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与环境相协调 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5
  编者按

  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和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共同主办,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和法国威立雅环境研究所承办的“贸易、城市化与环境”国际研讨会10月28~3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研讨会通过专题报告、圆桌论坛、小组讨论等形式,对“贸易与环境”、“城市化与环境”及“亚欧之间贸易及城市化合作”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国内外众多专家在各环节做了主题演讲或发言。本报今日特摘录他们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城市应该如何发展?

  借鉴先进经验调整发展模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

  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划定了几条比较刚性的线,涉及生态保护用地和基本农田;要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发展模式,绝对防止美国式郊区化的出现;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中国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水平不断提升。这样就从宏观上把城市化对农村人口的拉动力均衡掉了,同时使农村能够生产足够的农产品和粮食;推行两个跨越式的建筑节能目标和模式。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如果推行绿色建筑,强制性地推出一些建筑节能标准,那么能耗就能维持在7.5亿吨标准煤;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和分配式能源计划;大幅度增加对城市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健全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3年来共投资800多亿元人民币解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编制和落实区域规划和城镇群的发展规划,实现资源共享,生态环境共保,二氧化碳共同减排和共同治理污染。

  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来看,与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一样,我们不仅要保持经济的繁荣和充分就业,同时要注意到发展的低碳化,人们生活习惯的形成,绿色技术的实施等,更要关注未来的发展,强调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所以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充分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与教训,调整城市发展模式,改变城市规划体系,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从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低碳生态城市这些看得见、抓得住、干得起来、能够出成果的方面着手,探索一个与欧美国家完全不同的生态模式。

  立足本国国情建立特色体系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董锁成

  众所周知,中国的人均资源非常有限。如果我们想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生态环境,尤其现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污染十分严重。所以,中央政府制定了各种政策,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转变到实现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制定地区工业政策的时候,必须把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因素考虑进去,要提高能效,节能减排。

  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实施这一法律,这对于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这也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中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会有重要进展。中国对于发展低碳经济也十分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号召尽量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排放。今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的讲话中,也特别谈到了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体系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行的,但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不能仿效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循环经济体系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清洁生产;二是产业循环,建立生态工业第三产业;三是通过市场网络实现整个区域的循环。这是一个循环的社会,我们必须节省能源、节省资源。

  与环境相协调提升发展水平

  ◆四川大学副校长 陈爱民

  城市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城市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利用提出了严峻挑战。据估算,到2030年全球的城市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将达到60%。如果人类仍然不改变目前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活方式,届时地球的生态环境将很难承受城市的扩张。城市化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要求世界各国在全球性的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改进城市的管理模式,促使城市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发生改变。事实上,世界各地都在努力寻找低排放、高效能的新能源。另一方面,环境对于城市化进程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全球化的世界里,一个城市在环境方面的表现可能成为这个城市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环境的改善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公益性价值,也就是说,适宜的环境因素可以吸引更多的居民,从而加快人口在城市中的聚集。优质的环境也有利于更多的投资,从而增加城市的经济增长潜力。

  中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正在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这必将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的平均增长率是2.98%,大大高于世界0.84%的平均增长率。然而,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所以,我们面临着城市化是否可持续这样一个问题。同时,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从某个角度来说,也引发了大城市对小城市,城市对农村,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剥夺,造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严重不均衡。所以,如何选择一条与我国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如何使人们能够公平地享有人类发展水平的提升,是我国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建立合作机制协调区域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际部主任 黄鹭新

  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只有坚持环境合作与发展合作的有机结合,使环境领域的合作渗透和融合到其他各领域的合作之中,才能保证环境领域合作的有效性。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目前要推动建设多维度、多层次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以及协调机制,形成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各行业和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公众在内的各种双边、多边的对话机制和合作网络机制,推动相关政策的实施,包括城市政策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以前在其他各领域有过很多尝试,但是在环境领域与发展领域相结合的领域里面,综合性地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平台还需要做很多努力。以前我们的合作更多的是在各级政府之间,我认为在这个基础之上,应增进、加强和扩大这种合作,首先它的规模和尺度、纬度、层次都要有一个扩展。

  大家都知道,城市是人类的聚集地,是人类工业文明的孕育发生、发展和传播地。城市也必将是人类生态文明的孕育、发生、发展和传播地。要实现人类的生态现代化,走向生态文明,城市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城市层面的合作是环境领域合作的前沿和关键。城市在环境领域合作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很多的措施,如开展城市间、城市与国际组织间的双边和多边交流,举办各种与环境问题有关的论坛和研讨会,以及设立开展具体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合作项目,鼓励在城市里面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到相关的研究和相互合作中去,促进城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发展,如节水、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等。还可以建立多层次的城市间环境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机制,加强定期交流,协调区域发展,改善区域环境。

