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我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取得成效 将以11个区域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治

    [内容预览]

    | 2022/3/22 16:27:20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是“推进地下水超采 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国各地根据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和超采区评价成果,制定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正逐渐显现。”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杨得瑞说。 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为892

    [阅读全文]

  • 建立黄河全流域司法保护机制和机构

    [内容预览]

    | 2022/3/22 9:54:28
    汪蛟 “前不久,中央提出要强化黄河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高流域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因此,对黄河流域跨省区环境资源案件实行统一集中管辖显得更加紧迫。”近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海波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在《黄河保护法(征求意见稿)》中增加“建立全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和机构”的条款。 黄河治理面临司法困境,缺乏统一协同机制 面对黄河流域甘肃段流

    [阅读全文]

  • 生态环境部修订并发布《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

    [内容预览]

    | 2022/3/16 15:30:26
    中新网3月16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HJ 831—2022),这是《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HJ 831—2017)发布以来的首次修订。该标准由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共同完成。 生态环境基准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

    [阅读全文]

  • “十四五”水质改善“稳”字当头

    [内容预览]

    | 2022/3/15 16:30:30
    本报记者 张倩 “2022年是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更是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已经接近甚至是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十四五’期间,不鼓励各地追求过高的优良水体比例,将有效地指导地方把重点放在‘人努力’上,进一步推动环境质量改善。”日前,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就今年水污染防治方面的重点工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阅读全文]

  • 国家水网怎样建?——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谈水利热点话题

    [内容预览]

    | 2022/3/9 16:24:40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周圆 水旱灾害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今年夏汛情势如何?怎样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如何实施?8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部长通道”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回应了社会关切热点。 李国英表示,我国地理气候条件特殊,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由此带来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通过对今年汛情、特别是6月至8月汛情初步趋势性研判,我国北部、南部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北部大

    [阅读全文]

  • 以排污许可监管为抓手 推动海河流域环境改善

    [内容预览]

    | 2022/3/9 11:25:38
    李文君 薛静 郭玉玲 郭建峰 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大中城市众多,承载着全国近1/8的排污许可发证量,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压力较大。加强排污许可流域监管,积极探索实施排污许可与水生态环境协同监管,至关重要。 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自2020年以来,以服务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对流域内116家企业开展了排污许可专项检查,对排污许可制度

    [阅读全文]

  •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内容预览]

    | 2022/3/9 11:23:51
    本报记者 牛秋鹏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 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谈思路、明举措,提出要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促进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推动流域绿色转型发展 2021年12月20日,《黄河保护法(草案)》亮相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阅读全文]

  • 健康的长江才有美好的未来

    [内容预览]

    | 2022/3/7 10:50:10
    ◆本报记者 肖琪 长江万里,烟淡水云阔,串联起沿江11个省份的活力与兴盛。 顺江而下,走过重庆、武汉和南京,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从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勾画出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宏伟蓝图,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建设黄金经济带的成效越来越明显。 随着《长江保护法》的落地和长江“十年禁渔”的启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转折性变化已然出现。长江流域生态环

    [阅读全文]

  • 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开打,“2+24”城承担重任

    [内容预览]

    | 2022/2/28 11:34:07
    本报记者 刘良伟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海警局联合印发《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十四五”时期渤海、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邻近海域等三大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作出了部署安排。 涉及的“2+24”城都有谁?有什么代表性? 《行动方案》明确三大重点海域涉及“2+24”城,包括渤海海域的“1+1

    [阅读全文]

  • 水利部:将对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成效明显地方予以中央财政资金奖励

    [内容预览]

    | 2022/2/9 15:59:05
    人民网北京2月8日电 (王仁宏)据水利部消息,在总结以往河长制湖长制激励措施落实情况的基础上,水利部对河长制湖长制激励措施及实施办法进行了调整完善,修订形成了《对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根据《实施办法》,对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的地方,综合考虑区域平衡及发展差异等情况,在安排年度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时予以适当

    [阅读全文]

  • 去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Ⅱ类

    [内容预览]

    | 2022/2/8 15:04:34
    陈娟 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近年来,重庆市坚决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2021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十四五”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累计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500余座 “现在的河水清澈见底,着实让人无法联想以前

