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产业资讯文章列表

本报圣保罗10月21日电 据巴西甘蔗业联盟网站报道,巴西甘蔗业联盟主席马克斯•萨瓦亚•简克在清华大学参加2008年国际生物燃料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今年巴西乙醇燃料的消费将首次超过汽油,汽油将成为巴西的辅助燃料。 ……

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和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常规石油储量日益减少,有着巨大勘探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重油成为21世纪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随着后石油世代的到来,重油正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总部位于荷兰的顾世洁能有限国际公司日前与山西能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星润煤焦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一家创新型合资瓦斯管理公司,致力于提升山西煤矿生产安全水平,同时将瓦斯开发成清洁能源。 ……

新疆博乐讯(通讯员韩振玉 兰兴明)连日来,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一团的“霍热红”苹果投放市场,以每公斤10-12元的价格被疆内外客商订购,产品供不应求。 由于该团地处中高纬度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宜水果生长,加上严格的“绿色无公……

我国煤制油项目,虽然面临良好的发展机会,但也面临着项目投资巨大、技术有待成熟以及水资源、环保等方面的挑战。 技术风险 &……

为进一步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执法监管,全面落实排污申报与排污收费制度,四川省成都市近日做出规定,今后所有建设项目凡是以试生产为由拒不进行排污申报、拒缴排污费者,都将受到严厉查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都市个别区(市)县环保部门建设项目执法管……

在世界范围内,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耗占到全球石油消费的一半。预计到2010年,全球汽车量将增到10亿辆以上。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00年全球约50%的石油消耗在运输部门,到2020年全球运输用油将占石油消耗的60%以上。运……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能源价格飞涨踢开太阳能大门,愈来愈多的南加州大型华裔商家尝试以太阳能取代传统能源,在新一轮能源战中捷足先登。 工业市大型……

浙江省首个屋顶太阳能发电站有望明年初亮相杭城,发出第一度“清洁电”。记者昨天从2008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节能减排分论坛上获悉,该发电站就建在省电力公司楼顶,装机容量300千瓦左右,目前还在建……

记者从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获悉,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哈尔乌素煤矿的岩土剥离工程已基本完工,标志着煤矿即将进入投产阶段,预计2008年第四季度可生产原煤700万吨左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境内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设计年产原煤2000万……

从2007年开始,北京市每年拿出1亿元用于节能减排。昨日,在2008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信息发布会上(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已经有包括节能医生、节能警察、节能小天使、节能管家等一系列的节能服务产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市发改委环资……

据美国能源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全球在清洁能源方面的风险投资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今年第二季度达到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今年第一季度增长了48%。 &nb……

我国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太阳能电池行业,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据中国太阳能协会的资料,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约为1180兆瓦,世界前16家太阳能电……

金融危机正在向经济危机蔓延。为了减少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欧盟决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控制需求下降与投资减少,支持欧盟企业发展。为此,欧盟领导人要求欧盟委员会在今年年底前推出相关举措。 &nb……

“你能否认一切,却不能否认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一位投资人如是点评光伏产业。正因为能源的日益紧缺,太阳能发电迅速“火”了起来;而更“火”的是中国光伏企业,短短几年内,太阳能电池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0家企业海外上市。 “但是,困难、阻碍还有……

专家制定了一个研究议程,用于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气候变化对人类卫生的影响。 这项议程是由超过80名科学家和来自捐助方和联合国机构的代表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一场关于气候变化和卫生的会议上制定的。这场会议于10月6-8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

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衰退,能源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已日益显现出来。国际能源形势的多变性,对全球能源金融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能源金融作为世界各国政府所密切关注及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本报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董山峰)由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世界能源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和国务院参事室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国际能源论坛16日在北京闭幕。国内外权威专家的十几场演讲的主题均指向当今国际能源领域的热门概念“能源使用效率……

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范建常丽君)在16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各省市多家参展商打起了环保牌,将安全无污染作为推销产品的主要卖点。来自黑龙江镜泊湖畔的龙江1号大米,生长在火山岩石层上,受无污染水温高的镜泊湖渗透灌溉,卖到……

莫斯科年产垃圾超过2500万吨,但仅有18%的垃圾被回收利用,其余82%的垃圾则被迫运往郊外的露天垃圾场。生态学家为此感到十分忧虑,莫斯科郊外的露天垃圾场已接近饱和,如果政府不采用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数年后莫斯科将被垃圾吞没。为解决这一问题……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