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西洋吸收二氧化碳量较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减半
[内容预览]
| 2008/4/21 13:13:01有研究显示,目前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这可能会加剧温室效应。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资助的这项长达5年的研究表明,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吸收二氧化碳的海洋之一,北大西洋目前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只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半。科学家说,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每年都有波动,很难预计以后的发展趋势,也不清楚海洋将来是否还能发挥至关重要的平衡作用。 科学家仍在讨论和研究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的[阅读全文]
-
格陵兰岛冰湖神秘消失 研究报告有说法
[内容预览]
| 2008/4/20 10:05:56每年夏季,格陵兰岛上的冰盖表层因温度升高而融化,形成众多冰川湖。卫星图像显示,许多冰川湖随后会一夜之间突然神秘消失。 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格陵兰岛一个大型冰川湖的变化情况,终于揭开冰川湖消失之谜。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湖底裂缝 冰川湖中的冰融水究竟去了哪里?英国《独立报》18日援引这项最新研究成果说,夏季形成的冰川湖底会突然产生巨大裂缝,数百万吨冰融湖水顺着裂缝径直穿过[阅读全文]
-
北半球最大冰架断裂成三部分
[内容预览]
| 2008/4/18 20:52:40北半球最大的冰架现断裂成三部分 北京时间4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包括特伦特大学极地专家德里克·穆勒博士和加拿大巡逻员在内的科学研究小组发现北半球最大的冰架现已断裂成三个部分。 上两周,加拿大巡逻员在最北端巡逻时发现一个新18米长的裂缝,从沃德·亨特冰架南部延伸至北冰洋。沃德·亨特冰架是目前北半球最大的冰架。据悉,该冰架上最大的中心裂缝发现于2002年,科学家现严重[阅读全文]
-
海洋污染:不能忽视的“蓝色警报”
[内容预览]
| 2008/4/18 17:44:26日前,据法国《国际信使》周刊报道,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块由漂浮的垃圾聚集而成的“太平洋大板块”,这块可被称为世界“第七大洲”的“垃圾洲”由350万吨塑料垃圾聚集而成,面积达343万平方公里,超过了欧洲大陆总面积的1/3。 这再次引起人们对海洋污染问题的关注。 ———现状堪忧———正在形成的“第七大洲” “第七大洲”的形成不是一个新问题。10年来,人们一直怀疑夏威夷海岸与[阅读全文]
-
工业污染致植物丧失芳香 人类面临无味春天
[内容预览]
| 2008/4/15 14:24:29花朵因工业污染不再芳香 大黄蜂以花蜜为食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由于发电厂和汽车工厂的污染破坏了花朵的芳香,春天的花朵闻起来不再芳香迷人了。此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何一些授粉动物特别是蜜蜂在一些国家大量消失的原因。 去年,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阅读全文]
-
阿拉善额济纳旗算井子地区狼患肆虐
[内容预览]
| 2008/4/14 11:41:42中广网呼和浩特4月14日消息(记者文伟 阿盟电台记者付惠玲)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马鬃山苏木算井子地区狼患肆虐 ,严重影响了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牧民迫切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防止狼害进一步恶化,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牧民嘎日玛家今年2月到3月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有16只羊被狼吃了。为了避狼,他们现在不敢到远处放羊,只能在家门口圈养,但还是避免不了狼的侵害。 据了解,形成狼害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阅读全文]
