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大洋,我们来了!

——中国大洋科考23航次首席科学家何高文访谈启示录
Eedu.org.cn 作者:左朝胜 陈惠玲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8-24

   本报特派记者 左朝胜 国土资源报记者 陈惠玲

  走向深海大洋

    执行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学考察的“海洋六号”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山区的某座海山上,连续做了9个深海浅钻,首席科学家何高文决定,移到下一个海山,因为“没有找到我要的东西”。第二航段计划完成30多个深海浅钻,尽管在这座海山的钻探作业非常顺利,但可惜的是没有打出令何高文满意的富钴结壳地质样品,这是“海洋六号”本航次科考所需要的,这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需要。

    “走!”“海洋六号”又一次起航了,目的是700公里之外的另一座海山。不断地选址取样,对于海洋地质科学家来讲,是很正常的事情。海洋地质科考既要发现哪里“有”,也要发现哪里“无”。可是,每当遇到这种现象,多次出洋科考的何高文心中还是有点沉甸甸的。他深知,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必须加快大洋地质科考的步伐,以在新一轮国际海底资源分配中争取主动,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太宝贵了。毕竟——

    大洋,我们来迟了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英国等在太平洋圈定了第一批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多金属结核矿区;而此时,我国大洋科学考察的步子才刚刚迈出……

    在“海洋六号”航行期间,记者聆听了何高文关于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等内容的一个科学讲座。后来又就有关世界范围内的大洋科考等问题,向他请教。记者和海洋地质科学家一样,深切地感到了我们在深海大洋地质科考的起步已晚。今天,“海洋六号”船在太平洋上执行的大洋科考,是改变这种历史状况的一系列行动之一。

    早在晚清中国惨败于“甲午海战”,被从海上攻入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得七零八落之际,面对蔚蓝色的大海,清政府除了无知便是恐惧。不知道在1873年,中国的海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可就是在这一年的大西洋上,一艘名为“挑战者号”的英国轮船,就开始了海洋科考工作,他们在大西洋海底发现了锰结核(后来称之为“多金属结核”)。就此,拉开了100多年来,各国海洋地质调查要寻找的主要固体矿产资源的序幕。

    那时,英国人虽然欣喜万分,大概还不能准确评估他们科考发现的价值。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Mero指出多金属结核潜在经济价值,再加上战后经济复苏,金属价格上涨,人们开始重新注意到大洋深处多金属结核的经济分量。

    为此,1970年联合国第25届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的资源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区域”的基本法律制度,并且明确规定,“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1994年11月16日《公约》生效之日成立的“国际海底管理局”是组织和控制“区域”内活动、特别是管理“区域”资源的国际机构。

    2000年7月国际海底管理局通过《多金属结核勘探规章》,2010年5月通过了《多金属硫化物勘探规章》,目前对《富钴结壳勘探规章》进行多次讨论审议,预计将很快获得通过。

    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英、加拿大等国组建的跨国财团雄心勃勃地在太平洋开始了大规模找矿活动,所获甚丰,到20世纪70年代末,这些跨国财团圈定了一批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多金属结核矿区,其开采技术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那时并没有“国际海底管理局”这个机构,这些跨国公司向美国政府申请了在大洋进行勘探与开采的权利,并以美国内法律的形式通过。

    请注意“20世纪70年代末”这个时间概念。

    我国早期的海洋地质科考,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刚刚开始的。1978年4月,我国“向阳红05”号考察船在进行太平洋特定海区综合调查过程中,首次从4784米水深的地质取样中获取到多金属结核。

    尽管以跨国公司的身份,早已在大洋矿产资源勘查中捷足先登的美国等国,获取了资源前景极佳矿区,但至今还没有申请加入“国际海底管理局”成为正式成员。而当年,跨国公司向美国政府申请圈定的勘探海域,成为了“国际海底管理局”管辖权利之外的一个特别区域,仿佛默许了它的存在。不过,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每次年会,他们必然会派出观察员与会,甚至还能操纵、引导某些会议议程和会议决议。

    占地球49%左右面积的蓝色大洋上(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称之为“区域”),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当1994年成立的国际海底管理局要对大洋进行管理时,某些大国已经“圈定”了海底固体矿产最丰饶的海底区域。实际上,可供国际海底管理局“管理”的海面已经不完整。就在这不完整的洋面上,其勘探开发竞争的激烈趋向白热化。

