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卫六表面观测到大型湖泊
[内容预览]
| 2008/8/1 8:32:07据新华社华盛顿7月30日电(记者张忠霞)美国和德国研究人员30日报告说,美国卡西尼飞船的最新观测数据表明,在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表面的大型湖泊中至少有一个充满了液态碳氢化合物,而且可以肯定这个湖泊中含液态乙烷。 迄今除地球以外,土卫六是人类在太阳系中所观测到的表面有湖泊的唯一一个天体。新发现的含液态乙烷的湖泊,位于土卫六的南极地区,面积约有两万平方公里,比地球上北美地区的安大略湖面积稍大[阅读全文]
-
日开发出新型太阳光采光系统
[内容预览]
| 2008/8/1 8:28:28本报讯(记者葛进)提起利用太阳光的绿色建筑,人们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这些建筑物上设置很多太阳能发电面板的情景。但是近日日本大成建设公司的一种叫“T-Soleil”的新产品却颠覆了人们的这种印象。T-Soleil可以利用太阳光改善高楼内的采光,从而有效节省电力消耗。由于创意新颖,T-Soleil系统还荣获了2008年的日本“第六次环境、设备设计奖”。 据介绍,T-Soleil系统设置在有天井的高楼的[阅读全文]
-
英研制特殊土壤应对气候变化 可将二氧化碳从空气中去除
[内容预览]
| 2008/7/30 10:54:34把地球从全球变暖中拯救出来可以部分依赖于我们脚下的土地吗?英国科学家如今正在研制一种可以将二氧化碳从空气中永久去除的土壤,并希望同时兼顾成本与效率。 英格兰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相信,科学家在此之前从未进行过这种尝试。启动这个研究的想法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植物、庄稼、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天然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它们遍布在周围土壤里的根系将多余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其中。在绝大部分土[阅读全文]
-
《地质学》:四千万年前南极可能没有冰
[内容预览]
| 2008/7/30 10:52:05英国、新西兰及荷兰的科学家近日研究称,大约4000万年前,地球就像一个温室,海水温度要比现在高,南极的冰量很少或根本不存在。相关论文发表在《地质学》(Geology)上。 领导此次研究的是英国加的夫大学地球与海洋科学学院的Catherine Burgess。研究人员从新西兰的海洋岩石中发现了异常完好的有孔虫(foraminifer,一种海洋微生物)化石,它们保存在大约4000[阅读全文]
-
俄勘探贝加尔湖底 此次勘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内容预览]
| 2008/7/30 10:26:07俄罗斯两艘微型潜艇29日向世界最深淡水湖泊贝加尔湖的湖底下潜。 俄国家杜马副主席阿尔图尔·奇林加罗夫参加了勘探活动。奇林加罗夫去年8月组织北极洋底勘探,组织方将一面俄国旗插在北极正下方洋底。 俄罗斯专家说,这次勘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科研人员期待新发现。 &[阅读全文]
-
听声断水质 以研发出水质监测新法
[内容预览]
| 2008/7/29 9:56:41本报特拉维夫7月28日电(记者郑晓春)以色列巴依兰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杜宾斯基教授和宾查索夫博士研发出一种通过听水生植物发出的声音来判断水源是否受到污染的新技术,这一突破为水质监测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研究发现,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率与水源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当植物的光合作用转换率没有达到应有程度时,则预示着水源的生态环境出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他们将绿色激光束照射到水生植物上,如果植物没有[阅读全文]
-
科学家称:地球大气氧增加与超大陆形成有关
[内容预览]
| 2008/7/28 14:49:06图片说明:计算机模拟2亿年前泛古陆的分解(图片来源:CHRISTIAN DARKIN/ SCIENCE PHOTO LIBRARY) 澳大利亚科学家近日研究称,历史上地球大气中氧的增加与超大陆(supercontinent)的形成有关。他们认为,历史上地球[阅读全文]
-
5200年前太阳活动 曾致地球气候灾难性变化
[内容预览]
| 2008/7/17 11:17:28大约在5200年前,由于太阳活动突然减弱,曾导致地球气候发生了一场灾难性的改变。美国科学家日前冰川中找到了这一灾变的证据。 太阳异常变化曾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剧变 据国外媒体报道,大约在5200年前,由于太阳活动突然减弱,曾导致地球气候发生了一场灾难性的改变。美国科学家日前在秘鲁的安第斯山脉和非洲[阅读全文]
-
7月4日《科学》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08/7/15 15:31:095-羟色胺与猝死的关系 研究人员披露,调控激素5-羟色胺的一种脑受体的过分活跃会引起发育中小鼠的偶发性死亡,其特征令人想起人类的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SIDS是美国一岁以下婴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怀疑5-羟色胺缺乏一种风险因子,但是直到现在,人们还从来没有发现这种缺乏的原因是什么,尽管人们注意到某种被称作Htrla的特别的5-羟色胺调控因子被发现在某些SI[阅读全文]
-
美《大众科学》杂志评出2008年度10大发明(上)
[内容预览]
| 2008/7/15 15:26:55美国《大众科学》杂志第二届年度10大发明评选结果在6月号刊出。从外形新颖的环保电动摩托车到犹如灵蛇在空中飞舞的风力发电机,从自制的癌症治疗仪到灵活度更高的人造假脚,从矿井定位救生系统到坚固持久的桥梁设计,今年入选的奇思妙招无不围绕着同一个主旨,那就是:能源短缺,灾难频发,疾患与病痛困扰着人类,这个世界需要帮助。 1.紧凑型两轮电动摩托车 名称:优诺 研发时间:2年&n[阅读全文]
