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正文

蓝天背后的PM2.5治理之路 好空气长伴还需10年

Eedu.org.cn 作者:李伟    资讯来源:东方早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26

蓝天背后的PM2.5治理之路: 好空气长伴可能还需10年

    目前,学界对PM2.5的主要来源和成分等存在争议,上图各种因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尚无统一结论。
刘建平 制图

  上海连日蓝天白云,上海市环保局数据显示,PM2.5浓度连日低至个位数。

  环境专家表示,气象因素是这段时间空气质量偏好的主因。因此,近日的好空气这并不意味着上海PM2.5污染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PM2.5浓度是多少?不同机构的监测结果存有差异;同时,对PM2.5的主要来源和成分,学界也存在争议。

  “如果上海空气要达到市民直观看过去好的程度,则能见度要达到10公里以上,类似墨尔本的水平,至少要10年时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透露。

  不同机构对PM2.5浓度的监测结果存在差异

  对PM2.5浓度的判断,决定了后期治理的投入。

  上月27日起,上海市环保局开始试行发布市内10个监控点的PM2.5浓度数据。

  来自上海市环保局的试点监测显示,昨天,上海市区内监测点周围,杨浦平凉路的PM2.5日均浓度最高(平均14.1微克/立方米),浦东张江祖冲之路的浓度最低(平均8.2微克/立方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城市中PM2.5的年均浓度限值为10微克/立方米,日均浓度限值为25微克/立方米。显然,至少在昨天当天,上海的PM2.5浓度完全符合且超出世卫组织的标准。

  “并不能仅凭几天的数据,就对PM2.5的浓度做出判断。”复旦大学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庄国顺教授告诉早报记者,“研究空气中的PM2.5浓度,需要长期监测和统计。”从2003年开始,庄国顺就在上海两个典型监测点,自发监测和统计空气的PM2.5浓度。通过四年的监测,庄国顺和他的团队发表了题为《上海细颗粒物PM2.5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离子化学、季节变化和来源》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曾被国际知名环境类权威学术期刊《大气环境》评选为引用率最高的科技论文之一。

  论文称,上海的细颗粒物PM2.5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日平均浓度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标准。“实际上,从我个人角度讲,中国PM2.5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毕业于美国罗德岛大学的庄国顺向早报记者透露,他每天早晨起床,都会用清水洗鼻孔口腔。“上班也要拣小道走。下班后在办公室坐到晚上7点才回家,都是为了避开PM2.5。”庄国顺称。

  北京的情况可能更糟糕。年初,某机构在网上自行发布PM2.5监测数据后,民间兴起了监测空气质量的热潮。而最具争议的情况是,民间的监测数据与官方结果存在一些差距。实际上,类似的差异在上海也出现了。5月,有机构在互联网上公布了自行监测的PM2.5数据,细心的网友发现,其数据与上海市环保局提供的监测结果有出入。“并不能说这些数据谁对谁错,关键还要看监测的时间、地点和手段。”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科技处处长王文华解释称。

  根据上海市环保局的解释,部分机构监测PM2.5采用的是β射线法,而上海方面则使用了传统的微量振荡天平法。“这两种方法均被中国和美国环保部门认可,但上海方式更适合上海高湿的气候。”环保局解释称。早报记者了解的情况是,监测方式的不同可能对结果带来一些浮动。

  “基于各种原因,不同机构和学者对PM2.5的监测会产生不同的数据,这对公众认知PM2.5带来一些影响。”庄国顺称,“但至少大家都认同的是,中国需要尽快治理PM2.5问题。”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