    陆地资源极其丰富的俄罗斯,在大洋资源勘查与开发技术储备方面的工作从未停止,继1987年第一个向联合国提出多金属结核矿区申请后,又在1998年率先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制订其他深海资源法律制度的动议,在2010年12月继中国后第二个提出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申请,并于今年7月获得批准。美、德、法等国是较早开展热液硫化物和富钴结壳的勘查研究的国家,圈定矿区的准备,始于20世纪70年代。2000年6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发布海洋勘探长期战略及措施,提出最大程度地从海洋中获得各种利益,启动了美国海洋勘探新纪元。日本启动的“深海研究计划”投资力度达21.5亿美元,同时,投入巨资支持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JEMSTEC)发展,该中心开发的无人遥控潜水器工作深度已达11000米。日本对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的储备与发展,使其有可能在21世纪成为第一个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国家。印度的深海采矿活动完全由政府出资支持,近年加大了在印度洋开展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的力度。韩国等国也加大了深海资源勘查的投资力度,于1998年成功研制了6000米水下机器人,用于热液硫化物和富钴结壳矿区的选区调查。

    茫茫大洋之上,可供包括中国在内的申请者勘查的国际海底区域也是左右掣肘困难重重。对此,您还能说些什么吗?我们来迟了,面对世界和未来,我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在21世纪的大洋上,开辟中国海洋地质科考的新航线,面对全世界在大洋科考的国家,让我们说——

    大洋,看中国航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开展了系统的海底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活动。已先后申请了多金属结核合同区、硫化物勘探区,这是中国走向深海大洋,建设海洋强国的开拓之举……

    “海洋六号”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在新的海域进行“动力定位”了。上船之前,有件事不太明白:偌大的轮船,在浩淼无涯的大洋深处如何停泊。抛锚?根本不可能,最长不过几百米的锚链,太平洋深处接近海山山顶水面最浅的也有一两千米。难道轮船停机后就那么飘着,别说遇到海况差时一艘没有动力的船,简直就像一片飘浮的树叶。就算是风平浪静时,海里的涌流也会把船在不知不觉中漂走很远。而“海洋六号”在进行海洋地质调查作业时,对位置的要求是非常精准的。如何在茫茫大洋之上的某个经纬度定位达到“纹丝不动”?这就需要“动力定位”了。

    船长孙雁鸣告诉记者,动力定位就是利用GPS卫星导航系统,进行高精度的位置寻找,在排除了各种干扰之后的位置精度误差不能超过1米。“海洋六号”船上的“动力定位系统”接到位置指令后,电脑通过感应器自动测得海上的风浪、海下的涌流对船体位置的影响。把这些数据变成指令直接通过电脑发到“海洋六号”的动力系统中,综合利用可以360度自动旋转的螺旋桨推进器,向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马力自动推进,从而消除可以移动船体的任何力量,最终使船在预定的经纬度上牢牢定住。孙雁鸣特意加了一句:“大洋之上并不是所有的船都有‘动力定位’功能。”

    “海洋六号”科考船堪称国际先进的技术设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大洋科考的前进步伐。在大洋科考中“迟了一步”的中国海洋地质调查,今天正抓紧一切机会开创一条“迎头赶上”的新航线!

    何高文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国际海底开展了系统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查活动。1990年我国向联合国海底管理局筹备委员会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登记为先驱投资者的申请书》,并于1991年3月获得批准,使我国成为继苏(现俄罗斯)、日、法、印度之后的第五个先驱投资者,在东太平洋CC区拥有了1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开辟区。

    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执行了10个航次的调查任务,按照“勘探规章”的要求,完成了开辟区50%的区域放弃工作,于2001年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了《勘探合同》,使我国在东太平洋海域获得了7.5万平方公里、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

    走出去,向深海要资源,是保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弥补陆地资源不足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和战略部署。

    “海洋六号”是2009年投入使用的新船,这次大洋科考是“海洋六号”大洋科考的首次远航。当记者随船在太平洋第二航段的工区采访时,“海洋六号”已经航行了1万多海里。船况良好,科考设备运转正常。看来第23航次的大洋科考,“海洋六号”可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此之前的22次大洋科考,分别是由我国的“海洋四号”“大洋一号”,以及“向阳红05号”等船承担的。如今,崭新的“海洋六号”比上述的科考船在某些方面高出了不止一个“档次”。或者可以这样表述,中国的大洋科考,是在船舶条件并不太优越的情况下,破浪出海的。因为,中国的海洋地质科学家明白,我们不能再等了,我们等不起!