-
日将试验重复使用塑料饮料瓶
[内容预览]
| 2008/7/14 9:56:35新华社东京7月13日电(记者 钱铮) 日本环境省日前宣布,从下个月起将在首都圈试验回收塑料饮料瓶,洗净后重新灌装销售。 据《读卖新闻》报道,德国等20多个国家已经在重复使用塑料饮料瓶,日本也计划加入这一行列,并将从下个月起在首都圈进行试验,有关部门根据试验结果于年内决定是否实施和推广这一方法。 报道说,为进行试验,环境省准备了特制的1.5升塑料饮料瓶,这种瓶的瓶壁比[阅读全文]
-
科学家研究大气环流变化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内容预览]
| 2008/7/11 8:41:39美国《科学》杂志近期刊登研究报告指出,在冰河时代后期,北半球温度曾经在短时间内骤然升高10摄氏度,而那次全球气候的剧烈变暖现象可能与大气环流的改变有关。 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那次气候变化都是地球气候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页。北半球气温两次在短时间内就陡然升高10摄氏度,科学家初步分析,这两次剧烈的气候变化可能与大气环流异常变化有关。 气温的第一次反常升温出现在距今14700年前,在3年之间,气温[阅读全文]
-
地震学家称:预报地震研究工作已获重要进展
[内容预览]
| 2008/7/10 16:41:39圣安德烈亚斯断层长达一千多公里 美国地震学家在预报地震的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有关的研究试验是在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深处进行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科学家相信,他们未来可能会预报到即将发生的地震。 两个月前在中国四川发生的地震所导致的严重人员伤亡再次显示了地震可能造成的[阅读全文]
-
40年前取自月球的玻璃球显示:月球曾经有水
[内容预览]
| 2008/7/10 16:40:2840年前取自月球的玻璃球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9日报告说,宇航员40年前从月球带回的黄绿色小玻璃球提供了水最初就存在于月球之上的证据。据悉,他们利用一种新方式对月球沙子样本中的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找到了水在30亿年前便已存在于月球之上的强有力证据。 此项研究为月表陨坑阴面存在水提供了证据,[阅读全文]
-
7月3日英国《自然》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08/7/10 10:19:48封面故事:“旅行者2号”发回的观测数据 2007年8月30日,“旅行者2号”开始穿过“激波边界”。这是由太阳与银河系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个边界。在这个地方,超音速的太阳风向外压迫周围环境中的星际物质,因而会突然减速。本期Nature上5篇Letters论文发布了该探测器发回的数据。“旅行者2号”的穿越点与太阳的距离比“旅行者1号”要近大约15亿公里,说明日球是不对称的。来自等离子体[阅读全文]
-
美国要从"石头"里挤石油 建立超级实验基地
[内容预览]
| 2008/7/10 9:36:03从石头里提取石油 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北部本是一片惊险的漂亮荒野之地,但如今成了重要有石油资源来源地,可望帮助美国解决日益严重的石油危机。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西部高原上,峡谷间隐藏着一个超级实验基地。这个肩负着布什政府重望的实验基地,正在进行壳牌石油公司为期30年的计划,那就是[阅读全文]
-
美国宇航局发现水星上有火山 可能含某种形式水
[内容预览]
| 2008/7/9 23:46:01水星是最小的太阳系行星,而且最接近太阳,但科学家却发现在水星上可能含有某种形式的水。水星有火山及似乎以熔化铁心生成的活跃磁场,萎缩幅度超乎科学家的想象。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9日报道,这是美国宇航局(NASA)的“信使”号宇宙飞船飞掠水星后,对传回地面照片研究后的部分最新发现。这也是“水手10号”宇宙飞船1970年代[阅读全文]
-
日本展示节能新品 电动交通工具引人注目
[内容预览]
| 2008/7/9 10:05:527月8日,在日本北海道的洞爷湖,工作人员为一辆电动车充电。 这种像加油机的充电器15分钟可完成一辆电动车的充电。这种电动车一次充电可行驶80公里。目前日本这种电动车技术已成熟,明年将批量生产投放市场。这是日本有关方面在八国峰会期间展示的日本高科技节能产品的一部分。新华社记者王成云摄 7月8日,在日本北海道的[阅读全文]
-
6月26日英国《自然》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08/7/9 9:08:06封面故事:火星南北半球差异成因研究 火星上有一条南北分界线。约占火星面积60%的南部高地有很多陨石坑,而北部低地陨石坑较少,且地质年龄较轻,地壳较薄。对火星南北两半球的这种差异,有两种人们乐于接受的解释:地幔对流或巨大撞击,但几乎没有证据来区分这两种理论解释。本期Nature上有三篇Letters论文,为“巨大撞击”模型提供了支持。Marinova等人对形成南北半球之分的撞击进行了动态模[阅读全文]
-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影响农作物生长
[内容预览]
| 2008/7/9 8:46:42本报柏林7月8日电 德国农作物专家经过多年的试验证明,气候变暖及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将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影响,通常农作物的产量会增加,但质量会下降。 进行这项试验的是位于布伦瑞克的德国联邦农、林、渔业研究所,专家在试验田里搭起了多个直径20米的塑料棚,并向棚里的农作物输入二氧化碳,使试验棚里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550ppm。专家介绍说,工业革命初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只有280ppm,即0[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