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东 >> 正文

广州垃圾按袋计量9月试点 少用一袋奖五毛

Eedu.org.cn 作者:黄少宏 朱子煜    资讯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9

  “南方报业集团长期以来对广州经济社会文化建设,都给予鼎力支持。”昨天上午,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南方都市报主办的“垃圾按袋计量收费”试点启动仪式上,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华表达了如是感受,他还现场回应市民疑问,指出垃圾袋上不会出现居民门牌号和姓名,少用垃圾袋将有奖励。

  陈建华市长为大家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丁玎 阮伟侠 摄

  现场讲解

  99%的生活垃圾可以循环利用

  一起来,更精彩!在昨日的仪式现场,陈建华对在场的媒体记者说,“我是负责做好垃圾处理的市长,媒体是负责报好垃圾处理的媒体和记者”,“要凸显社会责任,就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做起”。陈建华还特别谈到活动的主办单位,“南方报业集团,长期以来对广州经济社会文化建设都给予了鼎力支持,是一个植根于广州的大型媒体集团”。

  “垃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陈建华还现场为大家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在生活垃圾里面,99%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只有1%是需要单独放的有害垃圾,需要作特殊的无害化处理,通过分类,就能把99%的资源利用起来。

  “大概有40%左右是可以直接回收的”,陈建华说,其次是厨余垃圾,经过堆肥、富氧、厌氧等生化处理,可以做肥料、发电,或者做沼气、工业原料;第三块就是焚烧处理,现在技术路线和管理上都是没有问题的、过关的,关键就是要人人动手,大家参与,共同把垃圾作为资源回收利用形成共识。据介绍,在试点阶段,政府将给试点社区居民配发特定数量的垃圾袋,如果使用数量少于配方数量,可以凭袋领取奖励。“少用一袋,政府奖励0.5元”。

  澄清疑问

  垃圾按袋收费不是为了创收

  “垃圾按袋收费,你们市政府是不是以环保为名来创收呢?收到的钱到了哪里去,如何保证在阳光下运行呢?”在昨日的活动中,有网友如是提问。

  “随袋征收的费用,全部用于垃圾分类处理”,陈建华对上述疑问表示否认,这些费用将用于奖励而不是为了政府创收,“这一点我们可以成立公众监督委员会,在全市人民的监督下阳光运行。”

  陈建华说,政府在垃圾处理方面每年的净投入,去年是22个亿左右,今年的投入也不会低于这个水平,而且还要增加。他指出,广州今年还要增加在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上的投入,而且终端处理上,现在主要是依靠填埋,今后还要增加对垃圾焚烧、生化处理设施的建设,“政府不仅仅没有从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垃圾费随袋征收方面有任何创收,还会加大更多的投入。”

  “现在世界上各城市对于垃圾费的征收有两条路线”,陈建华表示,一条就是定额收费,任你投放,广州目前就是这种办法,“它的直接效果就是我只要交了垃圾处理费,我投放了多少垃圾,你都必须帮我去处理;还有一种是谁多投放垃圾,谁多交钱,而且鼓励和奖励垃圾减量做得好的,垃圾投放少的家庭和个人。这应该说是目前世界上大家公认比较成功的做法”,这也是广州即将试行的办法。

  保护隐私

  垃圾袋上不会出现居民的姓名和门牌号

  广州即将实施的垃圾处理新政策中,还包括垃圾袋实名制一项。该项政策也引起不少市民的担忧。昨日即有网友向陈建华提出疑问,“垃圾袋上的编号跟门牌对应,政府部门掌握了对应关系以此避免泄露隐私,市长觉得能不能保护隐私,有关部门泄露隐私如何去监管?”

  对此,陈建华表示,“我想这里有一个观念的转变问题,还有一个管理的问题。如果在垃圾袋上印上你的门牌号、印上你的名字,我觉得这样大家恐怕都很难接受。如果说完全不要,恐怕在刚刚开始时管理也有难度”。他提出,开始的时候将通过折衷的办法,通过条形码、编号的管理,只有收垃圾的人知道大致是哪一户投放的,他可以上门去跟他说如何把分类分好。

  陈建华还表示,如果垃圾分类经过大家的努力,99%以上的居民都已经自觉做到了垃圾分类,那么就没有必要编号和条形码了,“因为自觉最重要”。

  花絮

  接受小记者采访

  市长坦承垃圾分类“有压力”

  在昨日的活动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环节,那就是南都的小记者现场采访陈建华。

  “好多人说要是全市都做到垃圾分类好难,你觉得难不难,你有压力吗?”一名小记者如是问。

  “那我问你有没有压力?”陈建华问。

  “我也有压力。”

  “那我和你一样,我也有压力。”陈建华说,“但是你以后读书读到了初中、高中你就知道了,压力实际上也是一种动力。我们一起努力,我们一起努力把压力变成动力好不好?”

