逊地区降雨量变化的影响。他们把2005年亚马逊西部出现的严重干旱作为参考点,这是过去1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之一。 2[阅读全文]
-
英科学家设计出"太阳能睡莲" 既美观又环保
[内容预览]
| 2008/5/15 23:02:16日前,苏格兰著名的建筑公司ZM为格拉斯哥市设计出了一套可持续能源方案,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漂浮在河面上的太阳能睡莲。 高空拍摄到河中漂浮的太阳能睡莲 既美观又环保 日前,苏格兰著名的建筑公司ZM为格拉斯哥市设计出了一套可持续能源方案,其中最[阅读全文]
-
研究:海藻感觉“压力”大 天气就“变脸”
[内容预览]
| 2008/5/14 0:02:22来自英法德等国的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在沿海地区海藻的大量存在可以影响天气,当海藻感觉压力大的时候,海边的天气会变得阴沉。 阴天让褐藻更舒适 科学家在研究褐藻和大气关系时发现,在阴云密布的天气,当海水退潮时,褐藻会感觉很舒服,而且在海水再次涨潮时可以一直保持舒适的潮湿状态。但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一旦海水退潮,在太阳的暴晒下,感受到压力的褐藻会释放出一种无机碘。随着碘化物的增多,海[阅读全文]
-
5月1日《自然》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08/5/12 15:09:51封面故事:RNA定位研究 RNA定位在涉及极性的确立或维持的很多生物过程中很重要。以前,对在哺乳动物细胞极化过程中定位的RNA没有进行全面的识别,现在,在对响应于迁移刺激的成纤维细胞所作的一项研究中,这一点已经做到。在基因组范围内所进行的一项筛选,识别出超过50个定位到从小鼠成纤维细胞延伸出去的细胞突出中的RNA。这些RNA固定于集中在微管“正”端的颗粒中。这是一个新颖的RNA固定机制,[阅读全文]
-
《地质学》:新方法可使预测地震时间大幅提前
[内容预览]
| 2008/5/12 15:06:33在经历一百多年的努力后,地球物理学家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一些人悲观地认为,这将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近日,英国和中国科学家表示,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地震监测方法,能够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量级甚至地点。他们有证据表明,应用这种新方法可能能够在小地震发生前一小时、大地震发生前数月预测到它们的存在。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份的《地质学》(Geology)上。 研究领导者、英[阅读全文]
-
外星植物什么颜色 光合作用在外星如何进行
[内容预览]
| 2008/5/12 11:25:20在地外行星上,植物们的主流色彩是什么?当我们看见它们时,又该如何辨认?这些问题的答案,取决于照射到植物表面的光线类型。 《环球科学》2008年第5期封面 外星植物会是什么颜色 外星植物想象图[阅读全文]
-
科学家发现:太阳偶尔会有蓝色和绿色的闪电
[内容预览]
| 2008/5/9 10:14:54在照片的最顶部,是绿色的闪电现象,时间非常短暂 据每日科学网报道,近日欧洲南方天文台(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对利用VLT(Very Large Telescope)天文望远镜获得的一组太阳照片研究后发现,太阳可以发出短暂的蓝色和绿色闪电。  [阅读全文]
-
新材料或可阻止冰壳融化
[内容预览]
| 2008/5/8 10:07:08本报讯(记者高博)据《应用物理学期刊》报道,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家近日发现,一种由聚合材料制作的“筏”,可以加速海水结冰。如果这种“筏”应用在南北极冰冻的海面上,可部分缓解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 这种“筏”由多孔层、斥盐层以及钢丝组成的反射阳光层结合而成,漂浮在海面上。多孔层密布直径为150微米、长0.2米的孔。海水通过毛细作用被吸至“筏”里,加速结冰,为较大的冰结构生长提供基础。该筏同时使附近[阅读全文]
-
向绿色杨柳要“绿色汽油”
[内容预览]
| 2008/5/8 10:03:46“绿色汽油”的研究又有新进展:以柳条和白杨树为原料,能够生产一种类似标准汽油的液体。 在4月7日的《化学与可持续性、能源与材料》期刊的一份报告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获奖者、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的乔治•休伯与随他读研的两位研究生首次宣称,可以将植物纤维素直接转化为汽油构成物。 在同一期刊上,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詹姆斯•杜梅西克和他的同事曾经公布了利用绿色[阅读全文]
-
法科学家开发出:可大量吸附二氧化碳的新型材料
[内容预览]
| 2008/5/7 8:58:16法国国家科研中心5日宣布,该机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名为MIL-101的新型材料,能够大量吸附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材料有望提升对抗全球变暖的能力。 国家科研中心在一份公告中说,这种材料是由该机构科学家热拉尔·费雷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用铬元素和对苯二甲酸合成的,它是一种多孔的复合纳米材料。材料的表面布满了直径为3[阅读全文]
-
日本开发出新技术 可将碳纳米管加工成任意形状
[内容预览]