-
台东市区出现:大批蝴蝶由北往南迁徙"奇景"
[内容预览]
| 2008/4/14 10:40:16台东市区十三日发现一二十万只的小紫斑蝶往南飞,蝴蝶专家赵仁方四月九日也曾发现在南横公路标放的小紫斑蝶在台东市区出现。(“中央社”图) 台北消息:十三日上午,一、二十万只蝴蝶忽然出现在台东市区上空,由北往南移,许多民众抬头目睹了壮观的生态奇景,赞道“哇!好美喔”。由于迁徙的蝴蝶量多且集中,专家说已达到高[阅读全文]
-
瑞典发现世界上最长寿树 已存活7800年
[内容预览]
| 2008/4/13 9:43:12据新华社电 瑞典科学家称,他们在该国北部地区发现一棵已生长了近8000年的挪威云杉,认为它是当今世界上仍活着的树龄最长的树。 俄罗斯新闻社10日报道说,这棵树高度超过2米,树干直径大约20厘米,生长在海拔950米的地方。 发现这棵树后不久,科学家就把树木标本送到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一家实验室检验,得知它已有7800岁高龄。 拉尔斯·赫德隆是这棵树发现地——达勒卡利市议会的成员。他告诉瑞[阅读全文]
-
东北美蝙蝠大量死亡 全球变暖或是罪魁祸首
[内容预览]
| 2008/4/2 17:16:05最近,纽约罗森达尔镇的居民简·简泰尔(Jen Gentile)注意到,五只蝙蝠在午后时分出现,并沿着与沃尔基尔河平行的崖壁上下翻飞。“肯定是出了什么问题,似乎它们体内的陀螺仪失衡或者有其它什么毛病。”她说。 简泰尔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不仅是罗森达尔(美国大部分蝙蝠都寄居在那里的岩穴和矿山港口冬眠),而且美国的整个东北部(包括纽约州、佛蒙特州、马萨诸塞州以及整个新英格兰地区,有数百[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对珊瑚与单细胞海藻的共生关系形成威胁
[内容预览]
| 2008/4/2 10:56:02珊瑚的存活离不开氧气及碳水化合物,而它借助与单细胞海藻的共生,二者各取所需,相互提供食物。这个奇特的安排是自然界最精美也最复杂的合作,但现在,面对气候变化,两种生物间的共生关系正面临着严重挑战。 珊瑚是海洋里的一种低级动物,虫黄藻则是一种珊瑚体内的单细胞藻,它们之间的共生现象形成了地球上最大的活珊瑚体———大堡礁,很多热带沿海国家居民还可以在珊瑚礁体上种植食物,作为生活和食品来源。同时,珊瑚礁[阅读全文]
-
摄影师拍到野生北极熊与狗玩耍相互拥抱
[内容预览]
| 2008/4/1 8:53:41配词:“你们从哪儿来的?”(国际在线配图)配词:“看你表现不错,交个朋友吧!”(国际在线配图)北极熊和狗在雪地上玩耍(国际在线配图)北极熊和狗交上朋友?这可不是童话故事,而是发生在北极地区的真实一幕。据英国媒体3月30日报道,近日英国动物摄影师诺伯特在加拿大中东部的哈得孙湾拍摄到了一组北极熊和拉雪橇的哈士奇相遇,双方最终成为“好朋友”的照片。据了解,当时诺伯特正和布莱恩驾驶着雪橇行驶在加拿大北部地[阅读全文]
-
[原创]回了水库 回到了家乡
[内容预览]
| 2008/3/31 0:00:45回了水库 , 回到了家乡。 我家乡生活的地方,是我成长的地方,我小时候就常去离家不远的黑水河玩,人们带着孩子在河边洗衣物、挑水,孩子们打水仗、打水漂、打鱼,似乎生活离不开水,有说又笑的,可热闹了。 说黑水河是母亲河一点也不假,那时黑水河边有好多泉眼,地下水位高,一年四季长流水。泉水是连队的主要生活用水,我玩渴得时候,就去捧上两捧水,美美的喝上几大口,那泉水可甜了。 听爸爸讲,那时从北京军区一[阅读全文]
-
日本海域惊现大量S形海鱼 祸是污染所致
[内容预览]
| 2008/3/28 13:17:38呈S形的畸形鱼呈S形的畸形鱼 最近,渔民在日本有明海海域大量捕获到形状呈现S型的畸形海鱼,鱼身上还有许多疙瘩。畸形海鱼大量出现导致当地渔业产量大幅度减少。 据当地渔民介绍,约5年前开始偶尔会捕获到S型的海鱼,除了形状奇怪,畸形鱼身上还长有很多疙瘩。当时每年约能捕到2-3条,渔民们都没有太在意。然而现在,随着畸形海鱼大量被捕到,有明海域的鱼产量急剧下降。根据当地渔业部门的统计,包括富冈、佐贺、长[阅读全文]
-
南极巨型冰架坍塌 大小堪比7个曼哈顿
[内容预览]
| 2008/3/26 12:49:09南极巨型冰块突然破裂 北京时间3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25日表示,一块面积大约相当于7个曼哈顿的南极巨型冰架突然破裂坍塌,这次坍塌说明即使面积更大的流动冰也处于危险之地。卫星图片显示,这块面积160平方英里的西南极洲冰架不受控制的破裂开始于2月28日。它是威尔金斯冰架的边缘部分,已经在那里停留数百年——可能是1500年。 英国南极调查局科学家大卫·沃恩说,冰块破裂[阅读全文]
-
流入河水所剩无几 死海50年后可能消失
