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首份《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

    [内容预览]

    | 2023/1/3 9:34:58
    2022 年 11 月 29 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首份《全球水资源状况》(State of Global Water Resources report)报告,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可用淡水资源进行盘点。旨在评估气候、环境和社会变化对地球水资源的影响,以便在需求增长和供应有限的时代支持全球淡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该报告概述了河流流量以及主要的洪水和干旱。它提供了对淡水储存变化热点的见解,并

    [阅读全文]

  • 从“一湖之治”到“全域联治” 云南九湖水质稳中向好

    [内容预览]

    | 2022/12/28 9:59:05
    本报记者蒋朝晖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云南省“湖泊革命”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坚持把九大高原湖泊(以下简称九湖)保护治理作为压倒性任务,以改善九湖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深入实施“湖泊革命”攻坚战,从源头抓起,实施治本之策,推动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联治”的重大转变,努力实现九湖和水系保护治理长治长效,有力助推云南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

    [阅读全文]

  • 全面依法推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内容预览]

    | 2022/12/7 19:40:19
    李淑贞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为全面依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坚实保障,对于推动黄河流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生态优先,实行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但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

    [阅读全文]

  • 整治入河排污口,湘江发生了什么变化?

    [内容预览]

    | 2022/11/14 9:48:30
    本报记者王珊 秋天,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两岸层林尽染,江水碧透。 65岁的环保志愿者张运和一早便来到江畔。4年来,他每天都会沿着岸边巡河:“以前湘江排污口不少,有些地方气味很难闻。经过综合整治,湘江旧貌换新颜,两岸风景如画。”张运和感慨道。 一组数据印证了张运和的感受:2012年,湘江干流长沙段水质优良率为91.7%,2015年起,湘江干流长沙段年均水质达到Ⅱ类。2021年,

    [阅读全文]

  • 青海湖:水面大了起来,鱼鸟多了起来

    [内容预览]

    | 2022/10/5 15:38:27
    本报记者王珊 初秋的青海湖,波光粼粼的水面一望无际,宛如镶嵌在高原上的一颗蓝宝石。斑头雁在水面畅游,成群的青海湖裸鲤在水中嬉戏。 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从青海湖裸鲤资源濒临枯竭到稳定恢复;从普氏原羚濒临灭绝到种群不断扩大;从湖面面积持续缩小到水位十多年连涨,青海湖生态蝶变的背后,是青海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加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与扎实行

    [阅读全文]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再进一步

    [内容预览]

    | 2022/8/25 17:29:00
    丁波 蔡新华 在日前召开的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上,《加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工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由示范区执委会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签订。 根据《备忘录》,各单位将共同建立太浦河沿线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合作机制,协同做好示范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共同推进落实多项联防联控

    [阅读全文]

  •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内容预览]

    | 2022/8/2 10:41:21
    白辉 徐敏 陈岩 王东 黄河流域以全国2%的水资源支撑了15%的耕地,养活了全国12.4%的人口,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年6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规划》坚持问题导向,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水、大气、土壤、生态要素,深入打好黄河流域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

    [阅读全文]

  • 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印发

    [内容预览]

    | 2022/7/4 9:29:53
    本报记者文雯北京报道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紧密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以破解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为着力点,谋划推进太湖保护治理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对新时期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作出全面部署。 《方案》提出,到2025年,太

    [阅读全文]

  • 我国污水处理领域首个低碳团体标准发布

    [内容预览]

    | 2022/6/14 20:43:38
    本报记者刘良伟北京报道 据悉,我国污水处理领域首个低碳团体标准——《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评价技术规范》(T/CAEPI49-2022) 由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城镇污水处理分会组织制定,于今年6月6日发布,并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什么要制定这一标准?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测算,污水处理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社会总排放量的1%,主要来自高耗能设备的运行和药剂的大量使用。引导污水处理厂采

    [阅读全文]

  • 以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助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内容预览]

    | 2022/5/23 15:32:44
    刘桂环 谢婧 王夏晖 文一惠 生态保护补偿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之一,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现阶段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全国范围内已开展了大量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实践,有力推动了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升了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能力。去年以来,《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发布,对建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路径

    [阅读全文]

  • 一季度全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

    [内容预览]

    | 2022/5/10 11:24:10
    本报记者杜宣逸北京报道 2022年一季度,3641个国家地表水评价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8.2%,同比增加5.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0%,同比减少1.1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同时,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断面水质出现反弹,部分地区消除劣Ⅴ类工作滞后,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问题突出,城乡面源污染正在上升为制约水环境持续改善的主要

    [阅读全文]

  • 污水处理费能覆盖成本吗?

