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杏花芬芳 越来越多大天鹅作客科尔沁自然保护区

    [内容预览]

    | 2008/5/10 14:27:35
        5月的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漫山遍野的杏花芬芳四溢,湿地湖水轻波荡漾。今年“五一”以来,美丽的保护区又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大天鹅。     作为北方鸟类迁徙重要通道的科尔沁保护区,每年春秋迁徙季节都会吸引大天鹅等迁徙候鸟来此“作客”。近年来,科尔沁保护区大力加强

    [阅读全文]

  • 香港海洋公园将获内地赠送5尾中华鲟

    [内容预览]

    | 2008/5/9 0:07:34
    新华网香港5月8日电香港海洋公园8日表示,公园将获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赠送5尾中华鲟。这5尾中华鲟将于5月12日和19日分批送到海洋公园,经过检疫后,将于6月中旬在园内的海洋馆展出。  这5尾中华鲟全部是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属下的“长江水产研究所”培育繁殖的第一代中华鲟。  香港海洋公园表示,中华鲟是已有1.4亿年历史的珍贵鱼类品种,获赠的中华鲟将成为园内

    [阅读全文]

  • 我国首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动工

    [内容预览]

    | 2008/5/8 11:19:26
    酝酿已久的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淇澳基地5月6日正式动工,这是中国首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 该基地集管理指挥、科研、救护于一身,建成后一次可对4只白海豚实施救护,从而有效遏制珠江口流域中华白海豚锐减的局面。 据《南方日报》报道,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选址珠海市淇澳岛东澳湾,占地8675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办公楼、综合楼以及白海豚救护中心三部分组成,集科研、救护、生态旅游等为

    [阅读全文]

  • 加拿大考虑将北极熊保护升级

    [内容预览]

    | 2008/5/6 17:54:21
    路透社消息,加拿大濒危野生生物状况委员会近期发布消息说,加拿大远北地区的北极熊因为北极圈的气候变化而身陷困境,不过尚不至于濒临灭绝。   加拿大濒危野生生物状况委员会将北极熊列为濒危动物的最弱类别,即特别关注。但是,加政府如果同意这个新的分类,就需要制定出一套行政管理计划以保护北极熊。   独立委员会的主席杰弗里·汉成斯(Jeffrey Hutchings)表示:根据现有资料,还没有充分理由将北极

    [阅读全文]

  • 野生种群亟待恢复 家养娃娃鱼就能吃吗?

    [内容预览]

    | 2008/5/6 9:45:57
    “活化石”  娃娃鱼有3.5亿年的进化史。因其叫声近似婴儿啼哭,四条又短又胖的腿,前脚有四趾,后脚有五趾,很像婴儿的手臂,被俗称为娃娃鱼 。  记者在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之前,当地人在溪流河谷中经常看到娃娃鱼。动物学家告诉记者,娃娃鱼曾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上游各省市和云贵高原一带。  从生态学上看,娃娃鱼一般生活在幽暗、湍急、清凉的溪流中,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生命之源――水环境

    [阅读全文]

  • 我国放飞世界濒危鸟类朱鹮野化技术获重大突破

    [内容预览]

    | 2008/5/4 9:52:58
    人民网北京5月3日电 ,国家林业局今天发布消息:据野外跟踪监测结果,去年5月底在陕西宁陕县首批正式野化放飞的朱鹮经历四季野外生存,特别是安全度过冬季食物短缺期后,于今春开始繁育后代,目前已繁育出幼鸟。这标志着我国朱鹮野化放飞取得重大突破。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和西伯利亚东部地区,但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朱鹮已极为少见,以至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被认

    [阅读全文]

  • 福建兴化湾成为中国大陆黑脸琵鹭最大越冬地

    [内容预览]

    | 2008/5/4 9:51:49
    人民网福州5月3日电 (记者江宝章)记者近日从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和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获悉:去冬今春在福建省兴化湾越冬和迁徙停歇的黑脸琵鹭数量达350至450只,双双创出历史纪录。福建省兴化湾已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黑脸琵鹭越冬地。黑脸琵鹭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属于极度濒危的大型涉禽,其越冬地主要在台湾、香港、澳门、中国大陆(福建、广东、海南、上海、江苏等)、日本、韩国等地,

    [阅读全文]

  • 广西药用植物园力争建成世界级药用植物园

    [内容预览]

    | 2008/5/3 10:14:12
    新华网南宁5月2日电(记者何丰伦 李晔)“广西药用植物园将在2015年达到世界级药用植物园标准。”广西药用植物园技术总监马小军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马小军说,世界级药用植物园的评价体系包括活体保存数量、专类园数、论文发表数量等15个指标,广西药用植物园将在2015年达到上述指标 ,升级为世界级的药用植物园。  “广西药用植物园改造升级”项目于2007年2月15日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

    [阅读全文]

  • 中国野化放飞人工朱鹮 野外成功繁育出3只幼鸟

    [内容预览]

    | 2008/5/2 14:41:33
        经过近一年的野外跟踪观察,二00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在秦岭深处野化放飞的人工繁育朱鹮,近日成功孵化出三只幼鸟,标志着中国对濒危鸟类朱鹮实施的首次野化放飞初步取得成功。     朱鹮又称朱鹭、日本凤头,属中等体型涉禽,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阅读全文]

  • 精心呵护下的小北极熊 目前健康状况良好

    [内容预览]

    | 2008/4/29 14:00:59
     4月28日,在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出生的小北极熊在玩耍。  4月28日,在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出生的小北极熊在玩耍。新华社记者任勇摄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3月9日出生的小北极熊在饲养员的精心呵护下,如今健康状况良好。

    [阅读全文]

  • 人工授精拯救麋鹿

    [内容预览]

    | 2008/4/28 10:11:31
    2008年4月11日早晨,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钟震宇像往常一样,上班后的第一项工作是巡视麋鹿园中的麋鹿。远处一位麋鹿饲养员气喘吁吁地向他跑过来,“钟主任,小麋鹿出生了!”钟震宇马上跑向专门为这次人工受精准备的鹿舍,“我来到鹿舍前的时候看到,在鹿群中多了一只可爱的小麋鹿,它当时身体比较虚弱,四条腿当时还站不稳,依偎在母亲的旁边,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母鹿正在用舌头舔小鹿身体。”钟震宇对

    [阅读全文]

  • 野生少家养多,“娃娃鱼”该食否?

