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先上车,后补票” 环评不该是纸上游戏
类似的做法我们屡见不鲜。不少开发建设项目,尽管没像环境保护部限批的几家企业那样未经审批就公然截流,但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起政策擦边球。有些项目,自恃是当地的重点项目,有地方领导的支持和保护,常常在环保部门的环评报告未审批前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先上车,后补票”的做法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建设者环境意识低下,认为环保审批可有可无,不把环保放在眼里;二是建设者法律意识低下,法律、法规在他们眼里就是一张纸,要想在上面写啥就写啥。
环评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布局,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方案,避免项目上马后给周围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环评法颁布实施6年来的实践表明,环评法是一部实现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法律,全面贯彻实施环评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显然,“先上车,后补票”不仅有违环评法的宗旨,也难以达到环评的目的。
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行环评法绝不是玩一场可有可无的游戏,违法建设项目不能也不该先上车都能补到票,否则谁还会把环评法放在眼里呢?以牺牲环境求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我们没有权力剥夺我们子孙后代有权享用的环境资源,我们也没有权力让我们子孙后代为我们在环境问题的失误而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因此,各级环保部门必须认真把好环评关,提高建设项目的环保门槛,坚决把重污染项目和高耗能产业拒之门外。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需对水电开发规划进行环评 环评要求绝不是儿戏 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环评顺利通过审批 青海湖景区旅游项目先过环评关 影响环境一律拆除 上海坚持环评门槛严惩“偷排” 重庆创新完善环评管理机制 浙江:未经环评的水电资源项目不能通过"审批关" 云南开辟环评绿色通道 江苏在太湖试推排污权交易 环评工作要提高效率严格把关 扩内需 促增长:环境建设提速 环评把关从严 环评前置审批:一声叹息?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