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哥本哈根的路上,我们要做什么
【对话】
冰川表面灰尘
加速冰面融化
对话《南方周末》科学记者黄永明
今年夏天,受绿色和平组织邀请,《南方周末》记者黄永明随“极地曙光号”科考船赴北极考察。他目睹了正在加速融化的冰川。
昨天下午,商报记者就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独家对话了黄永明。
记者:你们主要的考察任务是什么?
黄永明:主要是考察冰面和冰川内部结构,冰川和海冰对日光、气温、海水等的响应,影响冰川融化的因素等。
记者:在去北极之前,对冰川有什么样的概念?去过之后发现有什么不同?
黄永明:在我们的想象中,冰川应该是洁白的,一尘不染的,但到了之后,才发现,冰川和海冰的外缘很脏,有很多灰。
这种灰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冰川附近的格陵兰岛上的泥土,被风吹起飘落到冰川上;一种是陨石滑落过程中产生的;还有就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灰烬。
记者:对于冰川上的灰烬飘落记录,科学家有什么结论吗?
黄永明:科学家研究发现,从1788年到2002年间黑炭浓度的精确情况,时间分辨率小于1年。而在1850到1951年的一个世纪里,黑炭浓度急剧上升,达到峰值;之后的50年里,浓度又开始下降,但仍高于1850年之前的水平。在我看来,1951年之前,化石燃料的灰烬曾在60年的时间里在冰面上加速聚集,使得冰面吸收越来越多的阳光,然后融化得更快。
记者:在北极,冰川上的断裂带是不是在加大?
黄永明:冰川上的断裂带变化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只能通过卫星图片对比才能发现。虽然每年海冰都在经历着断裂——冻结——断裂的过程,每年9月断裂程度最大,到3月断裂停止了,冰冻又达到一个极值,但从总体上来说,海冰之间的连接距离是在逐步缩小的。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