    何高文特意向记者强调,我国富钴结壳资源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比美、德、前苏联等海洋发达国家起步晚15—20年,但通过近10年的调查与评价,在调查手段、资料质量和学术成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跻身先进国家行列。

    我国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始于2004年,并在2005年环球考察中取得重要突破,在三大洋均有多金属硫化物的发现,使我国一跃成为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先进国家,并在2010年勘探规章通过后第一个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申请,于2011年7月获得批准,使我国在西南印度洋获得了1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

    “海洋六号”首航科考一“走”就是120天。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权海域的大国,面对深海大洋,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洋,中国对你说

    作为海洋大国,从以资源勘探为主到资源环境并重,中国大洋科学考察走上了合理开发利用国际海底区域,履行国际责任,造福子孙后代的和平发展之路……

    “海洋六号”在太平洋深处时航时泊,举目望去水天一色。这大概是人类目光所能望尽的极限吧!“海洋六号”上一个补给站是夏威夷瓦胡岛的火奴鲁鲁港,夏威夷是美国的第50个州,距离美国大陆还有六七个小时的飞机航程。下一个补给站是关岛,是距离中国最近的美国领土,和中国只有两个小时的时差,距离中国比美国近得多,可是这里和夏威夷一样,也飘扬着星条旗。经历了“二战”的美国,太清楚太平洋战场的战略地位了。当世界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太平洋又意味着什么呢?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都伴随着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的飞跃。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口、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陆地矿产资源日渐枯竭,而在海下两倍于陆地的矿产资源如同为人类存了一笔“巨款”。全世界的目光开始渐渐地在大洋深处聚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富钴结壳和其他深海资源的勘查力度得到加强。目前,有些国家基本完成了申请富钴结壳勘探矿区的前期准备工作。

    莫说具有科考条件的大国,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国际海底管理局第17届会议上,连汤加、瑙鲁这样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岛国,也提出了海底地质科考的专属区申请。而且,这两个国家提出申请的海域是紧密相连的。因为,在这两个国家的背后,是同一家老牌的跨国矿业公司。该公司声称将在5年内实现海底矿产资源的开采!

    就我国而言,何高文在“海洋六号”的一次科学讲座中说道,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陆地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镍、钴、铜、锰的储量分别只占世界储量的6%、0.1%、4.9%和1.4%。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陆地矿产的日趋减少,资源的供需形势日趋严峻。对于我国来说,资源问题,特别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将极大地制约着21世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对资源需求的增长,而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又带来环境问题,因此,探寻开发新的资源,在降低矿产资源消耗水平,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取得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当今与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海底资源调查还要重要的是海底环境的调查与保护,这也是“海洋六号”的重要科考任务之一。作为“海洋法公约”的签字国,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在进行海底资源勘查的同时,做好深海环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决不能为了今天的资源,毁坏了明天的海洋环境,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随船科考的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海洋化学家赵宏樵对记者说,在我国持续开展与深海金属资源勘查规模相适应的大洋环境调查研究,不但可以促进我国深海环境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在世界上树立了中国坚定不移保护环境,与全人类一起维护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鲜明形象。同时也为中国在国际机构相应规章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发挥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作用,维护我们国家的根本利益。

    此行,“海洋六号”在执行中国大洋第23航次的科考中,开展海洋环境基线调查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项目。科考人员要对科考区域的海水进行海水化学、酸碱度、溶解氧、营养盐(硅酸盐、磷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4项)的测定。同时还有采集海洋表层至200m水深的不同层次海水样品,测定叶绿素;使用浮游生物垂直拖网,采集200m水深至表层的浮游生物样品,使用多管和箱式采样器取得表层低扰动沉积物样品,现场进行分样和保存处理;采集小型底栖生物、大型底栖生物、微生物调查项目生物样品。

    为了和平合理利用明天的海洋,我们今天必须了解海洋的每一滴海水;为了不损害明天海洋的生命,我们今天就必须敬重海底那些微小的浮游生物;为了人类与地球明天的和谐,我们今天必须把对海洋的惊扰降低到最小;为了人类明天的繁衍,我们必须从今天开始保护海洋。所以——

    大洋,我们来了。今天,“海洋六号”就要航行在人类明天的航线上!(本报太平洋8月23日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