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开发废弃家电金属回收新技术
[内容预览]
| 2008/2/27 6:12:48据新华社东京2月26日电 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26日说,该公司开发出一种废弃物处理新技术,能将废弃家用电器中的树脂等有机物转化成无害的气体,从而提炼回收被有机物覆盖的金属材料。 以树脂为例,新技术利用氧化钛的氧化能力分解树脂,直到树脂完全转化为无害状态再将它们气化。由于采用了独特的搅拌系统,树脂和混合塑料等有机物材料能够充分与催化剂接触,高效率地转化成气体,而剩余物就是要回收的金属。此外,催化[阅读全文]
-
美研究发现陆地地震监测站可兼顾海啸预警
[内容预览]
| 2008/2/26 16:37:40图片说明:当前全球数字宽带地震监测网络。(图片来源:Courtesy of R. Butler, IRIS, Washington DC) 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现有的陆地地震监测站可用来为海啸提供预警。有关专家认为,这一新发现与传统海啸监测方法相结合,将能更好地预报海啸的发生。相关论文发表在2月份的《地球物理学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阅读全文]
-
APL:“蛾眼”启发高效太阳能电池新思路
[内容预览]
| 2008/2/26 9:43:59图片说明:蛾眼结构图。(图片来源:Peng Jiang) 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较低是影响其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全世界科学家迫切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华人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在硅材料上模拟了飞蛾眼睛不反光的结构特性,从而为解决由光线反射造成的太阳能电池效率损失开辟了新的思路。这篇题为“Broadband moth-eye antireflection coatings on s[阅读全文]
-
以色列开发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内容预览]
| 2008/2/26 9:03:34本报特拉维夫2月25日电 以色列普罗克斯生态技术公司开发出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该设施可用垃圾中的有机物发电,剩余物质可制造有机肥料,对减少垃圾填埋和温室气体排放有现实意义。 该设施由垃圾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发电和用剩余物造肥等几个环节构成。回收的生活垃圾先由卡车送到预处理设备进行自动分类,分离出的有机物经粉碎、碾磨后,加水搅拌成内含15%%干物质的浆液;然后将预制好的浆液进行厌氧发酵,发酵[阅读全文]
-
日揭示凤蝶幼虫变色之谜
[内容预览]
| 2008/2/25 8:23:01新华社东京2月23日电 凤蝶的幼虫经过几次蜕皮后,颜色会突然从黑白变为鲜艳的绿色。日本科学家发现,幼虫体内保幼激素量的变化改变了基因的作用方式,从而促使幼虫变色。 凤蝶幼虫起先身披黑白相间斑纹,全身遍布瘤一样的凸起,它们以此伪装成鸟类的粪便,躲避天敌。而幼虫第四次蜕皮后,却变成可以融入周围草木的鲜艳的绿色,身上的凸起也消失了,因为它们长大一些后如果依然是鸟类粪便的样子,反而比较显眼。这个过程中[阅读全文]
-
《自然》:神奇“自愈合”橡胶切断后可重接
[内容预览]
| 2008/2/22 11:23:52法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神奇的“自愈合”(self-healing)橡胶,在一分为二后,它能够重新接合起来,而且仍然具有良好的弹性。这一神奇的性质无疑为新的材料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论文发表在2月21日的《自然》杂志上。 领导这项研究的是法国高等理工化工大学(Industrial Physics and Chemistr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的[阅读全文]
-
2月21日《自然》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08/2/22 11:22:45封面故事:火星上的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表面水流是怎样形成所观测到火星表面的三角洲和冲积扇的,对于了解该星球上水的历史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水流的持续时间是一个尤其重要的因素,但迄今为止,对火星水文事件持续时间的估计相差很大,从几十年到几百万年都有。如今,在地球上所作的一系列实验中(在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Eurotank实验室中进行),研究人员重建了火星上阶梯式三角洲[阅读全文]
-
MIT《技术评论》:08年最激动人心的技术
[内容预览]
| 2008/2/21 14:30:28弗朗西斯·阿诺德正在设计制造更好的酶以分解纤维素。 纳米收音机的唯一电路组成是一个尺寸仅为头发丝直径万分之一的碳纳米管。 马林·索尔加斯克和他的同事利用磁场耦合共振点亮了一个60瓦电灯泡。 每年,MIT《技术评论》杂志都要评选出未来几年将会扮演重要角色的10项技术。这些技术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能源、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生物成像等等。今年,在名列榜单的10[阅读全文]
-
新型大脑电极片问世 可用意识控制鼠标
[内容预览]
| 2008/2/21 14:28:37患者通过大脑意识控制在计算机屏幕上的二维鼠标指针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月18日报道,日前,科学家宣称,将特殊的电极片植入人体大脑或放置在头皮上,人们便可以通过意识控制计算机屏幕上的鼠标指针。早期的研究实验暗示着这项最新研究要比之前研究人员所建立的大脑—计算机交互技术(BCIs)更加成熟完善。 这项技术包括两种手段:将电极积植入大脑中或者将电极贴附放置在头皮上。通过该技术人类[阅读全文]
-
澳大利亚发明三用太阳能瓦片
[内容预览]
| 2008/2/19 16:29:24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应届毕业生塞巴斯蒂安·布拉特新近发明一种“太阳能瓦”。它由透明聚碳酸酯底板和两块主层组成,其中一块主层是太阳能电池,另一块主层是带有载热体的薄贮存器,其优点是可以拆卸电学和水力学部件。 “太阳能瓦”利用太阳光来产生电能,能使照射到瓦片上的12~18%的太阳光转换成电能,同时可以预热(通过中间换热器)住宅自来水管中的热水(由热辐射提供,而不是由接收的光电板)。 “太阳能瓦”的[阅读全文]
-
美国国家工程院评出21世纪14大科技挑战
[内容预览]