[内容预览]
| 2008/3/25 9:38:583月23日,在以色列恩盖迪,一名游客在死海中享受水中漂浮的乐趣。3月23日,在以色列恩盖迪,两名游客在死海中享受在水中漂浮的乐趣。新华社/路透这张1999年8月31日拍摄的资料照片显示了一名游客在死海里看报纸。环境学家说,由于缺少淡水供给等原因,死海正面临干枯的威胁。另据有关专家透露,近几年来,死海水位以每年3米的速度下降。按照目前的速度,50年后死海就可能彻底“死亡”。 新华社/法新这张1999[阅读全文]
-
海洋中也有“沙漠”地带
[内容预览]
| 2008/3/24 8:50:55新华社巴黎3月22日电 提到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等词汇,人们会马上想起沙漠。不过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在海洋中同样存在一些地方,在那里,动植物都不见踪影,可谓是海洋中的“沙漠”地带。 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22日报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研究人员通过美国海洋科研卫星上的遥感设备拍摄图像,分析了解海洋中生物分布的密度。一般来说,图像上水的颜色越绿,说明此处光合作用越频繁,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阅读全文]
-
南极发现巨型海洋生物 科学家称搜到3万种标本
[内容预览]
| 2008/3/22 15:00:59新西兰的科学家最近在南极洲的罗斯海作业时,发现许多巨型海洋生物,包括大如盘碟的海星,当中有数百种生物相信是新品种。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西兰水资源与大气研究所的海洋科学家罗伯逊说,研究员在罗斯海进行了50天的海洋勘探活动,发现了许多巨型海螺、水母和海星。罗伯逊说:“我们搜集到近3万种标本,它们当中有好几百种是之前从未见过的生物,相信有许多是新品种。”罗伯逊说,罗斯海的海水温度非常低,海水氧气[阅读全文]
-
美科学家:北极常年性海冰仍在减少
[内容预览]
| 2008/3/19 17:15:09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等机构的科学家18日援引最新观测结果说,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北极新形成的海冰面积有所增加,但常年性海冰仍在不断减少,形势不容乐观。 3月的最新卫星观测数据显示,目前北极的海冰总面积虽然略低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但比过去3年同期平均水平增加了3.9%。海冰面积出现增加的区域,其表面温度都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然而观测也发现,北极常年性海冰面积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这一情况引起了科[阅读全文]
-
世界冰川消融速度创纪录 欧洲损失最严重
[内容预览]
| 2008/3/17 11:01:001980年以来,世界冰川的平均厚度减少了约11.5米,这主要归咎于人类滥用煤炭、石油等燃料引起的气候变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3月16日发表声明说,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创下历史最快纪录,其中欧洲冰川损失最为严重,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研究人员指出,由于冰川是重要淡水资源之一,因此冰川融化速度过快会给一些地区带来淡水危机,甚至在水源稀缺的地区酝酿争水冲突。 [阅读全文]
-
海水变暖令岛礁鱼群迷路 将影响生态系统存续
[内容预览]
| 2008/3/13 12:01:21澳大利亚科学家日前表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岛礁鱼类迷失方向,无法从开阔的海域返回产卵场,这将对岛礁生态系统的存续产生深远影响。 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和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压力,包括海水温度升高、酸度增大等,可能阻碍幼年岛礁鱼类的耳骨发育,而岛礁鱼类是依靠声音来导航的。 “我们认为,岛礁鱼类在早期发育阶段出现耳骨不对称,会影响到它们寻找栖居珊瑚礁的能力。”鱼类[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