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外动态
 
  •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改变生活

    [内容预览]

    | 2008/5/2 15:02:54
    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 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   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   目前,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深刻调整,地区热点出现变化,发展中国家影响提升。中美关系相互借重,中俄关系深入发展,中日关系面向未来,中欧关系稳中有争,美欧俄既加强博弈又增进协调。中国、印度、俄罗斯经济表现突出,亚非拉多个发展中国家增长较快。非盟、欧盟、东盟峰会,以及中欧、欧俄、欧非、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亚太经合组

    [阅读全文]

  • 4月25日《科学》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08/4/30 10:56:15
     人类对北极降雨的影响 新的发现提示,在过去半个世纪,北极已经成为一个更潮湿的地方,而人类至少负有部分责任。这一消息对气候研究人员来说尤其重要,由于北极独特的地块结构以及它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北极气候的异常实际上可以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在绘制了北极地区平均历史降雨率以及覆盖其上的多重“对照”气候模拟之后,Seung-Ki Min及其同僚接着将其他近来的模拟进行了整合——包括对人

    [阅读全文]

  • 模拟光合作用 将用于解决"温室"和能源问题

    [内容预览]

    | 2008/4/29 22:02:03
         在不远的将来,科学家或许可以利用人造合成装置,在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同时,产生出人们所需要的能量,在实现环保的同时还能解决能源的制造问题。     近日,美国科学家们在光合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或许可以制造人工合成装置,以吸收大气中过多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同时还能产生出人们所需要的能量,在实现

    [阅读全文]

  • 科学家称侏罗纪时代地球曾严重缺氧

    [内容预览]

    | 2008/4/28 16:32:45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在远古的侏罗纪时代,由于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上升并伴随着的温室效应,那时候地球上曾出现过严重缺氧的局面,以至很多生物都因此走向灭绝。如果人类不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未来这一悲剧性的一幕很可能会再次重演。 侏罗纪时代地球曾严重缺氧 在侏罗纪时代,5到10摄氏度的突然全球变暖与严重的环境变化有关。许

    [阅读全文]

  • 4月24日《自然》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08/4/28 10:34:37
     耀变体的观测结果 活动星系核中辐射大爆发的原因是一个长期未能揭开的谜。现在,Marscher等人报告了耀变体BL Lacertae的高分辨率射电图像和光偏振测量结果。耀变体是最极端的活动星系核,具有从吸积增长的超大黑洞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发射出的方向相反的等离子体喷射流。这些喷射流被模拟为是由被黑洞的吸积盘或“惯性—框架—拖动”能层的差异转动所扭曲的磁场驱动的。此前,对喷射流形成

    [阅读全文]

  • 废弃手机成“金矿”一吨中能提取150克黄金

    [内容预览]

    | 2008/4/28 9:58:54
    被人们闲置或丢弃的废旧手机实际蕴藏着巨大商业价值。手机中很多零部件由金、银、铜等贵重金属制成。随着这些金属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一路飙升,频创历史新高,日本兴起一种新型“采矿业”——从废弃手机及其他电器中回收有用金属。  手机“金矿”  日本自然资源稀缺,而发达的电子工业又需要大量贵重金属。回收电子产品以提取有用金属于是成为弥补日本自然资源不足的重要手段。  日本“生态系统”回收公司经理望山中27日对

    [阅读全文]

  • 既经济又环保 墨西哥发明"轮胎变废为宝"新方法

    [内容预览]

    | 2008/4/28 8:52:06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经济环保的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方法,使废旧轮胎可成为制造新轮胎和其他产品的原料。     据埃菲社报道,该校材料研究学院的俄罗斯籍科学家米哈伊尔·特连科帕切夫和墨西哥科学家塞莱娜·古铁雷斯·弗洛雷斯发明了一个可以从废弃轮胎中提取橡胶的化学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一种冷冻技术,在零下1

    [阅读全文]

  • 电子太阳风帆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内容预览]

    | 2008/4/27 10:34:49
        本报华盛顿4月24日电(记者  毛黎) 芬兰科学家培卡·约荷南博士开发的电子太阳风帆,在短短两年内就获得了迅速发展,即将从发明走向应用。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研究人员认为,电子太阳风帆推进系统有望给人类在整个太阳系内的太空研究和太空旅行带来极大的影响。   电子太阳风帆利用太阳风作为其推进太空飞行器的动力源,它能取代飞行器在太阳系内远行时通常所需要的燃

    [阅读全文]

  • 4月18日《科学》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08/4/25 17:20:42
    亚洲,新流感病毒株的发源地 一个国际性研究团队发现,季节性流感病毒株不断在亚洲演化,形成重叠性的流行蔓延,并周期性地席卷世界其他地区,并在南美洲渐渐止息。这些发现提示,如果将对流感的监控重点放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研究人员也许能够更好地预测哪些流感病毒株最有可能流行,这也可能对专家决定哪些病毒株应该入选每一年的流感疫苗有所帮助。 Colin Russell及其同事对1.3万个A型

    [阅读全文]

  • 《科学》:分子研究确证恐龙与鸟类的亲缘关系

    [内容预览]

    | 2008/4/25 17:17:40
    图片说明:新研究确证了恐龙与鸟类、乳齿象与现代大象的亲缘关系。(图片来源:Zina Deretsk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美国科学家近日在分子水平上分析了6800万年前的暴龙(Tyrannosaurus rex)的蛋白质片断,并与21种现代物种的蛋白质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确证,恐龙与鸟类具有共同祖先。研究文章发表在4月25日的《科学》(Scienc

