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态,就要控制“生态足迹”
由上海市科委和崇明县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科技部合作司和联合国环境署提供支持的本次论坛,以低碳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展示和讨论了多个城市的生态蓝图。
生态足迹与土地面积
所谓“生态足迹”,指的是为一定数量人群提供能源、食物和材料并消化人群由此产生废弃物的生产性土地和海洋的面积。比较生态足迹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即可定量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据海德介绍,休斯敦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公顷,纽约的接近9公顷。上海城区的人均生态足迹超过7公顷,郊区的则近5公顷,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目前,地球上可使用的土地资源日渐稀缺。1900年,全球人均土地面积高达7.91公顷,到2005年仅为2.02公顷。预计到2030年和2050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减至1.69公顷和1.44公顷。因此,要使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达到和谐,人均生态足迹应在2050年也减至1.44公顷。
海德推荐说,“生态年代”的制胜战略包括:利用废弃物作为资源;多样化及互助;能源的有效收集与利用;最优化非最大化;爱惜材料;清洁,不污染;不要耗尽资源;保持生物圈的平衡;将信息作为动力;本地采购。
万庄:农业生态城
据海德介绍,规划中的河北廊坊万庄生态城,城郊分离的状况,将被新型的、可持续的城郊联系所取代,3250公顷的城市土地将被利用,65%的农业用地得到保护,农业土地生产率提高325%,村庄将被百分百地保留和维持,85%的果园得到保护。
崇明:低碳进行时
据崇明县县长赵奇介绍,崇明的国际生态岛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根据今年初公布的《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崇明将开展低碳社区、低碳产业园、低碳农业园、低碳旅游区、自然生态系统高碳汇等多种低碳项目的示范。届时,陈家镇国际实验生态社区、陈家镇瀛东村、北七效低碳农业生产示范园、东滩农业示范园、东滩湿地公园等都将成为岛上的低碳亮点。 本报记者 董纯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