| 2008/5/7 8:54:37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5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所科研小组采用新技术随心所欲地控制单层碳纳米管的形状,并成功在基板上集成了1000多个具有复杂立体形状的碳纳米管元件。 碳纳米管的直径通常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管壁厚度仅有几纳米。 碳纳米管的韧性高,导电性强,兼具金[阅读全文]
-
6500万年前撞地小行星 曾经导致碳颗粒笼罩全球
[内容预览]
| 2008/5/7 8:53:13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地质学》杂志上,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和新西兰的科学家们称,6500万年前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曾使得地球上的碳元素迅速蒸发,然后升入大气层凝结成微小的碳珠,并笼罩在整个地球的上空。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地质学家西蒙-布拉塞尔称,这些被地质学家们称为煤胞的碳球不[阅读全文]
-
蛋白质组破译:打开解密“天书”的通道
[内容预览]
| 2008/5/7 8:34:07日前,据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人类蛋白质组组织前主席约翰·伯杰龙发起一项大规模的破译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目标是花费约10年时间将人体所有蛋白质归类并描绘出它们的特性,并揭示它们在细胞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每种蛋白质与其他哪些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启动了基因组计划,并经过13年的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翻开生命科学史划时代的一页。 与基因组计划相比[阅读全文]
-
“后增薄层假说”不再是地球形成唯一模型
[内容预览]
| 2008/5/7 8:30:42本报讯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协同美国宇航局相关人员共同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对地球形成的物理过程提出了新见解,推翻了相关领域近30年的传统认知。报告内容刊登在近日的“每日科学”网站上。 近30年来,“后增薄层假说”一直是人们了解地球早期历史和人类起源的主导范式。该理论认为:地核形成即核幔分异完成后,陨石频繁撞击地球,使约占现在地球质量0.5%%至1%%的球粒陨石物质加入地幔中,造成地幔[阅读全文]
-
全球气候变暖 可能为热带生物带来巨大灾难
[内容预览]
| 2008/5/6 17:56:10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相比其它物种而言,人们更多地是担忧北极熊和企鹅的生存状况。然而一份最新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有可能对数量占到全球物种一半以上的热带物种造成更大的灾难。相关论文5月5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气候变化模型认为,极地附近温度的上升幅度要比赤道附近的大。由于这个原因,科学家之前猜测热带物种遭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要小一些。&nb[阅读全文]
-
英欲用公路夏天收集太阳能 冬天为建筑供暖
[内容预览]
| 2008/5/5 12:18:56英国欲用公路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 据国外媒体报道,现在英国正计划利用道路在夏季收集阳光,留到冬季使用,这样路面在冬季便解除了结冰的困扰。如果这项计划成功的话,一个存在很长时间的棘手问题——冬季遇雪便不再需要向地面撒盐了。 英国高速公路局计划在一段公路下面安装管道,夏天用来收集太阳能[阅读全文]
-
模拟太阳能开发新能源 全球科学家联手造"太阳"
[内容预览]
| 2008/5/5 9:50:09能源短缺已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科学家正联手打造“人造太阳”,希望通过模拟太阳中心能源产生模式开发新能源。 “人造太阳”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4日报道,英国牛津郡将建核聚变实验室,再现太阳内部温度与压力,借助其放射的高能激光直接轰击微小的氢燃料球体[阅读全文]
-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改变生活(下篇)
[内容预览]
| 2008/5/3 9:25:04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 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 生物技术面临划时代突破 皮肤干细胞研究掀起热潮 干细胞是指具有强大的多方向分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的超级细胞,它能分化成人体中所有类型的细胞,因此也被称为全能细胞。干细胞研究的主要用途首先用于细胞制药,其次是用于疾病机理的研究,其商业前景不可限量。各国都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本国的干细胞技术研究与开发。 2007年11月20日,《科学》和《细[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