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欲建海洋生物避难所 以提升动物保护力度
[内容预览]
| 2008/8/29 11:02:42美国拟建立的海洋生物避难所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在世界上最偏远的太平洋某些岛屿和海域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动物避难所,美国政府希望通过此次计划提升美国在海洋生物保护中的作用,如果这个计划顺利完成,这将在保护海洋生物历史中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 布什政府下属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提出,在[阅读全文]
-
在赤道非洲 科学家发现大批的"濒危大猩猩"
[内容预览]
| 2008/8/6 17:39:05科学家们根据猎人的建议,在赤道非洲一个沼泽地里找到了125,000只濒危的西部低地大猩猩。这个发现让这种濒危灵长类的数目比原先人们认为的该物种在全球存活的数目多了一倍。 据CNN报道,8月5日科学家报告称,在赤道非洲一个沼泽地里找到了125,000只濒危的西部低地大猩猩。这个发现[阅读全文]
-
家园遭人为破坏 人类"近亲"面临灭绝危险
[内容预览]
| 2008/8/6 17:36:48战乱导致非洲山地大猩猩濒临灭绝 中国濒危灵长类动物金丝猴 与人类最接近的生物:倭黑猩猩 由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及保护国际(CI)等环保团体等组成的研究小组5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称,目前地球上有大约超过半数的灵长类动物种类濒临灭绝。而这些动物面临险境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捕猎、家园遭到[阅读全文]
-
保护海洋生物刻不容缓
[内容预览]
| 2008/8/5 9:42:50日前,来自15个国家的代表联合在法国布列斯特的会议上承诺,保护大西洋中央海脊最为脆弱、资源丰富但同时也还有很多区域未曾开发的部分。 这是人类对保护海洋生物迈出的重要一步。1886年澳大利亚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新南威尔士州皇家公园,但其后关于海洋生物生态的保护进展缓慢,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引起了全球重视,美国直到1962年才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的决定,而大多数国家则要到上个世[阅读全文]
-
科学家设想让北极熊移民南极
[内容预览]
| 2008/8/4 23:10:10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如果最可怕的气候预言变为现实的话,北极的冰盖将全部融化,北极熊可能面临灭绝之灾。现在有人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不把北极熊送到同样是冰天雪地的南极呢? ■提议“辅助移殖” 这似乎是一个可笑的问题,但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认真考虑。其他可能性包括:因为适宜的气候带缩减的缘故,将非洲野生动物迁移到美国大平原,或者将濒临灭绝的动物从一个地方空运至另一个地方。 法国圣母大学生态学[阅读全文]
-
破解中华鲟繁殖密码
[内容预览]
| 2008/8/4 22:55:45轰动一时的“7·17巨型中华鲟”自去年成功获救至今已经近400天了。目前,这条“7·17中华鲟”还没有放流,它还好吗? 刘鉴毅,这个救治过包括“1·18中华鲟”以及“7·17中华鲟”在内的中华鲟的专家,用了十多年时间破解了中华鲟繁殖密码。 而如今,他仍在探索。近日,作者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 现在的“7·17中华鲟” 还未放流,一年“肥了”85公斤 38摄氏度的天,27摄氏度的水温。 位于[阅读全文]
-
可可西里数万只藏羚羊开始大规模回迁
[内容预览]
| 2008/8/3 15:13:43新华网西宁8月3日电(记者侯德强)记者从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进入8月,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太阳湖一带的数万只藏羚羊开始向原产地大规模回迁。 据可可西里管理局局长才嘎介绍,经过一个多月的哺乳育幼,可可西里藏羚羊“妈妈”开始带着幼仔从产仔区向各分布区进发,到目前已有近200只藏羚羊顺利通过青藏铁路动物通道。为确保藏羚羊母子平安回迁,可可西里管理局派出保护队员开展巡护工作,并在[阅读全文]
-
“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研究站”在可可西里保护区成立
[内容预览]
| 2008/8/1 9:11:16青海新闻网讯 7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建立的“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研究站”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五道梁保护站正式成立。此举标志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标志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工作重点从以反盗猎为主向保护、建设、科研、宣教和可持续发展转移的开始。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魏辅文博士、杨奇森博士、西北大学李国安教授一行和可可西里自然保[阅读全文]
-
我国野外放归扬子鳄成功产卵
[内容预览]
| 2008/7/27 10:16:32新华社合肥7月26日电(记者王立武)日前,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郎溪县高井庙扬子鳄野外放归点巡护中,首次发现野外放归的扬子鳄产下一窝卵计19枚。野外放归扬子鳄顺利产卵,表明野外放归的扬子鳄对恢复重建的栖息地适应情况良好,将对复壮野生扬子鳄种群、减轻其濒危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世界濒危的鳄类物种,已有2亿年历史,是生物进化史上的“老寿星”。1979年,[阅读全文]
-
植物学家基本摸清云南珍稀濒危植物家底
[内容预览]
| 2008/7/21 9:17:07本报讯(记者 马波) 一种名为富民枳的野生植物已绝灭。还好,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园还保留下12棵。这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云南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生物学研究》课题组对其采取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措施而获得的成果。7月初,该课题组获得2007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目前全世界1/5植物生存受到威胁,在中国的3万多种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达4000至5000种。云南[阅读全文]
