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呵护海南基因宝库?
温和的气候加上阳光、雨林、山峰、植被,以及浓郁的黎苗风情和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景色,构成一幅旖旎多姿的南国风光。而最近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调查结果显示,这片美丽的热土受保护动植物濒危状态较为严重,海南省基因宝库亟待保护。
现状:动植物濒危状态较严重
“虽然海南省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但是资源受破坏程度也相当严重。如我们在进行物种资源调查时发现,海南省受保护动植物濒危状态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森林破碎化,较多的动植物种类种群发育受影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副厅长王业侨如是说。
记者获悉,海南三线闭壳龟,也就是常说的“金钱龟”,因人类捕食的原因,现在野外已难觅其踪。而由于海南岛的原始林面积的减少,绯胸鹦鹉、鹩哥等以前常见到的鸟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数量锐减,现在也难得一见。
“过去野外常见的金钱龟,现已难觅其踪。其他如绯胸鹦鹉、鹩哥等鸟类数量也锐减。海南油杉已成为极危物种,这一现象给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敲响了警钟。”海南省一些专家对此表示担忧。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海南省受威胁物种共579种。包括极危植物56种,濒危植物115种,易危植物191种,近危植物70种;极危动物6种,濒危动物30种,易危动物60种,近危动物51种。其中,海南油杉、海南黄皮、海南长臂猿等115种物种已被列为极危物种。
原因:生态破坏危及物种资源保护
有关专家分析称,海南省生物种类急剧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主要原因是生态遭受破坏,危及了物种资源的保护。
在过去的50多年里,海南省共有200多个物种濒临灭绝,如海南油杉、陆均松、海南大风子等。海南362种鸟类中,有100多种近年来已难觅其踪。
近年来,海南省原始生态林破坏严重,生态系统变得脆弱。物种生境的退化,生物种群数量及分布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人口的增长,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水土流失和海岸侵蚀的加剧,致使局部区域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而人为的乱捕滥猎、乱砍滥伐,也危及了生物物种的安全。
此外,外来物种的入侵也是危及海南省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对海南省影响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共60种。
“因海岸线长、观光旅游的游客和南繁育种的植物种类多,同时,光、温、水、土壤条件较好,且生态环境脆弱,海南省也是许多外来入侵物种的“天然大温室”,防范外来生物入侵困难不小”,王业侨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在我国常见的180多种入侵植物中,海南省就有90多种,是遭受植物入侵最严重的省区之一。
目前,椰心叶甲已在岛内大面积暴发,并造成一定损失,飞机草、假臭草等已遍布岛内的林缘、旷野、荒地、路边和房前屋后。水葫芦、非洲大蜗牛已对一些水体造成危害。这些外来物种目前大多已侵入到海南省的农田、荒地、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各种生态系统,对当地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等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
对策:运用现代科技研究生物资源
大学教授杨小波称,目前海南省植物编目工作还有待完善,过去有记录的一些植物、标本和相片都没有找到。因此他建议,海南省应运用现代生态学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开展生物资源的研究,建立海南省动植物资源种类数据库,出版海南省动植物原色图谱,为管理与保护海南省生物资源提供最基础的资料。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认为,自然保护区或保护点的建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海南省保护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比例仅为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分布呈孤立状。为此,专家建议,应整合部分省级自然保护区,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并通过廊道建设将其连通成一个大的保护带,加强对物种的保护。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消除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应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措施,如建立适应外来入侵种风险评估体系和预警体系,在外来入侵种暴发前,尽早探测到其入侵的可能性和潜力。
海南省生态保护研究方面的有关专家认为,应大力加强对生物入侵及其防治方面的科学研究,尽快查清本地现有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分布及危害状况等。加强本地生态系统和土著种的恢复、利用工作,减少外来物种引进,建立以本地物种为主的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对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长期控制的目标。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海南:转变发展方式 建设生态文明 把海南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 立法保护海南生态环境 海南将加快建设十大交通能源重点项目 海南加快推进六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海南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 海南:发展循环经济永葆碧海蓝天 全国首个浪能发电项目可望落户海南 海南岛生态核心:热带雨林正在得到努力保护 海南志愿者“2小时清洁最美海岸线” 海南明确生态省建设目标:文明生态村占自然村50%以上 海南生态监察试点小考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