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正文

我国投2600亿处理垃圾 垃圾终将产业化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新闻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0

  数据显示,上海市2012年日均生活垃圾处理量近1.8万吨,即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0.75公斤/人/日。这些生活垃圾绝大多数采用填埋方式处理,从源头产生到末端处置需要经过收集、中转、长途运输和处置四个环节。目前,上海市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量需要占用19200立方米的空间 (约占地5亩,平均高6米)填埋。

  垃圾焚烧是处理垃圾的传统方法。一般焚烧后垃圾体积比原来可缩小50%-80%,分类收集的可燃性垃圾经焚烧处理后甚至可缩小90%。近年来,不少焚烧厂将焚烧处理与高温(1650℃-1800℃)热分解、融熔处理相结合,以进一步减小体积。其优点是垃圾焚烧后的剩余残留物小,便于填满,节省用地,消灭了各种病原体,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并回收热能。目前,上海的垃圾焚烧炉已经具备世界先进水平,都配有良好的烟尘净化装置,在清除生活垃圾的同时也防止了对大气的污染。

  垃圾分类概念尚需推广

  谢京辉指出:有人认为,居民小区门口回收废品的“游击队”不是已经实现“垃圾分类”了吗?其实,那是垃圾分拣——只是把还有剩余价值的“物资”回收了。“真正的垃圾分类措施在新加坡、汉城、香港、台北等亚洲其它国际化城市已经实施20多年了。 2010年世博会的台北馆,大陆参观者最感到先进的就是其垃圾分类措施。 2012年的上海,平均每天要产生1.8万吨生活垃圾。 ”谢京辉说。

  他坦言,在推广过程中,垃圾分类缺少响亮的口号,而上海社科院的做法则是率先在小学生当中推行分类理念。

  上海社会科学院日前会同城市生活垃圾专业处置公益型单位——上海环境物流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市高安路第一小学,联合编撰、推出了通俗易懂的科普教材《垃圾分类ABC》,以问答、插图和案例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介绍垃圾资源化、产业化等概念以及破解垃圾围城的相关路径。

  《垃圾分类ABC》主编之一、高安路第一小学副校长宋霞峰告诉记者,在去位于徐浦基地的固废处理厂参观后,一位学生在文章中写:“本来以为垃圾处理很脏,没想到工厂里那么干净,也不知道原来垃圾在回收后都要进行压缩。 ”

  另一位主编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王泠一博士则给小学生们讲述了上海郊区的茭白叶子变废为宝的实例:“一棵长2米左右的茭白,其食用部分仅15-20厘米,但茭白去掉可食用部分后,众多的茭白叶子就成了一无用处的废物。一亩田茭白可产20000-90000株不等的茭白叶子,这么多茭白叶子的处理问题成了农民最头痛的事。 ”

  但从本世纪初开始,上海郊区展开了对农产品废弃物的开发型治理。如青浦区练塘镇,根据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难和茭白叶子废弃处置难的两大难题,设计实施了“茭白叶子编结”脱贫致富项目,即将茭白叶子脱水后开发成为特色手工艺品并出口海外市场。该项目自2004年实施至今,练塘镇以妇女为主体的茭白叶子编结人员已达6000余人,年产值4000多万元,最好的编结户年收入近4万元。这个项目解决了茭白叶子废弃处置的难题,既保护了生活环境,又促进了农村妇女居家就业直接增加收入。

  他坦言,在推广过程中,垃圾分类缺少响亮的口号,而上海社科院的做法则是率先在小学生当中推行分类理念。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举措,对于缓解末端处理设施压力、实现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海外链接

  人多地少的国家征收垃圾处理费

  目前,人多地少的新加坡每天产生的垃圾量近17000吨,56%被回收再利用,41%被焚烧;其余3%既不可回收又不能焚烧,最终被填埋。新加坡共有4座垃圾焚化厂在运营,每天焚化近7000吨垃圾,焚化产生1600多吨灰烬。灰烬和既不可回收又不能焚烧的垃圾,被运往一个叫“圣马高”的垃圾填埋专用人工小岛。

  新加坡政府强调:垃圾焚烧是垃圾分类的一个下游环节,不分类就无法焚烧。共有约400家生活垃圾收集商,他们都持有政府发放的许可证,企业可自由选择垃圾收集商。每天,垃圾收集商都会到商店和居民楼将垃圾收走,运输到建在郊区、工业区的工厂进行分类,回收可循环利用的部分。不能回收的垃圾,就运送到垃圾焚烧厂焚化,一吨需付77新币的垃圾处理费。

  值得注意的是,处理费并不由政府补贴,而是由企业、商户和居民缴纳。而政府对居民按照住宅的性质(公屋或私有住宅)及其面积征收不同标准的垃圾处理费,对商店按照每日垃圾产生量确定收费标准。垃圾处理费由电网公司代为收缴,之后再转交给垃圾收集商;不交费则不供电。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