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正文

遏制重金属污染:老问题新希望

Eedu.org.cn 作者:沈建华    资讯来源:文汇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19
  重金属,是比重大于5的金属,金、银、铜、铁都在内;重金属污染,指一些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重金属在环境中可迁移性差,不易降解,并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危害人体健康。常见的有毒重金属有汞、镉、铬、铅、砷、锌、锡等。

  “狼早就来了!”

  一段时间以来,大尺度的重金属污染环境事件屡屡成为关注热点,远的不说,近期发生的就有2010年7月福建紫金矿业铜矿湿法厂铜酸水渗漏造成汀江水域严重污染、2011年8月云南曲靖铬渣非法倾倒事件、2012年1月广西河池龙江流域镉污染事件等。媒体的集中报道给了公众一个印象,似乎这种事现在才开始有,其实“狼早就来了!”科学证据表明,早在史前时代,远古人类就已经在吃重金属污染的苦头了。

  现今约旦王国死海附近的Feynan河谷,从7000年前的青铜器时代、其后的铁器时代、纳巴泰时期、罗马时期一直到拜占庭时期(公元7世纪),一直是西亚地区的一个铜矿开采和冶炼中心。2005年有科学家提出报告,他们分析了在当地采集的古人类遗骸,发现青铜器时代人类股骨样本中的铜铅含量较之周围沉积物中的含量明显要高,而距今更近的拜占庭时期的骨骼标本中的铜铅含量又显著高于青铜器时代标本。另外在意大利罗马时期中上阶层人士墓葬中收集到的人类遗骸上,大量发现了铅中毒症状,据推测这和当时殷富人家普遍使用铅制酒具豪饮葡萄酒有关。

  工业革命以后,重金属污染更加普遍和严重,尤其20世纪30年代以来,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大规模公害事件频频发生,著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中,日本“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就是分别由于环境中的汞和镉进入食物造成的。

  绝大多数是人类不当活动闯的祸

  重金属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只有一部分是由于地质原因造成的,即所谓“生物地球化学异常”。人体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不间断的化学物质交换,元素在地壳表面局部地区分布异常(过高或过低),使当地居民的这种交换发生了不平衡,超出或低于人体所能适应的正常范围,造成健康问题,这就是地方病。我国是地方病较为严重的国家,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大量是“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导致的,如地方性汞中毒、砷中毒,非常稀有的铊中毒以及非金属元素引起的氟中毒。2008年底,592个国家级扶贫县中,576个是地方病重病区。

  但元素在地壳表面局部地区分布异常也不一定全是坏事,鄂西和陕南某些地方硒元素含量高,就此开发出了高硒茶叶、高硒玉米、高硒大米,成了特色农产品。

  应该说,目前世界上重金属污染危害绝大多数是人类自己闯的祸,是长期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结果,如不适当的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生产工艺等,还有废弃物处置不当,包括有色金属矿山的尾矿、选矿尾水的不适当处置,金属冶炼企业的排放,电镀厂、皮革厂的废水废渣排放等。近来一些地方屡屡发生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很多和铅酸蓄电池企业的生产工艺落后,又过于接近居民点和学校有关。即使在“生物地球化学异常”造成大规模人群健康问题的案例中,不少也是由于不适当的人类活动触发了原先“潜在的”隐患。如由于人口增多,垦殖范围扩大,有害元素被“放虎出笼”,原本跟“异常”有着有效隔离距离的人们,与之发生了“零距离接触”。

  城市化过程中的“棕地”问题

  我国各地正经历着急剧的城市化、工业化。历史上工业企业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随着城市功能重新定位,其中的高污染企业或关闭或搬走,但它们腾出的地块的土壤中有着历年污染的积累“棕地”(Brownfield),是国际环境科学界对这类地块的通称。这个概念在1978年美国纽约州尼加拉瓜瀑布城的爱河事件(Love Canal tragedy)爆发后首先使用,用来指那些存在一定程度污染,因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土地。“棕地”再开发确实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存在相当风险;可是由于这些地块位于城市中心,往往成为房地产开发商争抢的“香饽饽”。

  在筹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为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旨,也考虑到国际上对土壤环境质量的严格要求,上海对世博园区的土壤做了一些应急性处理,成为“棕地”修复的范例。

  对这个老大难一定要加强治理

  重金属污染,由于在环境中可迁移性差、不易降解,修复难度大,在世界各国都历来是环境治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我国,重金属污染又和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农田土壤污染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局面。重金属从环境进入农产品、畜牧品、水产品,成了当前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威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重金属污染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往往跨度都很大,例如河道重金属污染有时涉及上下几百公里的河段,覆盖成千上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影响大量居民;而在时间跨度上往往长达几十上百年,我曾在西南某地见过一个实例:眼下的污染是由于明清两朝开采汞矿和汞冶炼废弃矿渣造成。

  2011年4月初,我国首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提出了控制目标,明确了重点防控地区、行业和企业。各省(区、市)也已编制完成各自的规划并着手治理。措施包括对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业、含铅蓄电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进行风险排查,妥善处理解决铬渣堆存等历史遗留问题;严格落实各项防治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直至关闭。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前不久表示,今年要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把加大对相关企业的监管作为一项维护群众健康、增进群众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解决老问题看来有了新希望。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