    [阅读全文]

  • 美加的虫害削弱森林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

    [内容预览]

    | 2008/4/25 12:49:45
    山松大小虫在北美落基山脉森林中大面积繁殖,破坏森林。加拿大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北美森林虫害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对森林的破坏不亚于森林火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虫灾泛滥  山松大小虫最初发现于北美西部地区,形状大小和稻米粒相差无几。一旦它把卵产在某棵松树的树皮上,那就预示着这棵树生命的终结。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在加拿大境内,山松大小虫破坏的森林面

    [阅读全文]

  • 科学家海底钻洞1.4公里 首次触及地震带

    [内容预览]

    | 2008/4/24 12:45:25
    日本“地球号”钻探船日本“地球号”钻探船工作示意图 北京时间4月24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在日本附近的一个地震发生区,科学家正在上演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向震区下方进行钻探。眼下,这项名为“南海海槽地震区试验”(NanTroSEIZE)的计划已经完成第一步。按照计划,科学家在海底上钻出一些1.4公里深的洞,进而创建有关震区内部压力的3D图像。 在过去的100年,日

    [阅读全文]

  • 4月17日《自然》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08/4/24 12:40:48
    封面故事:格陵兰冰层在融化  世界上大约1/10的冰都在格陵兰,但这个地方的冰层也许在融化。来自GRACE项目(即“引力恢复实验和气候实验”项目,由两个空间探测器执行)的数据显示,在2002年和2006年间,这里的冰层每年损失150到250立方公里。但其他指标一直存在矛盾,而且关于这种融化过程对全球海平面到底有什么效应的问题也难以回答。在本期的一篇新闻特写文章中,Alex Wi

    [阅读全文]

  • 美科学家终于揭开:格陵兰冰湖神秘消失之谜

    [内容预览]

    | 2008/4/24 8:43:37
      格陵兰岛上的冰湖     每年夏季,格陵兰岛上的冰盖表层因温度升高而融化,形成众多冰川湖。卫星图像显示,许多冰川湖随后会一夜之间突然神秘消失。    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格陵兰岛一个大型冰川湖的变化情况,终于揭开冰川湖消失之谜。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阅读全文]

  • 4月11日《科学》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08/4/23 17:06:24
     把握马达加斯加的机会 马达加斯加是全球公认的生物多样性的热区。该国政府打算将被保护的土地面积扩大3倍,而研究人员已经有了应该将哪些地区纳入这一扩充保护地的计划。Claire Kremen及其共同作者说,他们的决策方法应该也适用于其他的生物多样性热区。文章作者披露,大约有50%的植物及超过70%的脊椎动物种系集中在占地球陆地面积仅2.3%的生物多样性热区。与更常见的保护方案——

    [阅读全文]

  • 《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质疑核能利用可以减轻全球变暖

    [内容预览]

    | 2008/4/23 17:00:51
    图片说明: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质疑了核能对抵御全球变暖的积极效果。(图片来源:Gavin M. Mudd) 澳大利亚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核能利用有助于应对全球变暖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在抵御全球变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能源和环境代价将令核能无法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替代能源方式。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1日的《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

    [阅读全文]

  • “太阳脉动”计划获欧盟变相资助

    [内容预览]

    | 2008/4/21 13:14:09
    BertrandPiccard(左)等在布鲁塞尔。 2003年,瑞士探险家Bertrand Piccard和André Borschberg计划不使用普通燃料而驾驶太阳能飞机进行连续环球飞行。这项称为“太阳脉动”计划并非瑞士或者欧盟的任何官方组织所资助,而是由来自欧盟的许多金融大亨私人资助。在2008年4月中旬,欧盟交通专员Jacques Barrot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介绍这一项目时说:“

    [阅读全文]

  • 地球科学减灾新技术

    [内容预览]

    | 2008/4/20 15:28:23
        卫星重力探测仪    高精度的卫星重力探测仪将提高我们观察地球上大块体流动的观察能力,比如地壳中的岩浆流动、海洋中水的流动和极地冰川的融化等。卫星重力探测仪还可以帮助地球科学家通过监控上游蓄水区(如水库或集水盆地等)的水的饱和度的精确变化,从而预测低水位地区洪灾发生的可能性。在不久的将来,空间卫星将取代传统的地震地面监测站,更精确

    [阅读全文]

  • 地球持续发出人耳听不到的神秘嗡嗡声

    [内容预览]

    | 2008/4/19 11:18:54
     从太空看到的蓝色地球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德国地震学家研究发现地球持续不断地发出人耳听不到的神秘嗡嗡声,像一首巨大的非凡的安静交响乐,但此声音的来源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这种神秘嗡嗡声人耳根本听不到,科学家是通过测震仪(地震检波器)来发现的。新发现的振动是由2至5分钟的地震表面波组成

    [阅读全文]

  • 美科学家发明:"人工云朵"新型漂浮环保材料

    [内容预览]

    | 2008/4/19 11:16:27
     这种人工云朵制造出的真实的广告标志效果     据生活科学网站报道,近日美国一家公司的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可在空中漂浮的像云一样的材料,这种新型材料形成的云朵非常具有广告效应,该材料是以混合肥皂泡为原料,重量比氦气还要轻,就像拿塑料棒蘸着混合氦气液体泡沫吹出的泡泡一样五颜六色形态各异。     

    [阅读全文]

1723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