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全国1:5万地形图完成

Eedu.org.cn 作者:耿诺 叶雨岑    资讯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8-26
全国1:5万地形图完成


  本报讯(记者 耿诺 实习生 叶雨岑)全国1:5万地形图“一张图”完成,我国西部青藏高原、南疆沙漠和横断山脉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无图区”从此将不再空白。昨日上午,国新办发布,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和国家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全面完成,标志着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建成,即日起可以向各方面提供使用。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5万地形图是我国基本图,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应该覆盖全部国土面积。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

  但在此前的若干年中,受到装备水平、技术条件的限制,中国西部包括青藏高原、南疆沙漠、横断山脉等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都没有实地测量的1:5万地形图,其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20%,在基本图中一直是一片空白区域。

  如果将这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图铺开,会有多大呢?按照1:5万的比例尺测算,整张地图若打印出来,将有40平方公里,可以在天安门广场上铺91层。

  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西南诸河水力资源开发、西部主干线和县乡镇通达工程等大批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与建设急需1:5万地形图。作为我国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接替区的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勘察和利用同样需要依托1:5万地形图作高精度分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规划和设计,也需要1:5万地形图成果的支持。

  西部测图工程、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应用。据了解,工程成果已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三江源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背景新闻

  测图如何完成

  虽然紧缺高比例尺地形图,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测绘部门所做的努力几乎全都折戟沉沙。

  “那块地区的沟壑纵横、沼泽密布就不必说了,当地高寒缺氧、地势险峻、交通条件极差,多数区域属于无人可达的生命禁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宋超智说。

  西部又是主要的矿产、水资源区域、生物多样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全国全部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总值的65.8%、45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总值的66.3%分布在西部地区。全国规划中的十大水电基地,有7个分布在西南部,西南地区的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0%。

  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曾经有近百名测绘人员为测绘这个区域1:10万、1:20万的地形图受伤致残,还有几十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国家测绘局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基础测绘专项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绘工程。

  2006年初,原国家测绘局建成了国家1:5万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这些在当时,已是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和技术,近年来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006年至2010年,共有13个工程承担单位的36个实施单位、8个质检站和2个地图出版社参与到工程建设当中,顺利完成了5032幅、6个种类共计32000余张1:5万地形图的测绘任务。

  与此同时,实施的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累计投入6000多人次,行程约1600万公里,完成了20多万张航空相片和8000多景卫星遥感影像的信息处理,录入了近600万条地名,描绘了1.4亿个地理要素,对除西部1:5万地形图无图区外的约760万平方公里范围的19150幅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了全面更新。

  新闻链接

  8大创新保证工程零伤亡

  在项目验收会上,专家表示,历时5年的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通过8大工程科技创新,全面实现了工程安全生产“零伤亡”的目标。

  大范围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自主定位与区域网平差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测图技术系统的构建,首先解决了外出作业控制的难题和数据处理效率。

  在一间被玻璃幕墙隔开的机房前,10多组黑色的机组储存着整套“一张图”的数据,攻关人员边打印某区域图边说。

  一种名为“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土系统”将拨开云雾,提供清晰的高山区地形图。

  同时,影像地物半自动智能解译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解译成更清晰的图。

  为了保护测绘人员,一套测绘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将移动目标进行三维实时监控、报警与指挥调度,实现了工程安全生产“零伤亡”。

  在显示屏幕上,过去的纸质图和现在的实景图相结合,反复拉动图片下方的坐标轴,就能感受到不同时期的地理、建筑变化。

  在颇有特色的西部区域,青藏线野生动物通道等13种地形图要素被添加上去。

  地理信息应用快速构建与分析建模技术,应用于西部六省区的7个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本报记者 耿诺 实习生 叶雨岑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