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中国将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留下永久印迹

Eedu.org.cn 作者:刘奕湛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9

    2005年1月18日,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从陆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冰穹A。今年1月12日,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再次登上冰穹A,为建站做了一系列准备。根据规划,昆仑站的一期工程是建成可供15至20人夏季科考的度夏站,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包括生活区和科研区。3至5年后,再逐步升级扩建为满足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

    十几天来,内陆队队员们奋战在出发集结地,卸货装货,经常是干到凌晨才能返回中山站休息。连日来的户外作业,使每个队员除了戴眼镜的部位保留原有肤色外,其他暴露部位都变得黝黑且出现不同程度的晒伤。

    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队长李院生说:“内陆队的全体28名队员都通过了体检、心理测试、高原适应性训练等一系列严格考核,他们将克服高寒、低氧等困难,完成建站、科考等任务。”

    在冰穹A已经启用的自动气象站发回的观测数据显示,那里的最低气温达零下82摄氏度,即使在夏季,气温也会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因此建筑材料必须能耐受这种低温考验。为了满足南极内陆地区极端低温的气候条件,昆仑站将采用特殊的钢结构。

    李院生说:“昆仑站主体结构采用不锈钢材料,并特别研制出超耐低温的国旗红、国旗黄两色彩涂板,作为外部保温层。电缆电线、电器开关和灯具、洁具等主要材料及零部件也都经过了零下90摄氏度的耐低温试验,确保各项性能在异常温度下仍能正常使用。”

    昆仑站的主体建筑内部由11个工程舱拼接而成。室内设计与家具多采用暖色调,从而减少环境对科考队员造成的心理影响。项目经理陈兆融介绍说,昆仑站内共设有10间宿舍,这种宿舍有些类似于火车的小包厢,有上下铺,但床更宽、更长,屋里有专门的空间放置行李,还有一张可折叠的工作台。由于处在高原缺氧环境下,在每个床头都有一个供氧终端,科考队员通过它可以补充氧气,缓解缺氧造成的不适。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