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思墨西哥湾污染之源 议地球环境超载

Eedu.org.cn 作者:张小青 曹家新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4

  墨西哥湾漏油堵漏月余仍难有突破,这一直是媒体追踪报道的焦点,并引发人们对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深刻反思,形成近期环境新闻的一个特点。这一事件的发生及应急处理过程,称得上环境保护历史上的一部活教材。在国内,如何在加快发展过程中避免资源环境“超载”也成为本周报道的一个焦点。与此同时,有关“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环境报道纷呈,或展现各地活动的特色,或深入探讨环保理念。

  聚焦墨西哥湾漏油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从4月20日至今,一直是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热点。本周仍有不少媒体追踪报道。

  5月29日,光明日报说,美国总统奥巴马5月27日宣布6个月内禁止启动在美国沿海水域的深海石油钻井新项目,同时下令暂停墨西哥湾33个钻井平台的作业等一系列相关新措施,以回应墨西哥湾灾难性的漏油事件。新措施标志着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奥巴马政府改变了原来的沿海石油开采政策。

  5月30日,新华社发文指出,这次事件让人们看到,如果没有成熟技术的保障,缺乏风险忧患意识,对利益盲目追求,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可能是无法挽回的,甚至是致命的。墨西哥湾漏油噩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人们对此的反思也应是全方位的。

  5月31日人民日报以“‘灭顶’未获成功,漏油灾情加剧”为题报道说,美国总统表示将继续寻求“一切负责任的途径”封堵墨西哥湾漏油……

  6月1日,中新网说,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科学人员和政府官员表示,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可能在海底深处造成我们看不到的灾难,危害到抹香鲸和微小的浮游生物。

  6月2日,新京报推出的“油井泄漏酿美史上最严重环境灾难”报道说,漏油危机给美国政府提供了反思的机会,无论是在监管层面上,还是在新能源政策层面上。

  CCTV、人民网、法制日报、中国日报网、广州日报、中经网、中证网、中广网、搜狐网、扬子晚报、网易网、大众网、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国内媒体,英国的每日电讯报等国外媒体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都进行了追踪报道。

  严防资源环境“超载”

  如何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防止资源环境“超载”?本周媒体从不同角度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报道。

  中国化工报5月31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推出了主题为“化工园区‘安全容量’引起关注”的报道。据报道,我国化工园区和带有独立化工板块的工业园区现已超过1200个,成为世界之最,确保生产与环境安全已成为当前化工园区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报道引用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调研员陈恺民的话说,化工园区存在安全隐患,在产业化集聚以后,隐患较为集中,发生连锁危害的几率增大。因此,要格外重视园区化后化工行业的安全发展,在制定石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统筹考虑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的问题。

  “重化工密布:‘黄三角’遭生态大考”这篇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的报道指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的黄三角,受央企、地炼、地方等多方力量的推动,一场千万吨级炼油竞赛仅仅揭开了序幕。有观察人士认为,这些港口城市都在争着上马重化工项目,且治理分散,势必会带来基础生态治理设施的重复建设。山东省应打破行政区划利益格局,协调地方发展、企业利益和生态保护的关系,防止区域内产业同构,并在环渤海区域内率先走出统筹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新路。

  姑苏晚报认为,江苏省苏州市转型升级要转得快、准、好。苏州由于产业和人口密集,环境容量较小,原有的发展模式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要解决好发展空间、资源瓶颈、环境容量的问题,必须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

  深圳特区报说,转型应避免资源环境“超载”。深圳30年高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人口迅速增长,加剧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目前,多个资源环境载体的实际承载力已处于警戒水平甚至接近极限。有识之士认为,深圳转型发展,必须打破传统发展方式的束缚,尊重资源环境的约束,以承载力定发展、促发展、谋发展,力求以更小的投入、更低的消耗,创造更高的增值,率先走上新的发展层级。

  内蒙古日报近日报道,内蒙古牙克石市对没有环境容量地区的项目、对没有完成总量减排任务的项目、对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新建项目限批。

  关注IT行业重金属污染

  珠三角遭受IT行业重金属污染,媒体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深入探讨应对策略。

  5月3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说,2010年4月26日,马军所创立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自然之友等34家民间环保组织一起发布的《2010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显示,珠三角地区长久以来受重金属污染的状况没有得到缓解,IT行业的重金属污染出乎意料地给这一地区带来了严重后果。这篇报道的小标题是,“被忽视的IT行业重金属污染”、“重度污染的珠三角”、“治污染须用重典”。

  6月1日,法制日报由中青报的这篇报道引发了题为“对抗环境污染可引入公民博弈方”评论文章。

  当天,中经网也由中青报的这篇报道引发了题为“警惕光环笼罩下的‘高技术污染’”评论。文章说,高新技术产业同样也存在污染问题,甚至一些高科技企业使用和排放大量有毒物质,严重污染地下水并影响居民生命健康,其危害与传统工业污染并无两样。

  6月2日,北京商报的“重金属污染是IT行业癌症”评论说,重金属污染事件把供应链上产生的阴影暴露于天下……可悲的是,当环保机构4月份揭出这些“黑幕”,并发函向IBM、苹果等IT巨头请求确认。可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了,大部分企业未做出任何回应。

  6月3日,瞭望东方周刊推出了题为“知名IT产品制造的源头罪恶”报道,并配发了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其中一张三栏的图片的说明是,电子垃圾重围中的儿童。据报道,环保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IT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到最后的报废,实际上都多少涉及重金属的污染……长期以来,IT企业一直回避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环境管理体系。报道说,正是在与知名IT品牌沟通的过程中,马军愈加认识到推动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并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的重要性。

  预热“六·五”世界环境日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各地已经为此相继启动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媒体积极报道。

  石家庄启动了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燕赵都市报说,石家庄为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启动了“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环保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建设低碳、生态、智慧省会城市。

  “‘六·五’世界环境日天津市和平区努力建设宜居城区”报道由天津日报推出,人民网转载。报道强调说,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国家实施低碳减排、推行绿色生活的决心和行动。

  内蒙古日报以“低碳社区绿色家园”为题,报道了呼和浩特市两个社区的居委会采取多项宣传和激励措施,致力于打造健康环保低碳的社区生活氛围。

  “‘软硬兼施’共同保护环境”,法制日报的这篇报道回顾了世界环境日的历史。据报道,类似“世界环境日”的提倡仅仅是一种道德手段,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在国际环境法领域,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软法”却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

  各地活动异彩纷呈,各地电视台、新华网的各地频道、文汇报、新民网、东方网、新浪网、网易、腾讯、搜狐等媒体竞相报道。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网站最近报道,从好莱坞巨星到小学学童,世界各大洲数百万人将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为我们的地球采取环境行动。(作者:张小青 曹家新)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