| 2008/2/19 11:47:00载人太阳能飞机模拟图 美国国家工程院(NAE)2月15日公布专家评选出的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14大科技挑战。专家认为,如果这些难题被攻克,人类生活质量将有所提高。 这些挑战由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邀请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评选。评选结果已由来自50多个领域的其他专家审阅。 评审专家说,评选结果有四大主题:环境的可持续性、健康、减少易被攻击性和生活乐趣。 最终入选的重[阅读全文]
-
2月14日《自然》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08/2/19 11:40:55封面故事:蝙蝠飞行能力先于回声定位美国怀俄明州“绿河组”曾产生很多重要化石,包括Icaronycteris index,它在超过40年的时间里一直被认为是已知最古老的蝙蝠。它的颅腔特征表明,该动物是通过回声定位来确定猎物位置的。这一结果促使关于蝙蝠进化的“先飞行”说、“先回声定位”说和“并行发育”说等假说的支持者之间产生激烈争论。新的“绿河组”蝙蝠化石(包括两个近乎完整的骨架,其中一个刊登在本期封[阅读全文]
-
美开发出对二氧化碳具有高选择性的新材料
[内容预览]
| 2008/2/19 8:12:10本报讯(记者 冯卫东) 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断助长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及增加海洋的酸度。美国科学家在近期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称,他们已开发出一种能够隔离并捕获二氧化碳分子的新型材料,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技术有重要作用,也能使发电厂在无需使用有毒材料的情况下,提高二氧化碳的捕获效率。 该材料是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奥马尔·雅希率领的研究团队研制的[阅读全文]
-
英研究人员寻找减少一氧化二氮排放的方法
[内容预览]
| 2008/2/18 20:21:42英国研究人员日前表示,人类需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减少一氧化二氮(“笑气”)这种因使用化学肥料而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尼克·沃特莫说,“我们需要为一氧化二氮气体寻找一种平衡”,以遏制饥馑和全球变暖问题。他表示,研究者需要联合那些参与粮食生产和制定政策的人们,来寻找既能减少一氧化二氮气体的排放、又能防止粮食减产的途径。 据介绍,该大学将于近日组建一个新的小组,研究[阅读全文]
-
美提出本世纪14项重大工程技术项目
[内容预览]
| 2008/2/18 8:40:12本报讯(冯卫东) 2月16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宣布了14项21世纪的重大工程技术挑战项目,这些技术挑战一经克服,将可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这14项任务是由来自世界各地专家组成的一个多学科委员会,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邀集的会议上提出的。该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经数次召开会议讨论后提出了这一系列挑战技术。通过一个互动式网站,此项工作在1年多的时间里汇集了世界各地著名工程师、科学家[阅读全文]
-
2月8日《科学》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08/2/15 10:47:58利用人体发电 一种新型的安装在膝盖上的装置能够在步行者迈步的时候获取其产生的能量,其方式与混合型电动汽车从刹车过程中进行能量再循环相同。志愿者在每条腿装上这一装置后,在几乎没有动用额外能量的情况下,就能够产生大约5瓦的电能。这一电能足以让10部手机同时运作,它也是发展中地区电脑需用电力的2倍。该装置始于一个护膝,而此护膝则连接着一台简单的马达及一个单排挡的离合器系统。6名志愿者戴上这种装[阅读全文]
-
2月7日《自然》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08/2/15 10:46:07封面故事:Nature新开“Horizons”栏目 本期Nature以5篇文章为本刊一个新栏目“Horizons”开篇。它们是对5个关键领域的猜测:衰老、化学、电池、“演化—发育”和量子电动力学。 非洲的麻疹疫情与免疫接种工作 麻疹在很多国家几乎根除,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及亚洲部分地方,它仍然是威胁生命的一种主要疾病。1986和2002年间,就在一次大规模免疫计划开始之[阅读全文]
-
发电机也能穿起来 美发明可利用身体运动发电的“智能布”
[内容预览]
| 2008/2/15 9:55:38本报讯 据2月1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音译)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发明了一种可以利用运动产生电力的新型纤维,这种像刷子一样的纤维可以用来设计、织造“智能布”———即可以利用穿衣者的身体运动产生电力,用来保证一部手机或者一台小型MP3音乐播放器持续正常使用而不断电。 王中林介绍说,这些微纤维如同“纳米发电机”,只要遇上一阵微风,或[阅读全文]
-
加拿大找到抵御病毒侵袭新方法
[内容预览]
| 2008/2/15 9:53:59本报多伦多2月13日电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发现了一种可以提高生物组织自然抵抗病毒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使生物组织细胞对流感和其他病毒产生免疫能力。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病毒是一种亚微观的传染性中介,它只能够通过细胞的复制能力进行自身复制。这种复制过程通常导致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生物组织自身的死亡。 干扰素特别是1型干扰素具有限制病毒繁殖的能力。而1型干扰素又[阅读全文]
-
有热的地方就能有电
[内容预览]
| 2008/2/14 9:53:06在世界所有电力中,大约有10兆瓦是由热引擎、以气体或蒸汽为动力的巨型涡轮机所产生的,它们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再转换成电能。但在此过程中,大部分热能(大约15兆瓦特)并没有转换成电能,而是被排放到了环境中。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小部分逃逸的热能转换成电力,将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巨大冲击,而且还将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热电材料具有将热能转换成电力的能力。热电装置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初,通常由碲化[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