  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理性认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顾朝林

  经济发展了以后是不是一定要城市化?是不是一定要通过城市化来带动经济?这是值得我们仔细思考的。我国从秦汉一直到现在,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都是农业大国。我们现在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大家都开始利用工业化来推动城市化。而西方国家已经开始走上了后工业化的进程,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我们是不是要回顾一下中国的历史,或者是近30年来走过的道路,思考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走这样一条路。因为我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是无法逾越的,特别是在中国现在的城市化率是46%,未来15年~20年间还将增加30%的城市化水平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在快速的城市化背景下,有限的水、土地和资源能源问题怎样去解决?是不是只能走工业化带动型的城市化道路?假如走这样的道路,我们实际上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所以应该把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拿出来重新讨论。

  对于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应该形成更加理性和有高度的认识,不能采取随便谈谈或制定政策的时候随便出台一个政策来试试的模式。我们对待城市化问题应该有一个比较深入的、深层次的研究,这样才可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提高资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繁荣提高资源效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

  城市发展的目标是什么?一是城市要有活力,也就是要经济繁荣。经济繁荣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二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城市的发展应该怎么做?一是要有超前的视野去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不是用落后的观点、昨天的观点去规划,而是要用系统工程的办法来建设。中国在明朝用泥土造建筑材料,通过河流运建筑材料,他们用了最省钱的办法建设了新的城市,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路。二是开发城市矿山。要发展循环经济,核心是物尽其用,提高资源的效用和效率。三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减排。四是要形成低碳的消费模式。要用最少的资源、食品、能源支撑城市的运转。五是从生态规划入手,建设低碳城市。低碳是一个相对的过程,要用市场的办法发展循环经济,要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减少排放。六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主要是创造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关注的内容是法律法规、标准规则。

  可持续发展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不是让大家都回到农耕社会去,而是要让人们生活得好一点,资源消耗少一点,多做一举多得的事情,少做重复拆建的事情,多做系统优化的事情,少做麻烦的事情,多做全程管理的事情,少做末端治理的事情。

  遵循稀缺性与密度性原则

  ◆Veolia 环境集团CEO Jorge Mora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着深刻、长远变化的世界,这个世界面临一些新的约束,人类会受到新规制的管理。

  首先,是稀缺性的规制和原则。这适用于所有的基础资源,如水、能源、耕地等。特别是随着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加,农业的需求以及污染的影响,给很多地区带来了水资源的压力。很多大城市中饮用水管道的渗漏损失率已经超过50%,这些城市的居民就会受到水资源减少的影响。

  稀缺性原则也适用于其他资源,如金属、玻璃、纸、塑料等,甚至是可耕地中的有机物质。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如果还像过去那样使用资源,将是难以为继的。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对很大一部分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除此之外,还要保护土地免受污染,这样就可以把土地用于其他关键的用途,如生产粮食、植树造林或者进行城市化发展等。

  其次,是密度性的规制和原则。城镇化所带来的是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需求。就全球而言,城镇化的比例在2025年将高达70%。如此大的城市人口密度带来了更高的效率,会是财富和发展的源泉,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威胁和新的需求,影响到饮用水的分配,污水的处理,还有能源安全等。

  中国的城市化正在迅速发展之中,在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西方工业时代所采取的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了质疑。相信在重要的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可以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采用最新技术激发城市活力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Terry McGee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城市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引擎。然而,很多人一谈到城市的发展就是要扩张城市,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

  渐进地改变人们现有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要通过各种教育减轻人们对机动车的依赖,鼓励人们使用节能的交通方式,如汽车共享等。社区的参与非常关键,只有社区参与才能够使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幅减少。当然社区也应该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要奉行以人为本的政策,城市的政策必须得到大部分市民的支持,否则无法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在全球层面上,我们应该进行合作,使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绿色技术能够带来很多就业机会,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必须接受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就全球的情况来说,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亚洲。亚洲各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体,经济不断增长,最重要的是亚洲国家应该采用最新的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不要陷入西方旧的发展模式当中。如果继续按照西方的模式发展,生态系统就会恶化甚至崩溃。我们有能力发展可持续的、有活力的城市系统。所有这些,都需要确立新的城市发展战略。

  发挥调节作用建设生态城市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马中

  城市化在中国,离不开工业化,离不开现代化。长期以来,我们常常把这三者等同起来。我们认为城市化就是现代化,所以我们每年追求百分点的增长。在对城市化的追求下,中国又有一个世界之最:第一个世界之最是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之最,第二个是我们的经济总量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会成为世界之最。

