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科技创新助力浙江水环境质量全面持续改善

    [内容预览]

    | 2021/10/28 10:44:26
    浙江省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 是“两山”理论发源地。面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2013年浙江省开展“五水共治”行动,不仅治出了环境改善、水清岸美的新成效,还推动了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新局面。但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基础仍不稳, 在“五水共治”深化阶段,如何深入挖掘治理潜力、巩固政府强力推动下的治理成果,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已成为浙江省“五水共治”行动、美丽浙江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

    [阅读全文]

  •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内容预览]

    | 2021/10/25 21:19:18
    赵越 赵琰鑫 白辉 陈岩 陆军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提出,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如何加强全流域水资源

    [阅读全文]

  • 不断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内容预览]

    | 2021/8/17 15:32:21
    杨枫 陈树仰 常明 保护与建设美丽河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现阶段各地河湖保护与建设路径尚不清晰,思考并阐明为什么保护与建设美丽河湖、建设什么样的美丽河湖、如何保护与建设美丽河湖,具有重要意义。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意义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是人民

    [阅读全文]

  • 贵州精心守护乌江一江碧水

    [内容预览]

    | 2021/7/21 23:09:16
    陈梦竹 近日,由贵州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办的“守护母亲河·奋力出新绩”2021年贵州环保行如期启程。贵州第五次环保行仍以乌江为主线,考察乌江多个监测断面、水电站、沿岸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为乌江“把脉问诊”。 乌江天险焕新颜 记者跟随采访团穿越十几公里山路,绕过二十多道弯,终于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 发源于乌蒙山的六冲河与三岔河在这里汇合成乌江,横贯贵州中部和东北部

    [阅读全文]

  • 灌南提速城乡一体化污水治理

    [内容预览]

    | 2021/7/12 15:27:57
    “加快推进城乡污水一体化治理既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也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对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减少财政投入,推动提升城乡污水治理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彰显水绿灌南之美,加快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近日召开的灌南县城乡一体化污水治理PPP项目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灌南县委书记任瑜如是说。 灌南县地处连云港市的南大门,县域总

    [阅读全文]

  • 如何挖掘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潜力?

    [内容预览]

    | 2021/6/29 21:07:23
    本报记者徐卫星综合报道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近日联合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以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为导向,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系统协调、安全高效、节能低碳的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格局,并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为各地有序开展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污水资源化利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

    [阅读全文]

  • 海河流域将如何构建生态水网恢复天然生境?

    [内容预览]

    | 2021/6/24 22:20:35
    郭丽峰 张辉 郭勇 张浩 “十四五”时期,海河流域在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将着力“节水循环保基流,增鱼扩绿强韧性”,即坚持绿色发展,节约优先,强化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构建生态水网,提升流域生态用水调配和保障能力。同时,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和河湖生态缓冲带,增强水生态系统韧性,开展天然生境和水生植被恢复,采取“三场”和洄游通道保护修复、增殖放流等措施,在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土著鱼类。 完善生态流量保障体

    [阅读全文]

  • 围绕“三水”共治提升预警溯源能力

    [内容预览]

    | 2021/6/15 10:32:41
    本报记者 文雯 “‘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监测将围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需求,深化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提升水环境监测预警和水污染溯源能力,构建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刘廷良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深圳质控创新中心2021年第二期技术交流活动暨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研讨会上强调,生态环境监测必须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需求,借助要素资源

    [阅读全文]

  •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内容预览]

    | 2021/5/12 21:43:02
    本报记者王琳琳 中国环境报:提起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它承载了中华儿女太多的感情,实在是太过复杂。您是怎么把它化繁为简,写出这样一本《黄河简史》? 杨明:因为有了人,才有了历史。也因为有了无数英雄人物鲜活的故事,历史才变得那么生动,让人回味、憧憬、爱读。 我尝试用历史上黄河治理的代表性人物作为纽带,来写黄河的历史。我的思路是有两条主线,一个是,把黄河史上的5次大改道作为叙事背景线;再一个就是

    [阅读全文]

  • 北京再生水年利用量达12亿立方米

    [内容预览]

    | 2021/4/22 16:50:25
    本报记者夏莉 从工业、农业利用到河湖景观补水,从绿地灌溉到道路压尘等市政杂用,随着污水处理能力的快速提升,再生水已成为北京市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 北京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9年底,北京市新建再生水厂68座,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26座,建设规模超前10年总和。2020年,完成东坝、北苑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在工业、河湖环境、市政杂用、园林绿化等方面大力

    [阅读全文]

  • 河湖生态缓冲带怎么建?如何管?