-
专家野外考察发现:三个云南新记录属植物
[内容预览]
| 2008/7/17 8:29:19在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的支持下,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税玉民博士等专家,近两年完成了对云南中越边境的两次野外考察,发现并已确定了3个云南新记录属植物,还有一定数量的新分类群和中国新记录类群有待研究,一定程度丰富了云南植物王国的植物种类。 两次野外考察均集中于云南和越南交界的绿春[阅读全文]
-
我加强保护: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之一的野骆驼
[内容预览]
| 2008/7/17 8:25:157月13日,在甘肃与新疆交界处的无人区内,一群野骆驼在觅食。 野骆驼是世界极度濒危物种之一,也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全世界只在中国新疆和蒙古国有野骆驼分布,仅存活800多峰。目前,我国正在加强保护野骆驼与其栖息环境。在原有的省(区)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新疆罗布泊和甘肃安南坝两个以野骆驼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阅读全文]
-
熊猫英英产宝宝 震后第三只熊猫雅安诞生
[内容预览]
| 2008/7/15 15:07:52英英是名符其实的英雄妈妈 英英和新诞生的熊猫宝宝一切安好 四川新闻网记者7月14日从雅安市旅游信息中心获悉,7月13日下午17时10分,熊猫英英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顺利产下一只熊猫宝宝,这也是汶川地震后在雅安碧峰峡基地诞生的第三只熊猫宝宝。 据雅安基地熊[阅读全文]
-
我国发现世界鸟类新种弄岗穗鹛 估计仅100多对
[内容预览]
| 2008/7/10 11:22:06本报南宁7月9日电,日前,我国科学家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个世界鸟类新种,中文名为“弄岗穗鹛”,英文名Nonggang Babbler。这一成果刊登在最新出版的2008年第2期世界权威鸟类学杂志《The Auk》上,由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周放和他的学生蒋爱伍合作发表。据周放介绍,这种鸟个子不大,浑身棕黑色,脸颊有一道月牙状白斑,喉部有黑白相间的斑纹,眼睛是蓝色的虹膜,非常奇特;它们成[阅读全文]
-
震后首对大熊猫幼仔成功进食
[内容预览]
| 2008/7/9 9:15:32震后首对大熊猫幼仔成功进食 7月7日,工作人员对育婴箱内的大熊猫双胞胎中的老大进行抚摸。 7月6日上午,地震后由卧龙转移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的大熊猫“帼帼”产下一对双胞胎。7月7日,工作人员对双胞胎中的老大成功进行了人工进食喂养,而老二目前则由“帼帼”亲自进行母乳喂养。 新华社发(周国强 摄) 震后首对大熊猫幼仔成功进食[阅读全文]
-
卧龙大熊猫产下震后首对双胞胎
[内容预览]
| 2008/7/6 15:15:09新华网成都7月6日电(记者陈燮)6日上午,地震后由卧龙转移到雅安的大熊猫“帼帼”产下一对双胞胎。这也是今年全球首只产仔的大熊猫。 “帼帼”今年12岁,是震后由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转移到该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的大熊猫之一。6日上午7时52分,在卧龙怀孕的“帼帼”产下了首只小仔;8时36分,“帼帼”产下[阅读全文]
-
卧龙自然保护区圈养大熊猫拟迁居汶川耿达乡
[内容预览]
| 2008/7/5 23:45:54负责人昨日(4)披露,重建后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将是一个以大熊猫保护和研究为中心,集环境保护与教育、生态旅游、对外交流与合作、高山森林生态研究为一体的现代化的自然保护与研究基地,同时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事业将大为改善。 规划内容 圈养大熊猫迁居耿达乡 更安全更生态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经专家评估,存在严重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已不能在原址重建。按照《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震[阅读全文]
-
中国首个热带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在广州建成
[内容预览]
| 2008/7/3 10:09:01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由该园承担的“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日前在广州通过了专家组验收,这标志着中国首个热带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已正式建成。 据介绍,这个热带亚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是在广东省科技厅和广州市科技局的联合资助下于2005年初立项的。项目经过3年多的深入研究与努力攻关,建成了[阅读全文]
-
广东省向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归一批野生动物
[内容预览]
| 2008/7/2 23:19:38新华社广州7月2日电(记者 徐清扬)为了加快受冰灾影响的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恢复生态系统,广东省林业局和韶关市政府2日联合向保护区内放归了一批野生动物。 据广东省林业局介绍,此次共放归蟒蛇、穿山甲、豪猪、豹猫、斑鸠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15种447只(条)。广东省林业局局长张育文表示,放归野生动物是为了加快南[阅读全文]
-
英国设计智能生物护照 可庇护全部濒危物种
[内容预览]
| 2008/7/2 17:46:22非洲企鹅已启用“智能生物护照识别认证工程” 据《科学日报》报道,近日英国科学家采用智能视频和基本形象系统,设计了一种“智能生物护照”系统。这一全新的技术将使得生物学家能确认和检测大量的濒危物种。在今年的皇家学会夏季科学展览上,从蝴蝶到鲸鱼等濒危物种,都能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第一次与公众见面。 &[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