  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因为我们的需求也是最大的。如果要保证8%以上的增长速度,就意味着非常强大的需求,不仅包括资源需求,还包括能源需求,如排放指标的需求。另一个问题是冲突。生态城市建设靠的是什么?可能是靠污染企业和耗能企业交的税。我们用这个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不是一种冲突吗?汽车行业、交通行业、房地产行业等的发展,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极大鼓励和全力支持。这与我们提倡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有很大的冲突。这种冲突的结果就是个人的私利越来越大,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有一个关系必须处理好,那就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在中国,市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这毋庸置疑也无可厚非。但是政府应该把引导、调节的作用发挥出来。

  城市化在中国,离不开工业化,离不开现代化。长期以来,我们常常把这三者等同起来。我们认为城市化就是现代化,所以我们每年追求百分点的增长。在对城市化的追求下,中国又有一个世界之最:第一个世界之最是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之最,第二个是我们的经济总量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会成为世界之最。  

  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因为我们的需求也是最大的。如果要保证8%以上的增长速度,就意味着非常强大的需求,不仅包括资源需求,还包括能源需求,如排放指标的需求。另一个问题是冲突。生态城市建设靠的是什么?可能是靠污染企业和耗能企业交的税。我们用这个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不是一种冲突吗?汽车行业、交通行业、房地产行业等的发展,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极大鼓励和全力支持。这与我们提倡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有很大的冲突。这种冲突的结果就是个人的私利越来越大,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有一个关系必须处理好,那就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在中国,市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这毋庸置疑也无可厚非。但是政府应该把引导、调节的作用发挥出来。

  发展绿色经济建设低碳城市

  把危机当机遇发展绿色经济

  ◆联合国人居中心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办公室官员Bharat Dahiya

  我们的世界正处在可持续的城市化过程中。正如大家所知道,气候变化、快速的城市化导致我们现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要求我们创造社会和空间方面的平等,以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气候变化被认为是21世纪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气候变化问题应该在更广泛的住房和城市发展框架下解决。这样一个广泛的框架应该包括一些具体的做法,那就是参与所治理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以及利用生态友好技术。在对于气候变化的讨论当中,城市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论是学术界的人士,还是政策制定者,或是环境专家,应该联合起来把城市的议题放在可持续发展的首位。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就业机会减少,而且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和最贫困人群。但与此同时,现在的危机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机会,是促使城市发展绿色经济的驱动力。清洁、低碳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交通改造和绿色投资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创造绿色就业的机会。

  由于在能源消耗和个人流动性方面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有很大的潜力,特别是在提供高效率的、使用绿色技术的基础设施服务上。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城市不能再复制对环境不友好的模式,相反应该进行创新,采用生态可持续的模式,进行跨越式发展,以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制订城市规划实现低碳发展

  ◆德国Wuppertal 研究所副所长Manfred Fischedick

  当今,慕尼黑、伦敦、多伦多、悉尼、纽约以及洛杉矶等城市都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尤其是在德国,现在有很多小的城市,我们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到2050年,能把这些小城市建设成为按低碳经济模式运行的城市。

  要建设成为按低碳经济模式运行的城市,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雄心,但很多城市只是提出了低碳城市的理念,根本没有任何具体的行动,更多的只是宣称或宣言性的东西。下一步,我们必须要探讨这样的理念在未来如何来实现。路线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路线图。对这些城市来说,需要各部门都参与进来。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是核心环节。如果想要建成低碳城市,必须进行城市规划。低碳发展并不是城市发展的唯一追求目标,城市发展还有很多其他的目标,都需要制订城市规划来进行管理。

  要建设低碳城市,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以便朝着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要确定究竟由谁来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同时也要从组织架构的角度,从政府管理和政策制定的角度来建设低碳城市。相关的教育和传播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环境保护的意识。要不断加强管理,不仅包括政府本身,也包括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必须把城市发展和环境目标的共同利益平衡起来考虑。

  建设低碳城市应对气候变化

  ◆韩国首尔市第一副市长RA Jin-Goo

  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首尔进行了快速的城市化,从那时候开始,人口就增加了一倍,现在已经超过1000万人口。与此同时,首尔面临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首尔市政府就一直从这些方面着手,解决严重的环境问题。

  向大家介绍一下首尔市的一些做法。我们把原来的垃圾填埋场转换成一个生态公园。从1978年开始,这里填埋了9亿多吨垃圾。这些废物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已经高达100米,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很多危害。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1991年开始建设生态公园。现在这里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恢复,而且成为教育基地。首尔拥有非常便捷和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公共交通的普及,减少了交通拥堵现象,使得车辆速度提高了30%,而且使用公共交通的乘客数量大大增多。这也被认为是首尔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有效方法。

  城市气体的减排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工作。今年5月,首尔举行了第三届大城市气候峰会,来自世界76个主要城市和国际组织共约100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在《首尔宣言》中,我们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共同的目标,决定把城市建设成低碳城市,尽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且要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使城市不再那么脆弱。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