    [内容预览]

    | 2022/5/5 17:10:09
    本报记者 刘良伟 “目前,我们收取的污水处理费能覆盖污水处理厂的成本吗?” “不能,从全国范围看,按照污水处理费的平均水平计算,大概只能覆盖污水处理厂全成本的0.7—0.8倍。” “缺口资金有多大?” “按照县级以上城市每天1.8亿吨污水处理总量、每吨污水处理费1元计算,每天的缺口或者说需要财政补贴的资金大约是4000万元—6000万元。” 污水处理费年缺口上百亿元 收费标准亟须“追上”成本,但

    [阅读全文]

  •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今年黄河中下游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内容预览]

    | 2022/4/27 17:39:10
    记者今天上午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受异常气候影响,今年夏季,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涝灾害的概率较大。 根据气象水文形势分析,今年以来,由于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影响,黄河流域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截至4月20日,全流域有64%的站点出现气象干旱。另外,今年以来中游地区局地降水极端性较强,气候异常信号初显。 每年进入6月中下旬,黄河流域降水频次和雨量会逐渐增多加大,中下游地区防汛形势复杂

    [阅读全文]

  • 2022年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启动

    [内容预览]

    | 2022/4/26 10:08:36
    本报记者张黎报道 2022年黄河流域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排查整治工作远程培训班日前以线上形式召开,旨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任务,全面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排查整治工作取得成效。这标志着今年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正式启动。 此次培训通过云端课堂,详细介绍了“清废行动”工作流程及固体废物鉴别处置方法等业务知识。来自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评估中心、卫星中心、南京

    [阅读全文]

  •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资金从何而来?

    [内容预览]

    | 2022/4/15 14:15:43
    高军 程亮 陈鹏 张鹏 “十四五”期间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统筹推进转变。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积极践行“三水统筹”理念的具体落实,是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水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手段,突出了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协同性。 为加快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建设,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区域再生水循环利

    [阅读全文]

  • 黄河流域治理应构建整体性长效机制

    [内容预览]

    | 2022/4/12 15:48:09
    胡卫卫 牛旭 黄河流域是我国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与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黄河流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同的整体性系统,流域内生态系统的自然特征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公共性要求进行整体性治理。 当前,我国黄河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黄河流域空间跨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流域内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及生

    [阅读全文]

  • 保护黄河要把合理利用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

    [内容预览]

    | 2022/3/25 14:32:16
    程维嘉 日前,第二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向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反馈督察情况时,直指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短板。梳理发现,两地在水资源方面存在共性的环境问题。 有的地方违规取水现象普遍。陕西省西安市禁采区、限采区约30家工业企业无证取水。2020年宁夏石嘴山市从黄河取水11.16亿立方米,超取水指标19.2%。 有的地方中水回用工作推进不力。西安市市政用水中再生水

    [阅读全文]

  • 我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取得成效

    [内容预览]

    | 2022/3/23 15:18:10
    据新华社电 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是“推进地下水超采 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为892.5亿立方米,较2012年减少约242亿立方米。河湖生态状况持续改善。2021年,京津冀22条(个)河湖累计实施河湖生态补水85亿立方米,永定河、潮白河、滹沱河、大清河、南运河等多条河流全线贯通,水生生物和岸坡植被恢复良好,水质较补水前明显好

    [阅读全文]

  • “十三五”时期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9.6%

    [内容预览]

    | 2022/3/22 16:31:55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都芃   22日,在第三十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在京举行《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会。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披露的一系列数字,展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节水工作取得的成就。   魏山忠在致辞中透露,“十三五”时期,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

    [阅读全文]

  • 世界水日:科学饮水不只“8杯水”那么简单

    [内容预览]

    | 2022/3/22 16:29:04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如果要说一个最简单的养生法,那就是科学饮水。喝水时间、量多量少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人体体重约2/3是由水构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周勤介绍,水不仅是人体物质代谢的载体,还有维持体液正常渗透压及电解质平衡、调节体温、润滑等作用。人体失水量占体重的1%~2%时,便会出现口干、皮肤干燥、食欲减退等脱水症状。如未及时补充水分,情况将持续恶化,一旦人体失水

    [阅读全文]

91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