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环保部研究所所长:我们的生态资产在日益减少

Eedu.org.cn 作者:王尔德    资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14

  继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近日到全国调研生态文明之后,生态文明成为今年两会最受人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看来,虽然中国的经济资产在增加,其背后隐藏的代价是生态资产在日益减少,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亟须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生产方式与协同机制,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高吉喜长期从事生态保护研究,对我国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曾任中国环境科学院生态所所长、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现在兼任致公党中央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21世纪》: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那么您认为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哪些意义?

  高吉喜: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理解十七大为什么要提这个概念。在我国首先提出的是物质文明,这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过了不到一年,在1979年7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精神文明概念。在事隔20多年之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政治文明,再过了五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

  为什么要提生态文明?因为到了2007年,我们发现,虽然已经积累了这么多物质财富,但我们的资源和环境已经不能支撑当前的社会发展。

  我们的资源环境破坏后不仅是生活质量和环境的问题,而且跟经济、社会和政治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央把生态文明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说。

  我觉得讲生态文明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和时代特色,并不是我们要摆姿态,而是基于对现实的研判之后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

  《21世纪》:那么如何理解生态文明这一概念?

  高吉喜:一提到生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想到种树种草,但实际上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生态强调更多的是一种关系,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强调怎么去发展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认为生态文明包含这么几层意思: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生产力发达,保护资源和环境,发展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人与人的和谐平等,代际公平,最终体现为可持续的发展。

  《21世纪》:您觉得,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哪些明显的不足?

  高吉喜:谈到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仍很多。如从生态分区的角度而言,自然保护区目前只有《自然保护区条例》;而重要生态功能区由于提出时间不长,相应的制度还没有建立;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监督管理方面,比如地下水和矿产资源的开发,相应的监管制度还有很多空白。

  生态文明如何顶层设计?

  《21世纪》:在未来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那么如何进行顶层设计?

  高吉喜:所有的资源要素都有资源属性和环境属性,比如一块林地,既可以砍下来去卖钱,也可以不砍用来保持水土。过去我们更多地强调资源属性,因为可以直接看得到,有直接效益,但是环境属性是潜在的、长期的,因不能带来明显的直接效应而往往被忽视。我们的部委划分,过去基本上是按照生产要素划分的,比如说林业局和农业部在过去都是以生产职能为主的,强调的更多是生产,而不像今天开始注重环境属性。因此,我国现在提出了生态文明,各个部委应思考如何统筹协调这两个属性。

  从实际操作上,最关键的是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我国,对一些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在开发的初始,政府给予必要的生态补偿非常必要,要靠外部的输血形成良性互动。

  《21世纪》:在保护中开发,有没有比较好的实例?

  高吉喜:比如浙江安吉。在上个世纪80年代太湖流域整治的时候,安吉曾是太湖的污染大户之一。但经过这么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虽然曾因保护生态牺牲了经济发展速度,但经过阵痛之后,生态得到了有效保护,经济发展越来越有后劲。安吉号称全国的竹乡,考虑到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产业,先后开发出用竹子制造家具、工业品,到生产饮料、啤酒和衣服,既减少了污染,又实现了经济发展。同时考虑自身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休闲业,成为了上海和杭州周边主要休闲度假地方。所以,很多地方如果能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是能够找到在保护中开发的路子的。

  《21世纪》:在产业结构上,如何建立一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

  高吉喜:从整体上来看,建设一种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一定要高效和和谐。所谓高效,就是说产出率要高,资源和能源消费要少,所谓和谐就是说环境和经济要协调发展、区域之间要统筹发展。

  首先是产业的结构、布局和规模,必须要与生态承载能力相适应。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关键。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的调控余地要大,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气候条件差别很大,对一个地方而言,有什么样的资源和环境,就应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再者,要强化企业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张家港是国内最早做循环经济的城市之一,它们提出的“补链模式”概念很好,就是想办法找到一个企业,与现有的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的产业链,无法形成产业链的企业就不要。所以他们的模式超越了招商引资的概念,而是招商选资,很好地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概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