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江六岸”给力亚运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人口刚刚突破500万,人们或多或少还有些“闭塞”与自足,商人守着片小小的家族企业,闷声发财。如今的广州,已经成为一个活跃着近1500万人的大城市。“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这里创业就业、安家立命;“外地人”和广州人一起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十多年前,天河区仅有一个旧机场和片片农田。随着六运会的成功举办,天河区已经被六运会主赛区天河体育中心带旺成广州最繁华的商业区。在亚运举行期间,广州新的中轴线发出五彩缤纷的光亮,从天河区正中心穿越而过,纵贯珠江南北;广州亚运会赛场分布在广州十区两县级市,从南部的南沙区到北部的从化市,从修缮一新的老场馆到新建的亚运城,“一江六岸”串起了耀眼的明珠……
“一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三十年间,河汊纵横的广州郊野间崛起一座座现代化的都市城区。一条珠江,三段河道,“六岸”的形成,见证着广州这座华南古城的新生和沧桑巨变。
这些,连广州人自己都想不到。谁又曾预期到这座城市令人惊叹的神奇变化?

广州缘何形成“一江六岸”
如今,若把新广州比作一个人,我们简直看不清楚她的“手”在何处,“脚”又在何方。也许循着桥的建设足迹,才能一探究竟。
改革开放前,“一江两岸”的广州只有三座桥:海珠大桥、人民桥、珠江大桥。现在,“一江六岸”的广州,桥梁已经多到数不清,从上世纪80年代末洛溪大桥建成通车,广州开始突破“一江两岸”的格局。丫髻沙大桥、新光大桥、因亚运会开幕式而名扬天下的猎德大桥等相继建成,共同构成了广州的“一江四岸”;而番禺大桥、大石大桥、华南大桥、鹤洞大桥、丽江花园大桥的相继建成,又构成了新广州的“一江六岸”。广州的“南拓战略”由此覆盖了整个番禺,从第16届亚运会马术比赛的场馆所在地从化市,一直延伸到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的武术场馆所在地南沙区,绵延一百多公里,都纳入了广州的都市发展规划腹地。通过与东莞、佛山的一体化、城市化,广州的东西经济走廊也超过一百公里。超大“广州”的面貌由此呼之欲出。
是什么力量使广州冒出了这么多桥,催化了广州这座超级巨无霸城市?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