    [阅读全文]

  • 南水北调新进展:引江补汉工程加快做好开工准备

    [内容预览]

    | 2022/2/7 9:53:30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刘诗平)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拟开工项目——引江补汉工程,计划年内开工建设,目前正在加快做好开工准备。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公司董事长蒋旭光近日表示,南水北调集团公司正在全面落实引江补汉工程机构组建、人员配置、施工组织、关键技术研究等基础工作,为开工建设做好充足准备。 引江补汉工程是从长江引水至汉江的大型输水工程,是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拟开工项目。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

    [阅读全文]

  • 水利部组织确定13省份地下水管控指标 取用水量较2019年减小约28亿

    [内容预览]

    | 2022/1/13 9:58:11
    人民网北京1月11日电 (王仁宏)据水利部消息,近日,水利部印发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地下水管控指标审查意见。截至2021年底,水利部已审查通过13个省份的地下水管控指标成果并印发了审查意见,其中6个省份的管控指标已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印发实施。 地下水管控指标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关键基础性工作,是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管控指标包括地下水

    [阅读全文]

  • 统筹“三水共治” 打造美丽淮河

    [内容预览]

    | 2022/1/10 11:46:46
    刘飞翔 郁丹英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淮河治理保护工作,淮河是我国第一条全面整治的大江大河。经过20多年的努力,淮河治污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0年全流域水质首次实现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优良断面比例达78.9%,实现全面消劣。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44个地市,流域面积33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3.4%。随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淮

    [阅读全文]

  •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内容预览]

    | 2022/1/4 19:26:37
    徐梦佳 刘冬 杨悦 邹长新 黄河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长期以来以农业生产、能源开发为主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与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导致生态安全形势严峻。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完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加强黄河综合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解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现状 近年来,

    [阅读全文]

  • “天空地一体化”遥感执法助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顺利开展

    [内容预览]

    | 2021/12/31 10:04:02
    本报记者 张黎 北京,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固废遥感中心。5月26日,工程师余嘉琦熟练地打开电脑中“黄河清废系统”的页面,一处编码为243号、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的疑似固体废物堆砌区域,刚刚完成现场核实,并按要求上传了照片。 在永宁县望远镇,当地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经过实地走访勘察发现,这处面积5000平方米的裸地上,堆积着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计划10月20日完成整改。”执法人员

    [阅读全文]

  • 健全长江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

    [内容预览]

    | 2021/12/9 15:53:59
    杨文杰 巨文慧 殷炳超 孙宏亮 马乐宽 推进流域上下游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地方加快重点流域跨省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开展跨区域联防联治。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2017年至2020年,生态环境部

    [阅读全文]

  • 环保企业如何参与黄河保护?

    [内容预览]

    | 2021/12/2 14:23:21
    本报记者 崔煜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黄河流域生态共治、环境共保、城乡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再次明确,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 那么,黄河流域是否会出现大型平台公司?环保企业又如何参与其中? 打造流域平台型公司,省级企业难当此任 在长江

    [阅读全文]

  • 水生态环境质量呈持续改善势头

    [内容预览]

    | 2021/11/29 11:55:33
    本报记者杜宣逸北京报道 2021年1-10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评价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2.6%,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2%,同比减少0.8个百分点,水生态环境质量呈持续改善势头。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部分地区城乡面源污染严重、黑臭水体治理乏力、部分断面水质明显恶化等问题不容忽视。 15个省份Ⅰ-Ⅲ类断面比例与年度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其中,黑龙江的

    [阅读全文]

  • 把脉问诊“母亲河”

    [内容预览]

    | 2021/11/26 9:18:48
    本报记者吕望舒 实习生吴欣羽 “长江中心是‘珍珠线’,将中央、地方、科技团队上下联通,将科研成果串成‘珍珠项链’;城市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是‘风筝线’,进驻沿江各个城市‘全面开花’,促进各地方行政单元有序协同,成功破解了研究中的组织壁垒、地域壁垒、学科壁垒、信息壁垒和技术壁垒。”在近日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长江中心)的长江联合研究一期项目成果咨询与集成课题验收会上,长江中心

    [阅读全文]

91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