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国土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均衡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在发布会上指出,目前国土空间开发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如耕地减少过多过快、资源开发强度过大、环境问题凸显、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因此,必须统筹谋划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格局,形成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
按照规划,优化开发区域指的是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从而应该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例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重点开发区域是有一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的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
限制开发区域分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说,要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须三管齐下:一是扩大分子,尽可能在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产业。二是减少分母,促进人口逐步地、自愿地、有序地转移到收入高、就业高、就业多的城市化地区。三是增加转移,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增加对这些地区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等的财政转移支付。
限制开发是指限制在一定区域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城镇化、工业化的活动。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李守信表示,限制开发区里明确的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这一类区域是全国生态系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为全国提供生态安全的保障。它的主体功能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当中就是要提供生态产品,提供生态安全的保障。这些区域一般来讲,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或者是生态功能非常重要,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也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的条件。
李守信还表示,实际上在一些生态功能区内也允许适度地开发能源、矿产资源的活动,但是必须进行生态环境的评估。对于资源承载能力弱的矿区,要在区域外进行矿产资源的加工利用。
杨伟民介绍,此次主体功能区规划当中还确定了“9+1”的政策体系。“9”是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农业政策、人口政策、民族政策、环境政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1”是绩效评价考核。
“9+1”的政策体系重点是放在提出政策未来改革的方向,但是需要在下一步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变成可操作的政策措施。目前,已经有一些政策,比如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的财政政策,从前年就已经开始实施了。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国土新规划催生三大政策变革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