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哥本哈根变数重重 应对低碳挑战中国胜算几何

Eedu.org.cn 作者:李静云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8
  广受关注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下简称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的最后一轮气候变化谈判于11月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落幕。尽管人们对于此次国际气候谈判寄予厚望,但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分歧,此次会议的谈判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种种迹象表明:哥本哈根会议将取得何种结果依然变数重重。但是现在重要的不是猜测,真正的问题在于无论是否达成协议,减缓气候变化都必须从行动开始。

  一、会议前景取决于各国态度

  大气中现存二氧化碳中约70%~80%是由发达国家产生的。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发达国家在排放总量中占主要部分,工业化时代起所排放的每10吨二氧化碳中,约有7吨是发达国家排放的。英国和美国的人均历史排放量约达1100吨二氧化碳,而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水平分别为66吨和23吨。

  目前,温室气体排放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中。从排放量来看,美国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1/5,印度、日本、俄罗斯联邦等国紧随其后。“77国集团加中国”的发展中国家集团主张的西方历史责任当然是正确的,但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差距,使全球减排进程缓慢。

  人们期待哥本哈根会议达成全球协议,但实现这个愿望并不容易。

  二、打响低碳经济市场争夺战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欧盟发起了地区性的单边行动,率先进行立法试点,发展低碳经济,并且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大陆的碳交易机制。德国环保技术产业有望在2020年赶超传统的汽车及机械制造业,成为德国的主导产业。日本在《新阳光计划》中提出,1993年~2020年用于能源和环境技术研发的财政预算支出达110亿美元。而美国也在投入巨资研发低碳技术,从生物燃料、太阳能设备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发电厂,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开发计划。激烈的低碳经济市场争夺战已悄然打响。

  三、中国如何应对低碳挑战

  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在很大程度上或许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发展挑战的能力。国际发展的新动向要求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在发展的主题下,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全球挑战。

  面对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矛盾,中国应当成为全球“低碳革命”的主导者之一。发展低碳经济既能为国家拓展未来发展空间,也能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创造了良好契机,这是中国崛起的难得机遇,也符合全人类的根本利益。

  一个和谐世界的构建需要中国直面自身崛起所引发的挑战,尤其需要中国在当前为未来的国际地位进行战略性的铺垫。低碳之路无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应成为促进国内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总体上利大于弊。经2007年的测算,中国万元GDP能耗每降一个百分点,全年节能3.3亿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所需的巨额成本完全可由更大体量的节能收益予以冲销。

  实际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投资比人们的想象要小得多,中国有能力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报告估计,为了防止温室气体排放量升至危险水平,到2030年前,全球每年需要支出GDP的约1.6%。从这一指标看,中国完全有财力进行长期投资。

  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属于全球范围内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中国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低碳化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国际形象、彰显大国责任,也可借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还可加速培育发展自身的低碳经济。

  四、征收碳税是最具市场效率的经济措施

  征收碳税是最具市场效率的经济措施,受到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的推崇。目前丹麦、芬兰、荷兰、挪威、意大利、瑞典以及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征收碳税。在这一问题上,中国跟上国际减排潮流也是树立国家形象的需要。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中美等资源消费大国走上低碳经济之路,世界上油气、资源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将会大幅下降,廉价的资源又反过来进一步有利于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更不用说碳交易及其相关技术形成的产业链所带来的收益了。

  同时,发展低碳经济还有利于增加就业。在向新型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进行重要投资并创造出工作机会和无限商机。例如,全球目前有超过200万人受雇于可再生能源行业,1998年~2007年期间,对新环保技术的投资从100亿美元上升到660亿美元。在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估计已经拥有超过100万从业人员,其中60%在太阳能制造和服务领域工作。

  因此,中国应果断做出重大决策,借助全球减排的国际压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世界契机,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改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本国特色产业,促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在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中的比重,实现国民经济低碳化、社会消费低碳化。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政研中心)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