    [内容预览]

    | 2021/4/22 16:46:15
    本报记者刘晓星 小桥流水,花香四溢,信步走在绿道旁,“兰里水乡”风光一览无余,让游人流连忘返。重建后的风雨桥更是成为网红打卡点,引来许多游人驻足拍照。“兰里水乡”仅仅是浙江创新实施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探索流域生态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提出强化水生态空间管控要求,增加了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长度、湿地恢复(建设)面积、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等生态指标,

    [阅读全文]

  • 广州探索低成本可持续的低碳生态治水之路

    [内容预览]

    | 2021/4/22 16:39:39
    本报记者 钟奇振 通讯员 黄静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以人水和谐的治水新思路,不断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让全市一条条黑河、臭河、垃圾河重获新生,河湖生态系统日趋健康,久违的“晴日白鹭成行,夜晚流萤飞舞”的美丽水岸景象又出现在市民面前。 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市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其中鸦岗断面在2018年曾是劣Ⅴ类水体,现已稳定保持在Ⅳ类,石井河口断面由曾经氨氮超过20mg/L,到现在水质上

    [阅读全文]

  • 川渝共护琼江流域水生态

    [内容预览]

    | 2021/4/19 15:18:46
    陈娟 石竹 近日,记者在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治现场推进会上获悉,川渝两地将建立琼江流域水生态保护联防联治机制,共同实施5大类42项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十四五”期间,流域水环境管理压力不断增加 琼江是涪江一级支流,也是川渝跨界重要河流。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刘建林介绍,近年来,琼江流域水环境质量不稳定,流域3个国家考核断面中上游四川段跑马滩、光辉2个断面常年不达标,下游重庆中和断面

    [阅读全文]

  • 姜文来:珍惜水 爱护水

    [内容预览]

    | 2021/3/26 8:11:43
    姜文来 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Valuing Water”(珍惜水、爱护水),“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世界上的水虽然很多,但是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不到总量的1%。早在1977年, 联合国水事会议就向全世界发出严重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阅读全文]

  • 构建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需政策助力

    [内容预览]

    | 2021/1/22 17:37:02
    本报记者崔煜晨 “十四五”开局,《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明确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意见》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10部委印发,对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部署,引起各方关注。要完成目标有哪些难度,《意见》对行业有何影响?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能否抓住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机遇? 1 纲领性文件出台

    [阅读全文]

  • 江西鄱阳湖水质大幅度改善

    [内容预览]

    | 2021/1/21 10:02:13
    本报通讯员江剑平 记者张林霞南昌报道 2020年,江西鄱阳湖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为41.2%,与2019年同比上升35.3个百分点;总磷浓度为0.058mg/L,与2019年同比下降15.9%。数据显示,三年来,鄱阳湖主要污染物总磷浓度一直呈下降趋势,2018年为0.082mg/L,2019年为0.069mg/L,鄱阳湖水质持续改善明显。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湖泊,鄱阳湖的水质直接关系着长江的

    [阅读全文]

  • 生态环境部通报2020年12月和1-12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内容预览]

    | 2021/1/20 10:46:21
    本报记者李玲玉北京报道 生态环境部日前向媒体通报了2020年12月和1-12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20年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 总体情况 2020年12月,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4.6%,同比上升7.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0%,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2020

    [阅读全文]

  • 摸清底数为黄河流域治理奠定基础

    [内容预览]

    | 2021/1/16 21:58:26
    本报记者 童克难 历时7个月,实现黄河流域典型地区入河排污口高精度全覆盖排查,组织797人次完成上游湟水河、中游汾河和干流甘肃段共4326公里岸线的拉网式排查,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工作于2020年12月完成。 这是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高科技+笨功夫”的现场排查,抓住入河排污口这个关键节点,全面摸清底数和问

    [阅读全文]

  • 北京水生态监测及健康评价报告发布

    [内容预览]

    | 2021/1/16 21:56:56
    本报记者夏莉北京报道 北京市水文总站近日首次正式公开发布《2019年北京市水生态监测及健康评价报告》。报告显示,北京市目前共有425条河流,有水河长2616.75公里。被监测的30个水体全部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等级。 《报告》首次使用《水生态健康评价技术规范》对北京市典型河流、湖泊、水库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科学反映了2019年北京市水生态健康状况。 2019年水生态监测所评价的30个水体全部处于

    [阅读全文]

  • 水利部实施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行业标准 维护河湖美丽有了技术支撑

    [内容预览]

    | 2021/1/13 11:22:32
      为指导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牵头编制的水利部行业标准《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SL/T 800—2020)已于日前实施。标准规范了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要求,对于维持和改善河湖生态系统功能、发挥其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维护河湖健康美丽提供技术支撑。   该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河湖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

    [阅读全文]

91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