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烧”出来的纷争如何解?
■ 解决之道
技术、经济、政策,一个都不能少
一边是垃圾堆积如山,一边是居民极力反对垃圾焚烧项目,争议背后凸显的是中国城市化的巨大困境,如何有效处理垃圾成为一个越来越紧迫的问题。
建议1 在处理设施内进行垃圾筛选分类
目前世界上垃圾终端处理方式分为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为了减少终端需要处理的垃圾,很多环保人士都在呼吁垃圾源头分类,而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完善的垃圾分类系统也给我国提供了借鉴。
“但由于国情差异,目前我国垃圾源头分类存在三个困难。”督察组副组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巡视员张悦说,一是欧美国家多是一门一户,如果分类做得不好,来收垃圾的工作人员将拒绝收垃圾;而我国一栋楼里有上百户居民,很难对垃圾分类不好的居民实施“责任到户”的督促。
二是垃圾分类需要建设配套设施,如城市垃圾中转站。分类后,不同类型的垃圾需要分开运送到不同的垃圾中转站,再送到不同的可循环利用的地方。但是目前我国城市垃圾中转站的建设,遇见了与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同样的困难——土地稀缺,周边居民也不愿意在自家门口建设垃圾中转站。
三是垃圾成分不一样。中国生活垃圾多是“汤汤水水”,混合在一起,容易腐烂变质,增加了分类处理的难度。
专家认为,即使没有得到循环利用,仅仅是有效地对垃圾进行分类,都能使焚化炉的排放更容易达到标准。因为焚烧单一成分时,温度可以被更精确地控制。
关于垃圾分类问题,张悦表示,居民源头垃圾分类是一个趋势,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建立和完善。从近期来说,可以在垃圾场,在垃圾填埋或焚烧前,通过相关的大型机械进行大致筛选,把金属、塑料等可利用的物质筛选出来,分别处理利用。
建议2 合理补偿项目周边居民
针对湘潭市等地垃圾选址难的问题,张悦建议,对垃圾填埋、焚烧项目选址,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周边居民进行搬迁,如果不愿意搬迁的,进行合理经济补偿。
“垃圾处理是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但是保护大众利益,同时不能忽视垃圾场附近居民这些小众利益。”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院长徐文龙认为,垃圾填埋还是焚烧,首先要做到达标排放,但达标并非“零排放”,必然会有极微量排放,因此,当地政府应对周边居民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
他举例说,如韩国拿出10%的垃圾处理费给周边居民作为补偿。台湾每处理1吨垃圾,就拿出50元人民币,用于改善周边地区的绿化环境;垃圾场周边居民可以从垃圾处理厂拿到免费垃圾袋,并可以免费使用垃圾场建的健身房、游泳池等设施,让居民感到垃圾处理场与自己的生活是和谐的,减少矛盾。
建议3 尽快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要提高垃圾处理水平,实现更高的环保要求,需要高额的费用。张悦建议,尽快推行并落实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形成建设和运行的良性循环机制。
据长沙市物价局文件,国家发改委将长沙列为全国垃圾处理收费随水计征3个试点城市之一,要求今年全面完成试点工作,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基础上,垃圾处理费拟暂按现行运营成本的50%随水计征,居民为0.29元/吨、非居民为0.47元/吨、特种用水为0.31元/吨。
中国环境科学院固体废物研究所所长王琪说,在我国已开征垃圾处理费的城市中,收费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现在比较倾向于将垃圾处理费放在水费中收取。这是由于自来水用户广泛,有一个广泛简单的征收平台,征收成本低。此外,自来水供水与垃圾处理的最高行业主管部门都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互间比较容易协调。
“2010年和‘十二五’期间,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仍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张悦透露说。
建议4 推进信息公开透明
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相关文件中的“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的技术要点”规定,焚烧炉和居民区的直线距离不得低于300米。
“我在日本参观时发现,很多小区都建设了自己的垃圾焚烧厂。这些小型垃圾场就紧挨着居民楼,非常近。但是这些垃圾场的焚烧室还是控制中心,都是玻璃房,从外面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见设备运行和操作,还有电子屏幕显示各种焚烧等处理数据,保证公众的随时监督和知情权。”
王琪表示,关于垃圾焚烧项目的抗议,其实周边居民担心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人的问题,如政府和处理企业承诺二噁英排放达到欧盟标准,但最终是否真达到欧盟标准?因此,要取信于民,政府和企业还要做更多工作。
■ 国外经验
政府要把好“环保标准”关
垃圾焚烧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对我国的垃圾处理有哪些借鉴和启示?12月3日,全球最大的环境服务企业威立雅集团亚洲区首席执行官穆桥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记者:各国是如何选择本国的垃圾处理方式?