    [内容预览]

    | 2008/4/25 8:52:38
        22日“世界地球日”,这天,200多尾“娃娃鱼”(学名大鲵)被放归到张家界武陵源黄龙洞庞大的溶洞水系中。     近些年,随着养殖数量猛增,产业界、环保界、舆论界围绕“娃娃鱼”“是吃还是放”这一问题,颇多争议。     “活化石”     “娃娃鱼”有3.5亿年的进化史。

    [阅读全文]

  • 190万尾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从"零公里"水域处放流

    [内容预览]

    | 2008/4/24 8:51:04
    “世界地球日”:190万尾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从“长江零公里”水域处放流新华网成都4月23日电 (陈涌、丁成杰)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四川省在宜宾市“长江零公里”水域处举行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活动,现场放流190万尾人工饲养的国家珍稀、特有和经济鱼类。据悉,当天全国有8个城市同步举行了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国家珍稀水生动物20多万尾,包括大鲵、中华鲟、胭脂鱼等。宜宾市这次放流的国家珍稀水生

    [阅读全文]

  • 八省市首次同步护鱼 2000尾娃娃鱼放流张家界

    [内容预览]

    | 2008/4/24 0:48:43
    三湘都市报4月22日讯 今日是世界地球日,农业部在湖南、广东、湖北、陕西、贵州、安徽、重庆、四川等八省(市)同步举行主题为“保护水生动物、建设生态文明”的2008年珍稀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活动,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鲵(又称娃娃鱼)统一放流活动。在张家界的全国放流活动主会场,200余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学名大鲵)被人工放流到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黄龙洞,在水中自由畅游,近千人齐聚在张家界黄

    [阅读全文]

  • 北极熊幼仔满月体重翻番 健康状况越来越好

    [内容预览]

    | 2008/4/22 14:41:55
     新华社任勇摄北极熊幼仔满月体重翻番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极地馆一只雄性北极熊幼仔昨天刚过完满月,体重已由出生时的500克增长到2.5公斤。这是海洋公园人工繁育的第一只北极熊幼仔。小北极熊出生后被“母亲”遗弃,经过一个多月的人工护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好。

    [阅读全文]

  • 人工授精繁育的小麋鹿在北京降生

    [内容预览]

    | 2008/4/21 9:33:32
        4月11日,一头通过人工授精技术繁育的小麋鹿在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降生。在科研人员的精心照看下,小麋鹿顺利度过了危险期,目前状况良好。(新华社邓佳摄)

    [阅读全文]

  •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惊现野骆驼踪迹

    [内容预览]

    | 2008/4/21 8:31:24
        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后,科考人员近日在这片人迹罕至的沙漠深处,惊喜地发现了野骆驼留下的踪迹。     4月初,承担普查性考古的新疆考古所工作人员进入沙漠后,在克里雅河尾闾以东几十公里处发现了动物的新鲜脚印和粪便,这些痕迹围绕在一处水坑周围。此前,当地刚经历过一场沙尘暴,散乱的脚印和粪便因此清晰可见。考古队领队

    [阅读全文]

  • "水中大熊猫"在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安全越冬

    [内容预览]

    | 2008/4/20 9:57:27
        受塔里木河水断流等影响,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新疆扁吻鱼一度阔别博斯腾湖20多年。去年夏季重返“故乡”后,时至目前,它们已在中国这一最大内陆淡水湖中安全度过首个冬季。    据新疆博湖县博斯腾湖管理局局长李冰介绍,为有效保护濒危的新疆扁吻鱼,经自治区水产局同意,2007年6月,新疆博湖县从阿克苏地区调运2万尾鱼

    [阅读全文]

  • 研究:珍稀物种可能现已灭绝的"侏儒象"或存后代

    [内容预览]

    | 2008/4/19 22:40:04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珍稀物种婆罗洲侏儒象可能为现已灭绝的爪哇侏儒象后代。研究不仅就婆罗洲侏儒象神秘起源提出新解,还为濒危动物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马来西亚《沙捞越博物馆杂志》17日刊载这篇研究报告。报告作者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学者朱奈迪·佩恩说,18世纪时,印尼爪哇统治者送给菲律宾苏禄统治者少数爪哇侏儒象作

    [阅读全文]

  • 谁给贺兰山岩羊这么大“胆儿”

    [内容预览]

    | 2008/4/18 18:45:21
    ●贺兰山岩羊的数量,近几年以年均10%的速度增加,截至2007年初,已超过两万只  ●无节制地繁衍将带来灾难性后果,贺兰山岩羊种群的密度,必须降到一个合理的数额   近日,记者在宁夏又听见关于如何淘汰一部分贺兰山岩羊以降低其种群密度的议论。在保护野生动物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何以出现“淘汰”一说呢?“因为贺兰山岩羊的‘胆儿’越来越大了,以至于威胁到了它们自身的生存。”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

    [阅读全文]

208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