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环保规划实施首次达到进度要求
本报北京6月3日讯 记者王玲从今天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09年“十一五”环保规划实施首次达到进度要求,部分指标超额完成,主要规划目标有望首次如期实现。
环境保护部今天公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比上年有所提高;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2009年,612个城市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6个,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479个,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99个,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8个。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达标比例为79.6%,县级城市的达标比例为85.6%。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介绍说,2007年以来累计安排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资金60.6亿元,配备监测执法设备110501台(套),交通工具(车、船、艇)6114辆(艘),信息设备31668台(套)。建成污染源监控中心306个,对1.2万多家企业实施自动监控。
张力军说,我国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09年环境保护部共批准建设项目环评文件400个,总投资达2.7万亿元。对总投资1905亿元的49个项目环评文件做出退回报告书、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的决定。环境保护部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环保事业的机遇,全力为保增长大局服务,高度重视巩固环保成果,防止污染反弹,从严控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去年环境保护部有序推进规划环评,把区域规划环评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环评文件的前提。开展高污染行业专项执法活动,查处未批先建项目1824个、未落实“三同时”要求的项目3167个,并督促整改到位。
张力军表示,今年将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主要工作:打好污染减排决胜战,力争污染减排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基础上取得更大成绩;通过强化环评、健全标准等措施,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应急管理和核安全监管力度,着力解决重金属污染等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专项规划考核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深化“以奖促治”,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充分吸收污染源普查和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全面推进“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