  政府计划

  垃圾按袋计量或于9月份开始试点

  在昨日的“垃圾按袋计量”启动仪式后,广州市城管委还和市民进行了现场互动。

  互动中,提到最多的仍然是收费问题。现场访谈中,著名主持人陈扬提出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我昨天发了8条微博,结果跟帖的绝大多数是在骂,骂主要集中在收费和公民素质不好。”

  针对网友的疑问,广州市城管委分类处处长余尚风解释说,广州的“按袋计量”并没有照搬台北。“台北的‘按袋计量’是分成大小不等的垃圾袋,最小的3公升,最大的120公升。价格也不等,大的要100多台币。”在随后的环节,他表示,广州按照新模式能不能做好,一定要因地制宜,“通过试点掌握方法,针对推进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然后再全市推广。”

  “你原来交15元,后来交还是15元,该交管理费的还是交管理费。”面对目前“不是反对垃圾分类,而是反对收费”的现状,余尚风一再强调,广州市垃圾费分为卫生清洁费和垃圾处理费,合共15元,现阶段不会重复收费。

  知名网友樱桃白在现场对按袋征收“挑刺”,“民众不用重复缴纳15元垃圾费了,但是却隐形增加了物业的成本”,对此,余尚风回应:“试点阶段是政府花钱,先做奖励,不会动物业管理费。试点阶段经济杠杆成立后,下一步才会广泛征求民意进行收费体制改革。”

  据介绍,在试点阶段,政府将给试点社区居民配发特定数量的垃圾袋,如果使用数量少于配方数量,可以凭袋领取奖励。“少用一袋,政府奖励0.5元”,余尚风表示。

  另外,余尚风还透露,“垃圾按袋计量”模式并不立即实行,按照计划,“7月份是摸底,8月份是宣传教育,到了9、10月份才开始试点。

  南方日报记者 黄少宏

  实习生 朱子煜

  台北经验

  垃圾费随袋征收10年 垃圾减量超50%

  广州将学习台北,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那么,这一项政策在台北是如何出台的,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呢?

  昨日,知名网友“巴索风云”邀请了来自台北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理事赖伟杰先生,为我们全面介绍了台北的经验与教训。

  垃圾分类做不好环卫工人可拒收

  据介绍,台湾地区通过建立试点地区,自2007年实行一般废弃物循环推动计划后,2010年随袋征收拓展至其他县市,此时距2000年台北市实行垃圾随袋征收已经过去了10年。在这十年间,台湾通过施行垃圾不落地,推动垃圾收费制度,同时以收费方式作为政策引导工具,逐步形成了今日广州所借鉴学习的“台北模式”。

  针对市民担心的出现偷扔垃圾的问题,赖伟杰表示,这种情形在台北也出现过,不过并非想象中那么严重。而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形,台北市在当时加强了对试点社区卫生死角的整理,同时加强绿化美化社区环境,防止破窗效应的出现,并辅之以罚款的手段。

  谈到台湾与环卫工人配合“随袋征收”的经验,赖伟杰还提到,当居民的垃圾分类做得不好时,环卫工人可以拒收,“要让第一线环卫工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赖伟杰特别提醒说,垃圾费随袋征收的实施是必须给民众足够的时间熟悉。台北1998年和2000年都在试点地区推行“宣导期——劝导期——执行期”的分阶段计划,通过与居民互动,从而摸清底细,发现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再做针对性地调整。对此,广州市城管委分类处处长余尚风表示,广州垃圾分类同样会在试点阶段进行摸索,“不会出现‘一刀切’的情况。”

  而垃圾费随袋征收的制度并非“横空出世”,其在台北的实施也有一定的基础。赖伟杰介绍说,台北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向市民宣传分类知识,并强制要求企业回收可回收物。

  企业扮演重要角色

  同时,在20世纪90年代台湾建构资源回收制度时,企业在政府推行的“社区民众——回收再生厂——地方政府——回收基金”的四合一制度计划中充当了关键的一环,在生产环节为补贴垃圾回收处理缴纳了一定的费用。赖伟杰坦言:“单纯靠政府和民众配合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政府很累,民众也很累,因此企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多一些社会责任。”

  垃圾不落地政策也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实施,这也为垃圾费随袋征收提供了基础。

  对于垃圾分类这项关乎每个人生活的宏大命题,台湾政府对试点地区的执行成效进行了追踪,并制定了评估计划成功与否的具体指标,通过及时从试点地区发现问题,调整政策,发挥集体智慧,增强了民众对推行“垃圾不落地”“垃圾随带征收”的信心。

  辅以对民众从何种渠道得知垃圾分类处理信息、是否赞成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的民意调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成的官民互动长效机制,促使民众深入参与垃圾分类,切实从垃圾分类中取得成就感。

  据了解,台北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10年后,垃圾量由原来的每日3800多吨降至了1800多吨,减量幅度超过50%。

  南方日报记者 黄少宏 实习生 朱子煜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