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北部湾红树林面积锐减
[内容预览]
| 2016/6/6 10:47:31广西北部湾海洋生态岌岌可危 红树林从5万公顷锐减至7300公顷 广西北部湾曾是中国自然生态最好、最洁净的海域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沿岸地区开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填海造地现象普遍,化工和重金属污染不断增多,陆地面源污染呈现上升趋势。作为衡量海洋生态的重要指标,红树林和近海鱼类均在不断减少,北部湾海洋生态保护压力剧增。 红树林面积每年锐减0.7% “以前这里是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红树林,现在已[阅读全文]
-
我国面积最大的海湾红树林广西北仑河口 海阔林密鹭飞翔
[内容预览]
| 2016/5/30 9:25:43初夏时节,滩涂上白鹭成群。 龙相东摄 保护区管理人员洒药防治病虫害。 苏 博摄 蓝天下,竹山村茂密的红树林。 陈义才摄 88岁高龄的京族老人陈子成,家住广西东兴市江平镇巫头村。村子处于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这里有着老人最爱的连片红树林和成群的白鹭。每当潮起潮落,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时隐时现,白鹭翩跹其间,成为南国海岸独有的景观。 保护区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发挥着生态[阅读全文]
-
桂林力争扭转“气质”排名靠后局面
[内容预览]
| 2016/5/17 9:08:26◆本报记者昌苗苗 记者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环保局获悉,今年桂林将实施“砖、煤、石、油、车、渣、泥、电”八大工程近1000个项目,投资逾10亿元,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桂林市环保局局长邓学云介绍,2012年~2014年,桂林市PM10浓度值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城市空气质量逐步下滑、环境空气污染严重的形势,2015年桂林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启动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应急[阅读全文]
-
美丽广西乡村初印象:既要“面子”又要“里子”
[内容预览]
| 2016/5/3 11:49:15本报记者 王超青砖白墙,鱼塘木桥,乡风淳朴,游人如织。既有成片的特色农业产业园与观光农业交相辉映,又有别致的田间小道与乡村柏油公路交织缠绵……2013年起,广西启动了包括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日前,《中国科学报》记者跟随“绿镜头·发现中国”采访团,实地探访这里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生态乡村 休闲后花园在广西南宁忠良村,一家装饰别致的农家乐不时传来欢[阅读全文]
-
广西:土壤修复见成效 不毛之地现草木丛生
[内容预览]
| 2016/2/29 17:59:36新华社南宁2月28日电(张莺、孔晓梦)“以前这块地寸草不生,如今可以种桑树了。”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农民覃海芳,指着曾被重金属污染过的土壤说。 2001年,环江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山洪冲垮了大环江河上游选矿企业的尾矿库,大量富含砷、铅、锌、镉等重金属的矿渣被冲到了下游沿岸上万亩耕地上,土壤受到严重污染。 洪水过后的几年,被污染的土地长不出庄稼,几乎寸草不生。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往受淹的地[阅读全文]
-
桂林成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列入国家战略
[内容预览]
| 2016/2/16 17:35:49记者从桂林市发改委获悉,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九部委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通知》,批准桂林市成为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标志着桂林市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了国家战略。 通知要求,要按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勇于探索和创新,力争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阅读全文]
-
广西返乡创业青年:透明生态养殖让民众吃上放心食品
[内容预览]
| 2016/2/15 1:49:31新华社南宁2月13日电(唐荣桂 文建斌)“虽然4号养鸡场的5000只母鸡已经开始产蛋,但由于预订的顾客太多,所以只能继续停售,等发完前面排队的订单再开售。”胡韬一边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一边笑着向记者讲述这个“甜蜜的烦恼”。 1983年出生的胡韬曾经是一名“北漂”。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到北京创业,从事噪声污染治理。2014年,胡韬放弃了在北京的稳定事业,回到家乡广西桂林市承包了200亩山林,[阅读全文]
-
北海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内容预览]
| 2016/1/29 18:15:18本报讯 (记者 方晓淦)日前,记者从北海市海洋局了解到,北海市被正式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广西第一个获此殊荣的设区市。 2012年初,国家海洋局根据国家战略部署提出《关于开展“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后,我市迅速开展工作,并在2013年成立工作小组,经过2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市海洋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阅读全文]
-
广西开展“绿色村屯”创建活动
[内容预览]
| 2016/1/12 20:32:20本报讯 记者周骁骏 童政报道:日前,广西出台《广西“绿色村屯”建设标准和评选办法(试行)》,全面开展“绿色村屯”创建活动,力争每年建成600个以上“绿色村屯”,着力打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精品村屯,使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载体、新平台。“绿色村屯”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绿色环境、绿色建筑、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四个方面。在绿色环境方面,村屯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绿化以地方果树、乔灌木为主并具有农村特色;[阅读全文]
-
桂林猫儿山启动众筹方式保护漓江源头生态环境
[内容预览]
| 2015/12/23 6:52:29中新网桂林12月21日电(唐梦宪)12月21日,以众筹方式来募集资金建造森林徒步步道启动仪式,在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该公益项目是为了保护漓江源头生态环境,满足游客休闲森林旅游的需求,更好监控和研究猫儿山的生态环境变化,同时也为科研提供便利。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桂林兴安县,居五岭之冠,华南最高峰。森林植被的原生性和自然环境的原始性是猫儿山的显著特点。猫儿山森林覆盖率达96[阅读全文]