穆桥石:不同国家的垃圾处理方式不一样。美国、英国有70%的垃圾是填埋处理;日本有75%是焚烧;而欧洲,32%焚烧,44%填埋,剩下的是回收和堆肥。
其实,选择用哪一种方式来处理垃圾,除技术因素外,主要依据是国家土地的多寡。如果可使用的土地越多,以填埋处理的垃圾就越多,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基本上全部采用填埋处理;而日本土地稀缺,就会较多地选择焚烧。
中国人口众多,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并不多,尤其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今后采用焚烧处理的垃圾量将会越来越多。
记者:焚烧比填埋处理的成本贵上3—5倍,贵在何处?
穆桥石:焚烧投资较大,主要贵在这几点:一是无害化的焚烧设备,如焚烧炉要求很高,制造材料要很高端,科技含量高;二是自动控制系统也非常昂贵;三是操控、跟踪设备运行的专业人员的费用也比较贵。
记者:有报道说,日本目前在大规模拆除焚烧炉,具体情况是否如此?
穆桥石:目前,日本是在大规模拆除小焚烧炉,不过在建设大的、高科技、更环保的焚烧炉,因此焚烧的垃圾总量并没有变化,是持平的;以前英国70%的垃圾是填埋的,现在英国政府已决定要减少填埋垃圾数量,增加焚烧数量。目前包括法国、英国在内的欧盟,都在建设大焚烧炉,因为大焚烧炉科技含量更高、更环保。
记者:中国目前遭遇垃圾场选址困难,国外是如何解决的?
穆桥石:垃圾场选址难问题,在日本、美国、欧洲、英国等国都遇见过,谁都不愿意在自家附近建设垃圾处理项目。但垃圾处理不了,最终会影响公众的日常生活。
政府需要找到这么一个地方,有足够大的土地面积,有一定的环境容量,与城市的距离还不能太远。日本、欧洲在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建设前要做很多调查,按照当地法规,特别注意技术是不是过关,环保是不是达标?政府要确保垃圾处理项目达到环保要求,要建立高科技、高标准项目。
政府还需要与当地民众进行沟通和说服。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干净的环境,民众一定会理解这个问题。
记者:关于垃圾焚烧方面,公众非常担心二噁英排放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穆桥石:垃圾焚烧达850℃高温时,在2秒钟内,就会把二噁英焚烧掉;再结合布袋除尘等环保措施,在烟气排放过程中,把其他大气污染物滤掉。根据欧盟标准,排放的二噁英为0.1纳克/立方米,在这样标准下,对人体是无害的。目前,全世界都是以这样的技术解决二噁英问题的。
要解决好二噁英问题,需要对运营公司的资质、经验等提出高要求,以确保达到环保标准。如果为了降低价格,用比较便宜、科技含量低的设备,让没有经验的人员来运营,就容易产生问题。
一些没有经验的企业,还添加了油、煤炭等来助燃,也容易烧出二噁英来。这就像车辆好,司机也很重要,对于垃圾焚烧项目来说,除设备外,运营、管理和维护等也很重要。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