-
生态惠农 改向环境要效益
[内容预览]
| 2015/12/18 1:36:13北国飘雪时节,初冬的桂北却是另一番景象。在广西灌阳县小龙村的山坡上,一片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银杏林里满地金黄,一群群游客沿着环村的清澈小溪,穿过村中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来到这里观赏银杏。在游客的镜头中,这一切显得既古朴又诗意。 在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良好的灌阳县,“春季赏花、夏秋采果、冬日看雪、四季徒步、赏乡村美景”是人们对这座小城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概括。 从灌阳县千家洞雪梨黑李产业(核心)示范区的[阅读全文]
-
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享受转移支付将实施新规
[内容预览]
| 2015/11/23 17:29:19新华网南宁11月23日电(记者何伟)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获悉,为进一步规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分配和管理,广西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自2009年自治区设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以来,相关办法已先后修订3次。此次修订主要参照中央办法,根据主体功能区范围及类型的划分,分别测算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引导类区域的转移支付补助,使办法更符合[阅读全文]
-
模范村成生态“模范”
[内容预览]
| 2015/11/19 18:19:16一泓碧水,上面薄雾笼罩,渔夫划着竹排撒网;湖边鸟语花香,浣衣女有说有笑……11月16日清晨,田东县龙潭灵湖别有一派诗情画意。 龙潭灵湖位于田东县祥周镇模范村,由泉水冒出汇集而成。湖水终年清澈,冬暖夏凉。湖边群山秀丽,林木茂盛。 记者行走在村内,只见村道干干净净,物件有序堆放,家家户户四周都有果树、花草。模范村村主任罗仕皇介绍,该村把“生态乡村”建设列入村规民约。要求农户负责搞好各自房前屋[阅读全文]
-
生态无国界,亦无价
[内容预览]
| 2015/11/6 17:02:5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建议》秉持的是生态无国界的理念,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世界范围的视角来思考,实现全球生态安全。第12届东博会举办的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倡导“绿色海丝”,中国与东盟专家提出加强“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的生态环保合作,增强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泰国、越南等国家承诺不对外输出污染[阅读全文]
-
广西减免117亿税款助力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建设
[内容预览]
| 2015/11/4 4:04:27人民网南宁11月3日电 (庞革平、屈敏、宁秀娟)为尽快修复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生态,打造宜居环境,广西加大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大力支持各地生态环境建设。据统计,2015年1-7月,广西全区国税系统共办理税收减免达117亿元,与上年同比增加63.9亿元,增长121%,有效助力全区绿色生态持续发展。2009年3月,广西来宾合山市被国务院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意味着要进行产业转型,自2010年以[阅读全文]
-
用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农村建设
[内容预览]
| 2015/11/3 17:59:0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与发展研究部副部长 张永生经过第一阶段“清洁乡村”后,“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目前正处于“生态乡村”建设阶段,八桂乡村生态环境美好,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幸福地生活在富有诗意的青山绿水间。绿色是乡村的底色,生态是乡村的优势。我们要用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客观来说,在我国现阶段,部分农村环境现状不容乐观,脏、乱、差较为严重,“空心村”越来越多,乡村文化日益凋[阅读全文]
-
城镇化应与保护生态同行
[内容预览]
| 2015/11/2 17:17:15国家发改委城市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 冯奎“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因地制宜,突出壮乡特色,结合特色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对当前城镇化进程如何建设好乡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近年来,我们对乡村建设进行反思反省,现实发展带来的启示是:健康的城镇化必须与“美丽乡村”携手并进。第一,未来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乡村人口还在减少,乡村在国家主体功能上越来越多地承担[阅读全文]
-
广西将大力推动产业园区生态化升级
[内容预览]
| 2015/10/12 20:20:349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南宁召开广西发展生态经济系列文件新闻发布会宣布,广西将建设一批生态产业园区,推动原有产业园区进行生态化改造,发展主导产业链型生态产业园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侯刚在发布会上表示,到2017年,广西区内50%以上国家级园区、30%以上自治区级园区实施生态化改造,南宁、梧州、贺州等规划新建的生态产业园初具规模;到2020年,广西区内全部国家级园区和30[阅读全文]
-
广西:62项措施加快生态经济发展
[内容预览]
| 2015/10/9 16:06:06本报南宁10月8日电 (记者庞革平)广西日前出台62项改革创新措施,以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发展。 据介绍,这62项改革措施,主要从财税金融、投资政策、价格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运营监管、科技人才、技术研发等方面发力,力争助力广西实现经济转型和环境改善的统一。[阅读全文]
-
广西:生态乡村美起来
[内容预览]
| 2015/9/9 17:43:24本报南宁9月8日电 (记者庞革平)今年以来,广西在继续抓好清洁乡村活动的基础上,全面扎实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活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不断融合发展,农村面貌持续改观。 2014年11月以来,广西全面开展生态乡村建设活动。全区近5万名“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常驻基层一线,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同力同进步。今年上半年,广西全区财政累计投入“三化”(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